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12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飞天逐梦写忠诚”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集成技术中心主任王珂;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助理董能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等五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围绕“飞天逐梦写忠诚”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讲述,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传承。他们所代表的是一大批隐姓埋名、无私奉献、飞天逐梦的中国航天人,他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王珂:追求“为国问天写青春”,目标“星辰大海”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集成技术中心主任王珂。图片来源/国新网

王珂,2006年进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工作,15年来先后参与了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空间站阶段的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载荷的研发工作。

在这期间,王珂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师逐步成长为系统副总设计师,见证和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应用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建设。现阶段,他和他的团队核心任务就是利用空间站平台打造多学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科学设施,建设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科学家筑梦九天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追求的就是“为国问天写青春”,目标就是星辰大海。

为什么我们要到太空去做实验呢?王珂解释称,第一,在空间站这个地方可以提供一个长时间的、稳定的微重力和辐射环境,这有助于开展探索宇宙起源、揭示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性科学实验,以及面向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一系列的实验。另外,人类航天的目标就是有一天要探索更远的深空,更远的地方,就是星辰大海。

王珂在见面会上还分享了一个故事:2020年9月30日凌晨,天和核心舱的三个实验柜在天津完成了整舱测试之后,需要运回北京做最后的状态确认和最后的调试。根据最后总体工程安排,只给不到9天的时间,准确地说是8天16个小时。面对这个紧张的局面,王珂团队当时就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按小时排计划,按分钟检查工作成果,连续奋战了9个昼夜,一共完成了100多台次装配调试和几百台次测试实验,最终按节点、保质量完成了相关任务。目前天和核心舱三个实验柜在轨运行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科学实验成果。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智能家居上太空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图片来源/国新网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汤洪波,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1999年毕业于空军第五飞行学院,曾经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000多小时。2010年,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来到了航天员大队,经过11年的刻苦学习与执着坚守,今年与乘组航天员指令长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一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轨期间,乘组3人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建立起了空间站载人环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试)验,并且两次空间出舱完成了舱外设备安装任务,在轨飞行3个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航天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身体失重,心灵永不失重”。汤洪波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做出更多成绩。

对于载人飞行任务,汤洪波认为,宜居性越来越好。首先是吃的方面。以前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吃热菜、喝热汤,“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时间,我们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

另外,以前因为太空里有一些不确定性,航天员晚上需要值班,现在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而且三个人都可以睡安稳觉。“因为我们睡眠区有一个音箱,不是听音乐的,是和系统连接起来的,一旦有情况,报警信息可以通知到航天员的每一个睡眠区,大家可以睡得比较安稳。”

第三是智能家居。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厨房的微波炉、热风加热机。

对于航天员的选拔,汤洪波称,很多项目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很多人都是一个项目没有过关,就被淘汰了,整个过程很惊险,充满着忐忑。“举个例子,有一个训练项目是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试验,3人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个房间是没有窗户的,要在这个房间里持续高强度工作72个小时,中间不能打盹,一打盹外面监控人员就用电铃一按,吓一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董能力:绝不带任何一个疑点上天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助理董能力。图片来源/国新网

2006年进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作的董能力,一直投身于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主要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和总体技术管理,协助工程总师开展空间站工程的总体技术工作。作为工程总体队伍的普通一员,全程参与了空间站研制建设,他和他的团队2010年至2013年完成了空间站工程的深化论证,优化形成了我国空间站工程初步总体技术方案,初步回答了我国建什么样空间站的问题。2013年至2016年,又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空间站工程总体技术方案,起草形成了我国空间站工程技术指标和要求体系,组织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攻关。2016年至2019年,论证提出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12次飞行任务规划,回答了我国空间站怎么建的问题。2019年至今,完成了空间站运营支持的总体方案论证,进一步优化细化了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谋划布局空间站运营和应用,努力回答好如何用好我国空间站的问题。

截至目前,已取得了空间站在轨验证的阶段性成果,正朝着圆满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实现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运行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董能力在见面会上介绍,载人航天为什么能连续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载人航天领域里有一个“质量归零”,包括两个方面,是管理的就“管理归零”,是技术的就“技术归零”。归零有五条标准,叫“定位精准、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作为研制队伍,质量标准始终得以坚持,我们绝不带任何一个疑点上天。所以,我们的产品能够保证它的质量。”董能力表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系统的可靠性要达到0.9999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图片来源/国新网

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工作26年来,始终在一线全程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空间站阶段历次任务的飞行控制,亲眼见证了工程“三步走”取得的巨大飞跃和辉煌成就。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难度巨系统工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扮演着飞行控制“神经中枢”的角色,是飞行控制任务的组织指挥中心、控制计算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分析决策中心,同时也是空间站运行控制中心,必须要保证上十万个遥测参数和遥控指令丝毫不差,轨道控制要精确到毫秒、毫米,才能保证航天员时刻安全、空间站稳定运行。

孙军介绍,今年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五次重大任务,明年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将拉开。空间站要长期在轨运行10年以上,这对北京飞控中心来说确实是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今后每年要进行四到五次天地往返运输任务,就是发射载人飞船进行乘组轮换,发射货运飞船进行物资补给,所以一些重大任务的环节,包括发射、交会对接、撤离返回、绕飞等非常密集。这对任务的组织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要开展大规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同时各项工作也非常繁重,地面需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和控制,特别是要监视一些重大的状态,要监视整个飞行的安全,要保证空间站的平稳运行。

孙军指出,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障绝对安全,系统的可靠性要达到4个9,就是0.9999。那么,在系统研制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把各项措施做到位、做到底。

孙军表示,80后、90后现在已经挑起了航天事业的大梁,他们有爱国情怀,有热情,有激情,同时也有很多创新性的新鲜思路和想法,他们还能吃苦,敢战斗。“刚才我说到的很多年轻同志在任务忙起来的时候,有的两口子都在中心,忙起来以后一个月也见不上一次面,有的同志在岗位上连续一干就是多少个小时,有时候抽出一点点碎片的时间来睡觉,称之为‘脉冲式睡眠’。”孙军说,希望能够吸引和激励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航天事业里来,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年轻人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空间站核心元器件100%国产

中宣部发布|五位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梦想是星辰大海,遨游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图片来源/国新网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柏林厚,是一位“80后”的航天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是毕业以后就来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加入到了载人航天器设计和研制团队,成为了一名航天人。

在柏林厚工作的这十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研制了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他从一名普通设计师成长为一名空间站的副总设计师,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最大愿望就是把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建造好、运营好、管理好、应用好,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柏林厚认为,航天器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道路的铺路石,攻克关键技术就是航天人的职责和义务。他在见面会上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空间站元器件国产化,就是要求空间站的元器件都要自主可控,其中核心元器件要求百分之百国产,元器件是关键技术的基础,如果元器件都靠进口,攻克关键技术是无从说起的。目前不光实现了这个目标,关键是还把国家相关的领域和产业的国产化进程推进了一步,这是空间站工作的另外一个作用。第二个例子,研制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的时候,一般会有一个方式,就是研制人员会主动集中办公,大家找一个地方,封闭式办公,长的好几个月,短的也有几个星期。集中办公会比较艰苦,因为每天只干一件事情。虽然很苦,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来不会说苦。

柏林厚表示,研制队伍里面除了70后、80后研制人员,还有工作了30年以上的老同志,他们兢兢业业,一直奋斗在一线,并且一直秉承着“严慎细实”的工作精神,他们参与创造了载人航天精神,但同时,到他们那个年纪还一直在诠释着这种精神。现在年轻人已扛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已经继承了载人航天精神,他相信,载人航天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