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永偉: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應重點關注的10個趨勢

财聯社12月17日訊,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受邀參加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舉辦的第三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讨會,釋出《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展望》主題報告。在報告中,張永偉重點梳理了未來三到五年中,值得新能源汽車行業關注的10個重要發展趨勢,并在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10個重點趨勢

1、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不可逆的快車道

全球汽車發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說是電動化,這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家和企業的共識。過去,很多國家對這點存在争議和搖擺,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則一直在增長,不斷邁上新台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新能源化這個不可逆的态勢已基本形成。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10%,即汽車增量當中電動化的比例超過10%,到2025年預計會突破 30%。美國、歐洲等國家的滲透率也在增長,特别是北歐,挪威電動汽車的新車銷售占比已接近100%。當然,各國電動化的技術路線不 樣。中國以純電為主,歐洲以插電為主,日本則以弱混為主等。

2、中國仍将在較長時間内處于領跑地位

基于百人會研究預測,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将突破500萬輛,2025年将達到至少700萬輛,樂觀估計900-1000萬輛。從100萬輛到1000萬輛,也就幾年時間,這個發展速度創造了全球新能源行業“之最”。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帶動的産業規模,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以動力電池為例,到2025年,中國電池裝機量将達到600GWh,全球規模最大。

3、中小城市與農村将成為新能源汽車新的市場增長點

過去,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第 輛車往往選擇燃油車。進入機動化高速發展階段,消費者的第 輛車将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車。這會成為未來3-5年,繼大型城市之後,中國電動化市場的一個爆發點,并成為未來市場增量中一個最重要的領域。這會對碳減排、改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機動化出行發揮巨大的作用。

4、中國電動汽車真正進入市場化競争階段

2021年是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分水嶺。從市場競争格局來看,2022年财政補貼将全部退出,所有車企将處于同一政策起跑線,車企的競争勢必會更加激烈。補貼退出後,新上市的車型也會紮堆出現,特别是外資品牌。2022-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将進入大量新車型、新品牌紮堆湧現的階段。

與過去十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特點不同,市場競争将進入真正的大浪淘沙的階段。過去靠補貼成長起來、缺乏競争力的産能和品牌,在這個階段會面臨極大挑戰, 些産能會加速退出, 些品牌會銷聲匿迹。

5、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為一

過去十年,汽車産業變革的主題是電動化。下 階段,變革的主題将是基于電動化的智能化。電動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來拉動,單純的電動汽車不會成為市場賣點,隻有更加智能的汽車才是市場競争的焦點。反過來看,隻有電動汽車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最佳載體是電動化的平台。是以,電動化基礎之上會加速産生智能化,“兩化”在汽車上會正式合體。

6、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實作實質性協同

随着“雙碳”的實施,能源側變革會讓電動汽車實作綠色化,使用上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時,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接入電網實作車網互動。風電、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加智能電網這一理想模型會提前實作。未來3-5年,技術和政策會進一步支撐電動汽車的綠色化,從小範圍試點慢慢走向規模化發展的軌道,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将真正實作實質性的協同。

7、供應鍊成為汽車企業的發展瓶頸和重要競争力

低碳化是汽車供應鍊面臨的第一個巨大挑戰。全球碳中和願景下,幾乎所有的整車企業、零部件産業都高度關注和依賴供應鍊的變革,供應鍊如何實作綠色化、低碳化或者淨零排放是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大型汽車企業碳中和的時間表在2035年或 2040年前,距今隻有10-20年,屆時将實作産業全鍊條的淨零排放。這意味着,不僅是整車制造環節,從上遊零部件的生産制造到物流運輸都要實作淨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車供應鍊面臨的第二個挑戰,特别是晶片。2021年,全球汽車産業因晶片供應短缺減産規模約1000萬輛,中國平均減産20%。

供應鍊是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未來發展要邁過的一道關鍵門檻。這個供應鍊是全球化的,企業除了受自身戰略影響,還會受到國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疫情、大國貿易糾紛、技術競争、海運等,都會影響汽車産業供應鍊的格局變化。

8、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節奏會明顯加快,汽車産品全棧式電動化大幕拉開

市場的爆發會激發新一輪汽車技術創新浪潮。過去,困擾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主要問題是成本。2022年補貼退出後,技術将成為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競争的核心因素。技術的進步使新能源汽車已基本具備與同級燃油車競争的經濟優勢,真正迎來行業期待的拐點。

由于經濟性優勢,高端品牌電動化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蔚來汽車已經進入同價位寶馬、奔馳的市場。在A0級市場,尤其是5萬元以下的電動汽車市場,其成本效益也超過了燃油車。得益于技術,特别是電池技術的進步,“最便宜的車”和“最貴的車”這兩端電動化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未來幾年,行業競争的重點将會集中在20萬左右的“中間”市場,并逐漸形成新的優勢。

9、電動化帶動商業模式快速創新

汽車電動化進入真正的市場化階段之後,将帶動大量商業模式快速創新。例如光儲充一體化模式、換電模式、電池銀行模式等。

10、基礎設施配套逐漸補齊并衍生三網融合新業态

燃油車時代的基礎設施隻有加油站、加氣站,由于汽車電動化的發展,未來能源基礎設施會發生重大變化。充電、換電、快充、慢充、電池的移動補電、加氫等等,将會構成融合的基礎設施。這将未來電動化發展的重大亮點,也是行業投資的熱點。

二、未來産業發展的六點建議

1、補貼退坡要有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在汽車電動化高速發展的階段,政策應該保持适當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2022年補貼退坡是必須的,但最好不要有高頻度的調整。到年底退出而不是年中提前退出,是多方共同的預期。

2、補貼退坡後可以由雙積分來支撐。雙積分是補貼退坡後助推汽車電動化最重要的政策。繼續優化雙積分政策對行業影響巨大,2022年優化的重點是進一步提高比例,并允許積分交易。同時要擴大範圍,在乘用車以外,貨車和商用車也可以納入。

3、把汽車納入碳交易。讓碳政策對汽車行業實作限制,也能激勵汽車實作可再生綠色化。

4、在使用端給予支援。購車補貼退出後,可以在用車方面給予支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充換電領域,給建設者和使用者補貼補助,讓使用成本更低。

5、制定非貨币化的政策。包括在部分城市給予新能源汽車不限購、不限行、實行專用車道、優先停車等些非貨币化政策支援。

6、鼓勵支援先行城市和企業。包括鼓勵先行省份城市全面推動電動化,鼓勵先行企業率先實作零碳,鼓勵先行工廠實作淨排放或零碳供應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