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每個人都是一個一次性的奇迹。

——尼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歲末總是反思/懷疑人生的時候,雖然這是出于流俗的時間觀念帶給人的錯覺:其實時間一直都在,并不是隻有年底才像人們意識到的那樣過了一年。

可是沒有人能逃避流俗的時間,正如每一天在生命中都同等重要,卻不妨礙人們更重視節日、紀念日。

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的基本概念》裡認為,時間是人們無聊和焦慮的原因。

此在(人)的無聊和焦慮并不在于消磨時間和浪費時間本身,而是這兩種行為引發的對此在(人)本身的思考和懷疑。

動畫《愛·死亡·機器人》裡有一集,宇航員男主的飛船在距離地球遙遠的星系落難,那裡的星系蜘蛛建構出美好的夢境,給男主提供臨終關懷。而當男主開始懷疑周圍的一切,真正醒來時,看見現身的巨型蜘蛛,驚吓中又回到了夢裡。

這類的情節科幻題材的電影中比比皆是,比如《黑客帝國》。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這些情節觸及到一個本質的問題:如果有人告訴你周圍的一切都是幻象,人生隻是一場夢,真實的情況更殘酷,你會選擇長醉不醒還是直面現實呢?

叔本華之于尼采,就是這樣的人。

而立之年的尼采接觸到叔本華的思想震驚不已,人們說“用一生治愈童年”,那尼采就是用幾十年的哲學活動來克服叔本華。

尼采一直批判叔本華,直到精神崩潰的前一年,還在埋怨叔本華帶給他的悲觀主義。

這并不是說尼采不認可叔本華,就像休谟給康德以警醒一樣,恰恰是叔本華叫醒了尼采,讓尼采發現生活/哲學的真相。

是以尼采稱叔本華為教育家。

但尼采不甘心停留于絕望,既然形而上學(傳統哲學)已經不再可能,他就要克服形而上學;既然上帝(最高價值)已死,那就要重估一切價值;既然上帝死了之後人也會死,那就變成超人!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作為哲學家的尼采,真正诠釋了羅曼·羅蘭的英雄主義:認清生活(哲學)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哲學)。

像流俗的時間、科幻中的巨型蜘蛛、叔本華這樣的人生教育家有很多。每個人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家提醒下,産生“悟道”瞬間。

這個教育家也可能是某個特定場所,比如,醫院。

醫院的魔力在于,為其中的人們建構一個巨大的想象:如果體内有一個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如果體檢結果很不好,如果生命隻剩下一年……

甚至陪伴的家屬、探視的病人都會在醫院“經曆”生病與死亡。

醫院如一個生存論實驗場,置身其中,人們會發現自己平時在意的東西,很多都不重要了,如工作、金錢、購物、名次、地位。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普通人應該感謝死亡,在科技進步到富人能改善基因,顯著延長壽命之前,死亡是對所有人來說最公平的事了。

萬貫家财也很難換得一個“好死”,而一貧如洗也可能在睡夢中安穩離去。

正是因為有了死亡的“清零”,人才能提前看清生命裡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東西,即所謂“向死而生”。

這不是出家或者解脫,也不是消極避世。

逃避、憎恨人生,都很容易,難的是認清人生的痛苦而依然熱愛生活。

存在主義強調人生的意義就是人生的過程,活着,體驗,就是人生的意義本身。

很多人也許無法了解,總覺得是“聽君一席話勝聽一席話”的廢話。

沒意義不也一樣要生活嗎?

人和動物的差別在于,生活是隻有人才具有的,動物隻有生存。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家裡的貓每天都是一樣的作息,在我出門的時候躺在沙發上慵懶地目送我離開,中午回來了,跳下來,伸個懶腰,和我同步吃飯;下午接着睡,晚上開始活動,客廳跑酷,抓小飛蟲,玩玩具,間或磨磨爪子,晚上接着睡覺。

周而複始。

雖然我的生活每天也有固定的路徑:早餐、上班、午休、下午上班、晚上回家、看劇、讀書,或者健身,等等。

但我的生活每天都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的同僚,也會有不同的事情(麻煩)。

當然,也有驚喜。

随着年齡的增加,少時的那種小驚喜越來越少,或者說大人給買了新玩具、學校早放學一類的事情已經不能算是驚喜,正如購物無法緩解購物焦慮,物帶來的驚喜無法彌補人生的空虛。

甚至升職加薪帶來的喜悅都是暫時的,很久沒體驗過上學的時候讀一本好書,看一場好電影那種酣暢淋漓的暢快了。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很多所謂驚喜是放棄邊緣的峰回路轉。

命運很玄妙,在你特别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偏偏不給,而當你過了最想要的階段,對某個事物持可有可無的态度時,命運又把它雙手奉上。

又想起那個輕生的學長,如果ta能堅持一年,會不會峰回路轉,會不會當時令自己煩惱的事情已經煙消雲散?

所謂福禍相依,人隻有臨死之前回顧整個人生,才能知道哪裡是福哪裡是禍,哪些在當時看似福的事情,長遠來看是禍,而又有哪些在當時覺得是禍的事情,實際是福。

蓋棺定論,隻有死亡才能終結人的無限性。

既然身處命運之中的個體,在死亡之前永遠無法知道哪些是福哪些是禍,就不需要以這種未知來衡量自己的人生。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即使當下遭遇了最難過的關口,最想要的東西全無着落,也不要放棄,活着,就有改變的可能。

人生唯一的标的是自己的本心,即真實的自己。

命運的安排與人生的教育家

尼采厭惡“沒頭腦的匆忙”,他痛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

那種匆忙,那種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種不等成熟便采摘一切果實的急躁,那種你追我趕的競争,它在人們臉上刻下了深溝……仿佛有一種藥劑在他們體内作怪,使他們不再能平靜地呼吸,他們心懷鬼胎地向前猛沖,就像烙着三M——Moment(即刻),Meinung(輿論),Moden(時尚)——印記的奴隸。——尼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而今天的環境比尼采當年更為惡劣,人們忙碌的不隻是身體,注意力也一刻不得閑,短視訊等資訊轟炸無孔不入,讓人無心思考。

但總有叔本華一樣的人生教育家,在匆忙的時代提醒人們思考“我是誰”。

“你的真正的教育家和塑造家向你透露,什麼是你的本質的真正的原初意義和主要材料,那是某種不可教育、不可塑造之物,但肯定也是難以被觸及、束縛、癱瘓的東西:除了做你的解放者之外,你的教育家别無所能。”

願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的教育家,找到并成為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