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魏國為七雄首強,其地囊括原晉國之最肥沃險要的地區。初任君主魏文侯在位三十八年舉賢任能,西破秦國占領河西之地,東伐鄭國築酸棗要塞,公元前407年又命大将樂羊領兵擊滅中山。一時間,魏國疆域達到全盛。
可惜繼任君主魏武侯、魏惠王舉措失當,摒棄文侯時代的國策外交,内構怨于韓、趙,外交兵于齊、秦、楚,自陷四面楚歌之境。
終于,經過公元前353年之桂陵之戰和公元前341年之馬陵之戰後,魏國賴以稱雄的武備力量被齊軍消滅殆盡。于是,齊國接過了魏國的權力棒,成為了東方首屈一指的強國。

齊、秦兩強對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齊國雖然兩敗魏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受益人,至少函谷關以西的秦國得到了許多意外的好處。如秦國趁魏國主力東調之機,突然發兵收複了河西,奪取了魏國的上郡、汾陽、皮氏。
如此,戰國時期的争雄戰争開始由魏國一家獨大進入了齊、秦兩強對立的新階段。這一時期持續了将近60年,直到齊國被燕、趙、魏、韓、秦等五國聯軍攻破。
實際上,齊國之是以被聯軍擊破,除了蘇秦這位死間出力甚多之外,原齊國貴族孟嘗君田文也有一份“功勞”。
孟嘗君像
田文之父靖郭君田嬰本是齊國田氏的本宗,《史記》記載,“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不過,《索隐》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戰國策》及諸書并無此言,蓋諸田之别子也。”
不論田嬰是齊威王少子還是田氏旁支,他在齊國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齊威王也不會任命田嬰在公元前341年的那場決定天下霸主歸屬的馬陵之戰中擔任孫膑和田忌的副将。
戰後論功,田嬰被封于薛地。到了齊宣王即位,田嬰又被升遷為相國,史載其權勢甚至到了可以左右廢立太子的地步。
無疑,田嬰的權勢給田文創造了很高的政治起點。
可作為四十多個兒子中的一員,身為賤妾之子的田文開始并不受田嬰待見,原因僅是他出生于“不利于父母”的五月份。
但當田文長大成人後,田嬰卻發現田文才能不凡,交給他的大小事務都能處置的十分妥帖,确是接管家業的不二人選。于是,田嬰遂立田文為繼承人。
田文代立于薛後,也學習其父田嬰那樣銳意經營薛地。
史載,“孟嘗君在薛,招緻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招緻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
憑借衆多的人才,田文不僅在日後用“雞鳴狗盜之徒”騙開函谷關逃出秦國,還用馮援進獻的“狡兔三窟”之計順利登上了齊國丞相的寶座。
齊宣王死後,田文的權勢更加顯赫,以至于“聞齊之有田文,不聞有其王”,這就引起了新君齊愍王的猜忌,君臣之間的對立越發嚴重起來。
到了公元前294年,齊國突然爆發了一起被史學家稱為“田甲劫王”的政變。
早對田文不滿的齊愍王高度懷疑此事是田文一手導演,盛怒之下遂将其趕出了臨淄,開始了自己的親政生涯。
剛一上台,齊愍王便改變了田文時代“遠攻近交”的錯誤政策,将矛頭對準了卧榻之側的宋國。
為了牽制魏、韓、趙、楚四國幹預齊國滅宋,齊愍王驅逐了親魏反秦的大臣周最,轉而任用秦國的五大夫呂禮為相。
秦國正為不知如何拆散齊、魏、韓的聯盟而發愁,齊愍王伸來的“橄榄枝”正中其心意。
于是,秦國毫不猶豫地與之達成了聯合的協定。
秦昭襄王
齊、秦兩強聯合對其他諸侯國來說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因為它們一旦達成瓜分天下的協定,所有諸侯國都不能獨善其身。意欲複仇的燕昭王看到了這一國際變化,遂派間諜蘇秦入齊。
蘇秦入齊,除了慫恿齊愍王集中全國之力南下滅宋之外,還組織了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讨伐秦國。
當然,蘇秦組織五國聯軍的最終目的是徹底割斷齊秦聯盟,使齊國徹底孤立。
薛邑
果然,當公元前386年齊國滅宋的消息傳來後,正在交戰的秦、趙、魏、韓、燕等五大戰國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幹戈。
諸侯王們心知肚明,宋國土地平曠肥沃,境内河流縱橫,城邑富庶而衆多,齊國将其吞并後已然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正在魏國擔任丞相的田文洞悉了諸侯們的擔憂,為報複齊愍王,他竟耗費重金遊說各諸侯王發兵聯合攻齊。
于是,在公元前284年,秦、魏、韓、趙、燕等五國聯軍遂發動了攻齊之戰。
齊國的士卒和将領早對齊愍王的暴虐怨恨不已,當濟西之戰剛一展開,齊軍主力便紛紛倒戈潰散。
聯軍長驅直入,最終攻破齊都臨淄,齊愍王雖僥幸逃出,卻最終慘死莒地。
孟嘗君墳墓
齊國滅亡後,田文倒是落得個自在,不僅直接傳回了封地薛邑,還向天下宣布薛邑中立于諸侯。
然而好景不長。
在享受了不到五年的“宮中積珍寶,狗馬史外廄,美人充下陳”的奢靡生活,田文卻突然病死了。
史載,田文死後“諸子争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