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蔡锷沒有英年早逝,曆史會朝着怎樣的軌迹發展?

倘若說到蔡锷這個名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他在雲南四川一帶的名氣非常高的,隻不過這個人英年早逝,在34歲的時候因得了咽喉癌而去世。

若蔡锷沒有英年早逝,曆史會朝着怎樣的軌迹發展?

他是民國初期一個不可取代的風雲人物,倘若他活着的話,可能天下的格局發生很大變化,通俗的來講,日本在侵華戰争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會打到中國腹地,不會有蔣介石的北伐故事,更不會讓蔣介石輕易發動軍變。

那麼蔡锷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如果他要是沒有死的話,天下格局又會可能出現哪些現象呢?

一、蔡锷是個怎樣的人?

蔡锷老家是湖南的,家裡面特别窮困,他特别的聰明好學,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後來被梁啟超看中收為徒弟。

在1902年的時候被清政府派到了日本陸軍學校學習,在畢業之後回到國内在各大軍校之中擔任老師。

在孫中山上司的革命在剛爆發的時候,他由于受到了梁啟超的新民主思想,是以和同盟會走的特别的近。

清朝滅亡之前他被派到了雲南,後來的雲南王唐繼堯就在他手下幹活。

蔡锷真正對于中國造成影響的時候是1911年底,蔡锷響應了武昌起義,推動了辛亥革命革命成功之後。

若蔡锷沒有英年早逝,曆史會朝着怎樣的軌迹發展?

清朝滅亡之後他被升任為雲南都督,當時雲南被蔡锷實際控制在了手中。

袁世凱擔任民國總統之後,為了控制雲南就将蔡锷騙到了北京,并且将其幽禁。蔡锷的軍政大權也就落到了他的手下唐繼堯的手中。

後來在日本和袁世凱密謀簽訂21條的時候,蔡锷也就從北京再次逃回了雲南。

袁世凱稱帝之後,蔡锷作為唐繼堯的手下便派兵攻打四川反對袁世凱稱帝,曆史上稱之為護國戰争。

正是因為蔡锷帶兵獲得大勝,給袁世凱稱帝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袁世凱被迫下台,當時黎元洪勝任民國大總統,蔡锷也順勢更新為四川督軍。

當時蔡锷剛34歲,正值年輕氣盛,可惜的是他卻得上了咽喉癌,最後在日本福岡搶救無效去世。

二、若蔡锷沒死,曆史走向

如果蔡锷沒有死的話,以他的性格特點還有思想水準來說,在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推進共和統一的時候,蔡锷應該會積極響應。

若蔡锷沒有英年早逝,曆史會朝着怎樣的軌迹發展?

因為當時雖然是民國的名号,但是卻被各地力量所割據,整體還是處于一種4分5裂之中。

如果蔡锷當時加入北伐軍的話,國民政府整體的北伐會更加的順利,因為唐繼堯當時雖然割據了雲南,但是畢竟曾經也是蔡锷的手下,二人也算是合夥關系,唐繼堯自然也明白蔡锷的能力,再加上當時唐繼堯又處于蔡锷和國民軍隊的包圍之中,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做出對抗。

北伐過程中有了雲南,還有四川的支援,吳佩孚和孫傳芳等軍隊根本不會做出太多的抵抗,整體的北伐戰争會更加順利。

如果蔡锷沒有去世的話,那麼蔣介石也不敢發動革命政變,當時的國民政府也不會出現動蕩和分裂,進而讓中國的基礎工農業可以發展的更完善。

如果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在1931年日軍準備侵占東北的時候,蔡锷也會第1個不答應。

在東北就與日本展開鬥争的話,中原地區可能也會借此機會迅速發展進入戰備狀态,也不至于在抗日戰争中輸得那麼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