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榮格在《心理類型》中提出,人的性格不受遺傳的影響,不受性别的限制,也不是生活環境所養成的,而是取決于個人的心理傾向。他把一切指向我們自己,并提煉出一句話:我們都是自己的創造者。

如同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世界不是你看到的樣子,而是你心裡所想的樣子。套用過來同樣成立:你原本有各種可能,終歸是活成了自己内心執念中的樣子。所謂相由心生,一切都與你真正的心理有關!

01

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心理是有問題的,有一陣子對人生特别灰心,對過往放不下來,有很多對着自己的心髒補一刀或者對着脖子抹一刀的臆想。因為遇到不公平的事兒太多了,也因為對自己的許多錯誤決定後悔莫及,對沒有繼續複讀沖聯考的執念過不去,每每夜裡夢見自己參加聯考、查分報志願然後查不到錄取結果……如此等等。早幾年讀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慢慢想開了,也慢慢跟自己和解了。我試着接受自己的所有缺陷,對自我充分認知,不再強求自己,放下了很多自責的心态。

後來開始接觸心理學的書,讀一些正念的書。今年又遇到一件老心病的事,讀的成人大學學曆學籍照片認證不通過,畢業四年了出現這種幺蛾子。許多心事又上心頭,正憂慮無處排放的時候,遇到一個豆瓣上的書友,一起聊到冥想和打坐。于是開始了每天冥想。當閉上雙眼感受自己的呼吸,随着呼吸讓大腦放空,并跟着氣流感受自己的身體部位,體驗一種無意識的“奇迹”。驚覺人生倏忽,應該好好的感受自己的靈魂和身體了。在心裡對自己說:“以前,讓你辛苦了;以後,要好好照顧你了。”自此心态是真的變了。許多事我若能辦到,我會努力去做;如果我做不到,也不再勉強甚至積怨了。能獲得的我欣然接受,不能獲得了,我就交給緣份,覺得錯過也不是我的錯,可能我會有更好的呢。“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啥意思”“上帝關上一扇門,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等等,有點像洗腦了一樣。

終歸,人的心理還是極其複雜,極其深刻。我仍需不斷領悟,不斷學習。幸好,遇到了榮格的《心理類型》。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02

接觸不同哲學體系

尼采和蘇格拉底,是史上著名哲學家。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攻擊蘇格拉底,這種攻擊針對的是理性主義者。因為酒神精神式的狂歡對理性主義者沒有絲毫影響。這裡帶來了兩種美學烏托邦:酒神精神與狂歡精神。酒神精神和狂歡精神對生命的肯定、對肉體因素的推崇,為提高人的主體地位做出了極大貢獻。這些是極緻理性主義者所認識不到的盲區。

這裡不得不提到尼采的哲學體系。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學體系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是一種非理性的沖動,肯定生命,肯定現實生活,提倡解放人性,反對禁欲主義,在酒神精神的影響下人們才可以釋放自己的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創作,這種"酒神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席勒注重的是怎樣使古代世界觀和古代生命方式得到恢複。他所追求的“從罪惡中獲得拯救”正是基督教救贖教義中的一個目标。而叛教者猶利安曾說:“在人的心靈裡‘充滿了激烈的搏鬥’。”這提示了古代後期那種内在的撕裂,表現為人類心靈與精神上前所未有的無序與混亂。

解決問題并非基督教的目的,事實上它提供了一種破碎的自由,讓有價值的功能和其他的功能分離。

席勒通過對人性的分析,提出的“三種沖動”——感性沖動;形式沖動(理性沖動);遊戲沖動。席勒說感性沖動使人“接受物質”并“成為物質”,人唯有通過感性沖動,要求得到物質的滿足,才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現實人,而不是一個抽象的人。感性沖動使人出于内部的物質要求,接受外部的物質,同世界在物質上一體化,“隻要他僅僅靠欲望的作用感覺、願望和行動,他就僅僅是世界”。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當一切炫目有形的東西暗淡下去,靈魂裡的某些元素就會顯露光亮。

“使一切内在的東西外在化”。在席勒看來,感性沖動與形式沖動:一個接受,一個給出;一個由外向内,一個由内向外;一個要求變化,一個要求統一。是以,它們是相反的。

能夠讓對立物在自然(天性)的道路上和解的,隻有認識它、同它保持協調一緻,而不是劣勢功能的分離或救贖。但是,席勒覺得,對劣勢功能的接納或許會導緻一種“出于本能的但是卻非常盲目的對抗”。假若将個性的完美定為目标的話,那些沒有得到認可的功能就是必不可少的。隻要文化的目标不與個性完美的理想保持一緻,這些功能也就隻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貶抑、壓抑。有意識地接納這些被壓抑的功能相當于要掀起一場内戰。或相當于解除掉之前對所有對立物的諸多禁锢,如此一來,“性格的獨立”就立刻不存在了。

我,讀好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在了解世界、了解人類、了解心理學的路上,我們有很多的知識要學習。從前輩的哲學思想和心理學建樹上,可以獲得巨大的知識能量,少走彎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