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生時善用“補色效應”,畫作即會活潑生動

記得以前出外去寫生,出發之前老師帶領我們自制油畫紙,把紗布用乳膠粘在厚厚的白闆紙上,為了防止吸油,再刷一道白油漆。

寫生時善用“補色效應”,畫作即會活潑生動

我們天天在農村轉悠。我背着畫夾、畫具,肩膀上騎着兒子。看哪家有好院落,好樹木,好面貌,比如漂亮的姑娘,或者白胡子老大爺,就到哪家寫生。

有一天來到一家民居院落,一圈土炕鋪着花氈,土炕上一位大娘在操持家務。頭頂上鋪滿了葡萄藤,點點陽光透過葡萄藤灑在地面上。

老師畫地面時,不是按照土地“應該有”的土黃“固有色”來畫,而是畫成了紫灰色,我們覺得奇怪,然後仔細觀察,真的是紫灰色。為什麼呢?老師又在紫灰色上潇灑地點了幾筆鮮豔的金黃、橘紅、粉紅,我立刻明白了,原來這是太陽的暖色光斑,在它的對比下,地面才變成了紫灰色。這其實正是人眼視覺的“補色效應”。

寫生時善用“補色效應”,畫作即會活潑生動

有時我們畫樹影時,紫灰色的樹影下并沒有光斑,老師也要畫幾筆暖色光斑,我問老師:這是為什麼呢?老師笑了,說:這就是為了破一破,一大片紫灰色顯得太僵太死,來幾筆光斑這一塊兒就活了。

怪不得老師的畫總是那麼活躍、熱鬧,生動,不像我畫得發死,道理就在這兒。

那些年我們每年都有創作任務,需要下鄉搜集素材。反正畫家的任務就是表現生活呗。我畫好了素描草圖,然後再畫小色稿。畫完之後還是色彩單調,發灰,看上去比較平淡。

我請老師幫忙改改,老師用他娴熟的裝飾風格,三筆兩筆就給我改好了色稿,整個換了一種調子,表現的是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山頭,幾位主人公全都被陽光映得通紅發亮,陰影處成了藍紫色。

一塊兒畫畫的夥伴,邊眯着眼看邊說:“真是不得了,看起來好像陽光真的很炫目,我們都不得不眯着眼睛才敢看!”

寫生時善用“補色效應”,畫作即會活潑生動

是的,他說得沒錯,真是那種感覺。

我按照老師的小色稿畫成大畫,完成了創作。當然,我無法把陽光的效果畫得像老師那樣璀璨奪目,但效果确實比原來的效果好了許多,總算能交差了。

有一年,老師和幾位畫家一起去伊犁草原寫生。帶回來好幾十幅油畫,每一幅都那麼漂亮,尤其草原上的花兒,他用鮮亮的橫筆觸點染在豎筆觸的綠草之上,每一筆花兒的下面再加一兩筆冷色的陰影,一下子,那些花就好像活了起來,從畫面上出來了似的,立體感特别強。

寫生時善用“補色效應”,畫作即會活潑生動

我看他那麼多寫生,心生羨慕,不由說:“老師,你送我一幅吧!咱們一塊兒這麼多年,留個紀念嘛!”

老師照例爽朗地笑着:“行行,沒問題!”但實際上并沒有送我。當然,我也是畫家,能了解老師的心情。每一幅好畫都是畫家的孩子,裡面滿滿地釀着畫家的心血,自己孩子哪兒有舍得送人的?

老師舍不得送沒關系,我臨上幾幅不就全都有了,我對自己的臨摹功夫還是有信心的,肯定能達到跟原作差不多的地步。

但是想歸想,這事稍微一拖,就沒能實作。

後來,老師因為要辦個畫展,他的畫全被拿走了。但是後來這些畫就再也沒還回來過。

唉,後悔呀,如果當時抓緊臨摹那幾幅草原的油畫,以後再想畫草原,不就容易多了嗎?别了,再也看不到老師的草原寫生油畫了。

圖檔來自網絡

文/閑雲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