天天看點

名将桓溫的前半生:為報父仇,十九歲隻身深入仇家府邸

桓溫是我國古代東晉時期,四大著名北伐将領之一。桓溫年少時便英氣逼人,霸氣外露,常被時人稱道,也留下了不少故事。今天就來說說他發迹前的一些異聞。

桓溫,字元子,谯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西北龍亢集)人,東晉宣城内史桓彜長子。桓彜是北方的世家大族。西晉永嘉之亂時,桓氏一族随晉元帝司馬睿南渡到了江東。

名将桓溫的前半生:為報父仇,十九歲隻身深入仇家府邸

桓彜很得司馬睿信任,先後任中書郎、尚書吏部郎等職,名顯朝廷。晉明帝時,桓彜拜散騎常侍,曾經與晉明帝密謀平定王敦之亂,因功被封萬甯縣男,後為宣城内史。在桓彜的治理下,宣城百姓生活安定,使桓彜頗有聲望。桓溫未滿周歲時,名臣溫峤見到他,說:“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意思是說:桓溫體型不凡,讓他哭兩聲聽聽如何?等溫峤聽到了桓溫的哭聲,溫峤稱贊說:“真英物也。”因為得到溫峤的賞識,桓彜便給長子取名叫作桓溫。“桓溫”這個名字即由此而來。

桓溫年紀稍長後,人們評價他:“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時人劉惔認為桓溫是稍遜于“孫仲謀、晉宣王之流”的人物。

名将桓溫的前半生:為報父仇,十九歲隻身深入仇家府邸

公元327年十月,蘇峻因不滿庾亮調其入都,以剝奪其兵權的做法,遂與祖約共同起兵作亂。蘇峻部将韓晃攻占姑孰。宣城内史桓彜駐紮在蕪湖,企圖偷襲韓晃。結果桓彜被韓晃擊敗,退保廣德。公元328年正月,蘇峻進攻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蘇峻軍隊多是流民組成,戰鬥力強悍,武器又精良。蘇峻部将韓晃在慈湖(今馬鞍山慈湖)攻滅司馬流,又猛攻蘭石城,守将俞縱力戰死。韓晃調轉兵鋒,攻打桓彜。桓彜在泾縣固守一年,沒等到援軍,也無力破敵,最終被韓晃所殺。

名将桓溫的前半生:為報父仇,十九歲隻身深入仇家府邸

桓彜戰死時,桓溫才剛十六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枕戈泣血,志在複仇”。而桓溫的殺父仇人有兩個,一個是韓晃,但他後來在蘇峻之亂被平定時,被晉軍所殺。桓溫的另一個殺父仇人是泾縣縣令江播。江播在韓晃攻打泾縣時背叛桓彜,并參與了殺害桓彜。桓溫直到十八歲這年,他才等到複仇的機會。

這一年,泾縣縣令江播竟病死了,江播的三個兒子江彪等人為其父守喪。因為害怕桓溫趁機前來尋仇,是以葬禮期間,江氏兄弟預先将兵器放在身邊,江家上下也高度戒備。桓溫隻身一人,身藏兵器,假稱吊孝,進入江家,然後瞅準時機,在靈堂中将江彪刺死。靈堂中頓時大亂,衆人奔逃。桓溫手持利刃,繼續追殺其他江家人,并将江彪二弟殺死在半道上。至此桓溫終于報了殺父之仇。桓溫也是以被時人所稱道。

名将桓溫的前半生:為報父仇,十九歲隻身深入仇家府邸

桓溫成人以後,以選尚明帝之女南康長公主,拜為驸馬都尉,又襲父爵為萬甯縣男。公元335年,桓溫除授琅玡太守,登上仕途。這一年,桓溫年僅二十三歲。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桓溫進位都督青、徐、兖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

桓溫33歲這年,長期管理荊州的權臣庾翼病死了。荊州地處長江中遊,民風彪悍,兵精糧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與揚州一同被稱為東晉立國的根本。朝廷為誰能繼任荊州展開了争論。何充認為桓溫可以。而劉惔則認為桓溫有野心,不可出鎮荊州,提議讓司馬昱出鎮荊州,結果司馬昱不肯。于是桓溫出任安西将軍、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甯六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這就為他日後專制朝政打下了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