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12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飛天逐夢寫忠誠”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內建技術中心主任王珂;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神舟十二号飛行乘組航天員湯洪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工程師孫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柏林厚等五位優秀共産黨員代表,圍繞“飛天逐夢寫忠誠”與大家進行交流,通過他們的講述,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的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精神傳承。他們所代表的是一大批隐姓埋名、無私奉獻、飛天逐夢的中國航天人,他們的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王珂:追求“為國問天寫青春”,目标“星辰大海”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內建技術中心主任王珂。圖檔來源/國新網

王珂,2006年進入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工作,15年來先後參與了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載人飛船、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天宮二号空間實驗室以及空間站階段的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設計和載荷的研發工作。

在這期間,王珂從一名普通的設計師逐漸成長為系統副總設計師,見證和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空間應用與科學的發展以及建設。現階段,他和他的團隊核心任務就是利用空間站平台打造多學科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空間科學設施,建設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為科學家築夢九天創造一個良好的實驗條件,追求的就是“為國問天寫青春”,目标就是星辰大海。

為什麼我們要到太空去做實驗呢?王珂解釋稱,第一,在空間站這個地方可以提供一個長時間的、穩定的微重力和輻射環境,這有助于開展探索宇宙起源、揭示物質本質和運動規律的基礎性科學實驗,以及面向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一系列的實驗。另外,人類航天的目标就是有一天要探索更遠的深空,更遠的地方,就是星辰大海。

王珂在見面會上還分享了一個故事:2020年9月30日淩晨,天和核心艙的三個實驗櫃在天津完成了整艙測試之後,需要運回北京做最後的狀态确認和最後的調試。根據最後總體工程安排,隻給不到9天的時間,準确地說是8天16個小時。面對這個緊張的局面,王珂團隊當時就成立了共産黨員突擊隊,按小時排計劃,按分鐘檢查工作成果,連續奮戰了9個晝夜,一共完成了100多台次裝配調試和幾百台次測試實驗,最終按節點、保品質完成了相關任務。目前天和核心艙三個實驗櫃在軌運作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科學實驗成果。

神舟十二号飛行乘組航天員湯洪波:智能家居上太空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神舟十二号飛行乘組航天員湯洪波。圖檔來源/國新網

神舟十二号乘組航天員湯洪波,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1999年畢業于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曾經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10年,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來到了航天員大隊,經過11年的刻苦學習與執着堅守,今年與乘組航天員指令長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一起執行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行任務。在軌期間,乘組3人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建立起了空間站載人環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并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了艙外裝置安裝任務,在軌飛行3個月後成功傳回地球。

航天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湯洪波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做出更多成績。

對于載人飛行任務,湯洪波認為,宜居性越來越好。首先是吃的方面。以前準備一頓飯大概需要一個小時,現在半小時左右就能吃熱飯、吃熱菜、喝熱湯,“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時間,我們還能實作喝酸奶的自由。”

另外,以前因為太空裡有一些不确定性,航天員晚上需要值班,現在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而且三個人都可以睡安穩覺。“因為我們睡眠區有一個音箱,不是聽音樂的,是和系統連接配接起來的,一旦有情況,報警資訊可以通知到航天員的每一個睡眠區,大家可以睡得比較安穩。”

第三是智能家居。現在可以通過手機控制廚房的微波爐、熱風加熱機。

對于航天員的選拔,湯洪波稱,很多項目都非常具有挑戰性,很多人都是一個項目沒有過關,就被淘汰了,整個過程很驚險,充滿着忐忑。“舉個例子,有一個訓練項目是72小時狹小環境剝奪睡眠試驗,3人在一個很小的房間裡,這個房間是沒有窗戶的,要在這個房間裡持續高強度工作72個小時,中間不能打盹,一打盹外面監控人員就用電鈴一按,吓一跳。”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董能力:絕不帶任何一個疑點上天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圖檔來源/國新網

2006年進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作的董能力,一直投身于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主要從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設計和總體技術管理,協助工程總師開展空間站工程的總體技術工作。作為工程總體隊伍的普通一員,全程參與了空間站研制建設,他和他的團隊2010年至2013年完成了空間站工程的深化論證,優化形成了我國空間站工程初步總體技術方案,初步回答了我國建什麼樣空間站的問題。2013年至2016年,又進一步優化完善了空間站工程總體技術方案,起草形成了我國空間站工程技術名額和要求體系,組織完成了空間站關鍵技術攻關。2016年至2019年,論證提出了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在軌建造12次飛行任務規劃,回答了我國空間站怎麼建的問題。2019年至今,完成了空間站營運支援的總體方案論證,進一步優化細化了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謀劃布局空間站營運和應用,努力回答好如何用好我國空間站的問題。

截至目前,已取得了空間站在軌驗證的階段性成果,正朝着圓滿完成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實作空間站長期在軌安全運作的目标一步步邁進。

董能力在見面會上介紹,載人航天為什麼能連續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堅持了高标準、嚴要求。載人航天領域裡有一個“品質歸零”,包括兩個方面,是管理的就“管理歸零”,是技術的就“技術歸零”。歸零有五條标準,叫“定位精準、機理清楚、故障複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作為研制隊伍,品質标準始終得以堅持,我們絕不帶任何一個疑點上天。是以,我們的産品能夠保證它的品質。”董能力表示。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工程師孫軍:系統的可靠性要達到0.9999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工程師孫軍。圖檔來源/國新網

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工程師孫軍,工作26年來,始終在一線全程參與了從神舟一号到空間站階段曆次任務的飛行控制,親眼見證了工程“三步走”取得的巨大飛躍和輝煌成就。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高難度巨系統工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扮演着飛行控制“神經中樞”的角色,是飛行控制任務的組織指揮中心、控制計算中心、資料進行中心、分析決策中心,同時也是空間站運作控制中心,必須要保證上十萬個遙測參數和遙控指令絲毫不差,軌道控制要精确到毫秒、毫米,才能保證航天員時刻安全、空間站穩定運作。

孫軍介紹,今年完成了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五次重大任務,明年空間站建造階段大幕将拉開。空間站要長期在軌運作10年以上,這對北京飛控中心來說确實是面臨着很多新的挑戰和新的困難。今後每年要進行四到五次天地往返運輸任務,就是發射載人飛船進行乘組輪換,發射貨運飛船進行物資補給,是以一些重大任務的環節,包括發射、交會對接、撤離傳回、繞飛等非常密集。這對任務的組織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另外,空間站長期載人飛行,要開展大規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同時各項工作也非常繁重,地面需要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視和控制,特别是要監視一些重大的狀态,要監視整個飛行的安全,要保證空間站的平穩運作。

孫軍指出,載人航天飛行控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保障絕對安全,系統的可靠性要達到4個9,就是0.9999。那麼,在系統研制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把各項措施做到位、做到底。

孫軍表示,80後、90後現在已經挑起了航天事業的大梁,他們有愛國情懷,有熱情,有激情,同時也有很多創新性的新鮮思路和想法,他們還能吃苦,敢戰鬥。“剛才我說到的很多年輕同志在任務忙起來的時候,有的兩口子都在中心,忙起來以後一個月也見不上一次面,有的同志在崗位上連續一幹就是多少個小時,有時候抽出一點點碎片的時間來睡覺,稱之為‘脈沖式睡眠’。”孫軍說,希望能夠吸引和激勵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航天事業裡來,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期望的那樣,年輕人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柏林厚:空間站核心元器件100%國産

中宣部釋出|五位載人航天領域黨員代表:夢想是星辰大海,遨遊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柏林厚。圖檔來源/國新網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的柏林厚,是一位“80後”的航天人,大學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研究所學生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但是畢業以後就來到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加入到了載人航天器設計和研制團隊,成為了一名航天人。

在柏林厚工作的這十幾年時間裡,他先後參與研制了包括天宮一号、天宮二号和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他從一名普通設計師成長為一名空間站的副總設計師,現在他和他的團隊最大願望就是把我們國家自主研制的空間站建造好、營運好、管理好、應用好,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柏林厚認為,航天器關鍵技術是中國載人航天道路的鋪路石,攻克關鍵技術就是航天人的職責和義務。他在見面會上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空間站元器件國産化,就是要求空間站的元器件都要自主可控,其中核心元器件要求百分之百國産,元器件是關鍵技術的基礎,如果元器件都靠進口,攻克關鍵技術是無從說起的。目前不光實作了這個目标,關鍵是還把國家相關的領域和産業的國産化程序推進了一步,這是空間站工作的另外一個作用。第二個例子,研制團隊在關鍵技術攻關的時候,一般會有一個方式,就是研制人員會主動集中辦公,大家找一個地方,封閉式辦公,長的好幾個月,短的也有幾個星期。集中辦公會比較艱苦,因為每天隻幹一件事情。雖然很苦,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緻的,從來不會說苦。

柏林厚表示,研制隊伍裡面除了70後、80後研制人員,還有工作了30年以上的老同志,他們兢兢業業,一直奮鬥在一線,并且一直秉承着“嚴慎細實”的工作精神,他們參與創造了載人航天精神,但同時,到他們那個年紀還一直在诠釋着這種精神。現在年輕人已扛起了自主創新的大旗,已經繼承了載人航天精神,他相信,載人航天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