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如果我說,一個人的能力高低,适合做什麼工作,别人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你信嗎?這你還别不信,這個還真的是現實存在的。
有句話,是金子肯定會發光的。可是這金子要到有光亮的地方才能發光。是以,古人說,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這不是千裡馬的事,也不是伯樂的事,而是時勢使然。在不需要千裡馬的時代、團隊,伯樂也不會存在于這個時代和團隊中。

韓信确實有才,但在當時,他背負胯下之辱的罵名,在項羽的陣營中,雖然也有鐘離昧這樣的朋友,但是,他入不了項羽的法眼。項羽的性格,叱咤風雲,對韓信這樣的蒙受屈辱的人不能了解,隻能認為韓信膽怯。如果韓信當時殺了那個混混,亡命天涯,可能項羽還會高看韓信一眼。
項羽本人又是當時的當世猛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秦軍主力都被他一舉殲滅。韓信雖然為項羽出謀劃策,對于項羽來說,根本就不需要。面對一群弱者,還要花費心思去用計,簡直是可笑至極。
是以,項羽既看不起韓信,又不需要他的謀略,那麼韓信當然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因為道不同不向與謀,韓信投奔了劉邦。
但是,在一開始,韓信在劉邦的陣營也沒有得到重用。最終,隻是有兩個他命中的貴人,夏侯嬰和蕭何,他才得到了重用。
韓信和夏侯嬰的見面有着戲劇性。韓信因為觸犯軍法在刑場臨殺頭前,不甘的大喊一聲,“漢王不想得到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殺壯士!”這一聲吼,讓夏侯嬰對韓信刮目相看,他跟韓信交談後,放了韓信,并第一次向劉邦推薦了韓信。
試問一聲,在當時和韓信一起被殺頭的幾個人,誰能夠像韓信這樣高喊一聲?就這一聲喊,就顯示出韓信的與衆不同。當年在紅軍的時候,選拔基礎幹部時有一個簡單的标準,隻有兩條,一是不怕死,二是嗓門大。不怕死能夠帶領大家沖鋒陷陣,嗓門大說明這個人底氣足,能說能幹。韓信在刑場上臨危不懼,恰恰符合了這兩條,說明他具備了将領的素質。再加上夏侯嬰與他的交談,肯定了他的才能,是以才會放了他并且向劉邦推薦他。
但是,劉邦對韓信并不熱心。他當時的處境焦頭爛額,根本就沒有心情去理會韓信。隻是由于夏侯嬰的推薦,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管管後勤。
這當然不會讓韓信滿意。不過由于工作的原因,韓信和蕭何經常見面,韓信因而向蕭何多次進言,蕭何通過和韓信的接觸,認識到韓信是“國士無雙”。後來韓信等待了一段時間,看自己的職務沒有動靜,便離開了劉邦陣營。
蕭何聽說韓信走了,連劉邦都沒有報告就去追趕。以緻當時有人報告劉邦說蕭何逃亡了。劉邦當時大怒,如失左右手。一兩天後蕭何帶着韓信回來,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登壇拜大将的佳話。
如果我們真的推敲這段曆史,就會感覺有一絲疑惑。那就是,這出月下追韓信的喜劇,是不是蕭何和韓信一起演的雙簧。不過時代久遠,我們就不再深究了。
那麼,韓信過去在項羽陣營并沒有出彩的地方,蕭何為什麼就敢推薦他當大将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夏侯嬰的推薦。
夏侯嬰在刑場上釋放韓信,并且向劉邦推薦他,這無形中為韓信平添了一圈光環。在劉邦的軍中,韓信肯定也成為了新聞人物。
隻是夏侯嬰在劉邦眼裡,人微言輕,是以沒有接受夏侯嬰的推薦,給了韓信一個小官算是敷衍一下。不過夏侯嬰肯定也會向其他人推薦韓信,這裡面就一定會包括韓信的頂頭上司蕭何。
有了夏侯嬰的推薦,蕭何當然要對韓信高看一眼。這種先入為主的資訊,為韓信在蕭何那裡留下好印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自己的觀察。
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雖然有了夏侯嬰的先入為主的舉薦,蕭何還要對韓信進行一番考察。韓信的出身,為人處事是很符合劉備集團的作風的。這一點,使得蕭何對韓信有着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蕭何和韓信又經過了幾番談話,這讓蕭何肯定了韓信的才能。有人說,經過幾次談話就能夠确定一個人的前途,是不是草率了?
如果我跟你說,很多人的前途隻是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改變了,你信不信?要了解一個人,見面的頭一個印象起關鍵性作用,這種感覺,是綜合性的表現。然後通過他的言談舉止,通過他的為人處事,就能夠對他有一個比較準确的評價。随後,你就會對這個人的前途做出判斷。
韓信和蕭何交談,他說的政策,他的見識、才華,讓蕭何驚豔,蕭何這才對韓信有了“國士無雙”的評價。但隻有劉邦的陣營才會有蕭何,隻有蕭何才能認識韓信。如果在項羽陣營中,韓信到死也就是一個膽小鬼。是以,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對這個人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
三、劉邦陣營沒有其他的選擇。
說句老實話,劉邦和蕭何心裡也明白,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在當時的劉邦的陣營裡,确确實實缺乏善戰的大将。不用說對抗項羽,連項羽派來堵住劉邦北進關中的章邯都沒人打得過。
是以,劉邦才隻好老老實實的呆在蜀中。蕭何也一直在尋找這方面的軍事人才,來打破僵局,謀求發展。當發現韓信後,不管韓信的才幹如何,他最起碼要比現有的将領強。在沒有其他的選擇下,蕭何向劉邦推薦了韓信。
選擇大将是一個有一定風險的事情。比如楚懷王選擇隻會高談闊論的宋義,斷送了自己的江山和生命。可是,劉邦在這種境地下,已經别無選擇。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也就沒有可害怕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蕭何的推薦讓劉邦賭上了一把。失敗了,也不過據蜀地自守,成功了,得到的就是天下。是以,韓信雖然沒有打過什麼仗,蕭何也敢推薦他,劉邦也敢任用他。
結語:
我們從蕭何推薦韓信這件事,能夠得出個結論,那就是機會隻青睐有準備的人。你如果不學無術,如果沒有大志,即便是給你機會也抓不住。
而且,環境是制約個人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韓信貪戀項羽處的安甯,留戀那點官位,他就不會有機會,在劉邦這裡得到任用。是以,選擇适合自己的環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