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現實!必須現實!

我感覺這道題我會做!前一段時間,我經常要往返常州—蘇州之間,幾乎是每日往返,單程大約90公裡左右,往返180公裡左右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仔細看問題,其實問題關注的點有兩個:

1,電動汽車的續航是否支援單日通勤150公裡?

2,樓下沒有家充的時候,依靠公共充電樁是否友善?

圍繞這兩個話題,就來簡單的說說我的體驗,供參考: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一、電動汽車續航是否支援單日通勤150公裡?

從我的體驗來看,是沒有問題的。

(一)經濟性

在我通勤的這段時間裡,我也是考慮到了經濟性,我覺得電動汽車的通勤應該會比較合算,家裡另外一輛車是蒙迪歐,高速油耗大約是0.8元/公裡,按照每天200公裡算了個賬:

蒙迪歐:200*0.8=160元,160*22=3520元

小鵬P7:0元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因為每月大約消耗在5000公裡左右,兩個月的話,蒙迪歐按照保養手冊大約要做兩次小保養了,每次800元左右,小鵬大約要做一次小保養,每次300元不到,我們也算個賬:

蒙迪歐:800*2=1600元

小鵬P7:300元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其他的費用兩車相同,那麼實際上兩個月的日常通勤,兩輛車行駛費用差價就是:

蒙迪歐:3520+1600/2=4320元

小鵬P7:300/2=150元

單月差價:4320-150=4170元

從上面很明顯看出,一個月的差距在4170元了,對于我一個打勞工來說,不算小數目了,因為開了電動汽車,這個交通報帳的差價就可以歸自己了,等于給自己發獎金了,真香。

(二)續航力

我開的這輛小鵬P7是超長續航版本,當時P7給人比較深刻的印象就是706km超級續航,未來走得更遠 高性能動力電池-更安全,更輕量,更具适用性。續航能力更強,未來走的更遠。不過因為超長續航的配置更豐富,大多數人還是買的超長續航,NEDC标定續航在670公裡,我平時更喜歡看WLTP,我一般都是設定到充電到90%,充到90%的續航一般是513KM,我早上一般六點到六點半出發,直奔機關去,我一般不走高速,全程高架+一段快速路,這樣過路費也給省了。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路上一般都是保持在80或100的最高時速開,P7的樣子還是蠻吸引人的,畢竟進階轎跑,外觀流暢,外觀造型來源于數學與美學的跨界設計靈感,漸消曲面與車身之間的完美融合,在保持整車造型的運動張力的同時,也在時刻撩動心中的情緒。說實話,在路上的時候經常引起别人的關注,不過現在車多了,要好很多。車輛的NVH也不錯,不怎麼聽到太多的雜音。

我到達機關的時候,一般需要用90分鐘時間,如果蘇州早上不太堵的話,70分鐘也能幹到。到達機關的時候,一般續航還有WLTP 400左右,差不多消耗WLTP 113公裡跑了95公裡的實際路程,等于大約1:1.18左右,夏天的時候還能好一點。

下午下班的話,一般從WLTP400起跑,到家的話,一般WLTP還有290左右,成績和上午基本差不多,稍微好一點,可能是因為我下午走的比較早,四點到四點半就走了,這樣的話,比早上的氣溫要好很多。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是以,實際上這輛車按照WLTP預留30公裡的話,可以支援跑到400公裡左右的極限,也就是說,支援每日150公裡的通勤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大約你通勤兩天才需要充一次電,而且是留有餘地的地步。

(三)舒适性

小鵬P7的舒适性其實更多的來自于車輛的智能,讓你會覺得他非常的簡單和好用,比如他的車機,有全場景語音助手,在開車的時候,如果想要找什麼功能,或者有什麼需求,隻要喊一聲就可以了,這個在實際體驗中,感覺還是蠻好的。畢竟現在車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很多時候都會不記得按鈕在哪裡了,有了這個功能很友善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而且P7具有OTA更新的能力,整車OTA,全面智能新體驗,在SEPA平台的支援下,P7不僅能實作車載APP的更新與添加,在ECU控制下的車輛功能也可以實作更新調整,真正實作整車可控的OTA。剛開始開這車的時候,小P是不會全場景語音的,後來就更新了,再後來還更新了音色,讓人感覺更像真人而不是機器人的音色了。不僅僅是車機,駕駛上了還多了單踏闆模式,更友善那些燃油車過來的使用者,對動能回收控制的更少。

二、依靠公共充電樁是否能夠滿足充電需要?

說實話,我家裡是有私樁的,因為我買電動汽車之前做過不少功課,感覺沒有私家充電樁,用車會很不友善。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但是,自從小鵬有了免費充電,我感覺家裡的私樁上已經有厚厚的一層灰了。

别的說,來看兩張圖,一張是蘇州機關附近的充電樁分布,可以看見周邊密密麻麻都是各種充電站,但是他們對我來說并沒有什麼用,因為他們要收費。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第二張是小鵬的免費充電站在我上下班沿線的布局,可以看見這100公裡過來的路上大約有10座充電站,完全滿足我随時充電的需求,是以我很多的時候,都會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充40分鐘電。或者晚上出去跑步的時候,充40分鐘電。習慣了感覺還挺好的。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最關鍵就是每年有免費3000度電,大概可以跑20000公裡,總感覺不充就浪費了,充了好像就賺到了一樣,是以,隻要友善的時候,總是喜歡去充上一會,看到自己APP裡這些充電記錄,真的很有獲得感。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而且實際上,小鵬超充站的速度還是不錯的,總體來說,70千瓦的速度可以達到,有的時候還可以充到90千瓦,半小時補能到80%應該壓力不大,是以,總體來說,公共樁補能還是很有獲得感的,我覺得體驗不錯。

是以,總的來說,我覺得電動汽車,比如小鵬P7是能夠滿足單日續航150公裡的需求的。

單日通勤150km,使用電動汽車作為通勤車現實嗎?

看到這裡了,不給點個贊麼?歡迎關注,喜歡,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