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代被雞的娃,現在開始反雞爸媽了

第一代被雞的娃,現在開始反雞爸媽了

圖 | 飛馳人生

文 | miki粥

有個媽媽特别焦慮。

她家小孩之前讀公立普小,書讀得一般,小升初沒規劃,打算搖号繼續讀公立,誰想小孩突然爆發,讀到高年級了解力和自驅力都上來了,她就有點坐不住了。

總不能讓學區裡的菜校,耽誤了小孩以後讀名校。

可如果按小升初各校掐尖的标準,升學要杯賽獎項、要三好,要證書,自己要啥啥沒有…太焦慮了。

01

我一直以為,為人父母最野心勃勃的時刻,是小孩出生之前。

像我,生小孩之前,喜歡搜刮頂尖名校的紀念品:從哈佛、耶魯到普林斯頓、斯坦福,徽章、校旗,帽衫一買就買給全家。

彼時會對未來的小孩充滿幻想,覺得隻要自己努力營造學術氛圍,老天怎麼樣也會配置設定給我一個牛娃:

三歲背全唐詩,五歲能拎得清雞兔同籠,六歲自己就能讀史記,英文單詞量要求不用高,1500的海澱要求總能達标吧。

别人家的小孩兒能做,我的為什麼不行?

誰也不會想,自己生出來的小孩,會三歲說話還口齒不清,四歲搞不掂十以内的加減法,五歲讀繪本都離不開媽;

課外班藝術、運動、到樂高機器人樣樣不落,樂器體驗了十幾種,試了一圈,好像也沒什麼特長了,終于認命,這到手的就是個實打實的普娃。

很多人覺得家長是熬到三年級才絕望,其實幼升小就熄滅了他們的鬥魂。

對普娃來說,擇校可有可無,家門口随便一個學校送進去,就近還能睡懶覺,挺好。

爸爸為此沾沾自喜(男人都是即時滿足),對比身邊雞娃進海澱牛小的朋友,起早貪黑不辍接送,自己簡直不能更幸福。

學業上也沒什麼要求,普娃嘛,隻希望好習慣能養成。

最初我對此一點都不擔心。自古都說「言傳身教」,爹媽全是自律性人格,專注又認真,小孩自然能get到。

可誰又能想到,好習慣也會「均值回歸」。父母自律,也并沒能醬出一個回家就寫作業的娃。能不氣嗎?

多買幾本練習冊刷一下,就有人跳出來,說你太雞娃,小孩明明在準備厚積薄發。給她空間給她時間,靜待花開吧。

好,放養誰不會養啊?心态一端平,不逼作業還真沒了家庭沖突,一時間母慈子孝一團和氣。

可家長放松小孩劃水,國文數學門門墊底,學啥啥不行,考啥啥不會…你給他自由,他還你一張空白一半的聽寫紙,還嘴硬,不是也寫出來了幾個嘛!

普娃家長的焦慮,根本不在于考什麼清北藤校,而是隻求不要墊底,好不好?你自己都不要面子的嗎?

對,還真不要。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坦坦地做及格線上的浮遊生物。偶爾突破一次60分就覺得自己「厲害了」,找你商量要什麼禮物。

普娃擁有一切,除了好勝心;普娃家長可以沒有一切,但不能沒有耐心。

現在學習的環境有多好?你幫他複習他劃水,你給他講題他喝水…看看作業吧,比傻白甜的韓劇能淬火,豎式看串行那是常事,應用題有兩步,兩步都算對,最後回答數字抄錯。

之前看過一個媽媽吐槽,140個字小作文「記一次秋季運動會」。小孩開頭「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然後筆鋒一轉開始描寫跳繩項目,當裁判給同學計數:一二三四五,數到一百四…

就這,還能保持冷靜「不吼不叫」讓娃聽話?不信。

02

學業是挽救不了了,人生總有一處會開花吧。不死心,于是在素質潛能方面,開始搶救性發掘。

跑步不摔跤,就是運動細胞發達平衡感好;填色不塗出畫框,那就是畫畫有點天賦可以培養;摸着琴鍵按出聲響,都覺得這表現出了小孩對音樂的興趣…

家長還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覺得小孩的愛好能做得了主。紛紛翻出自己未競的夢想,攤開宏偉藍圖——

于是,神童遍地都是。

兩歲半開始打高爾夫,是在世界級的球場上練球;三歲踢足球,請曼聯的教練每個月飛到中國來教學…

之前看「飛馳人生」,裡面的富二代林臻東喜歡賽車,10歲被家人送去英國特訓,當時覺得韓寒,你是不是吹牛?

後來才知道,林的原型少年時代比賽的花銷就2000多萬。車子、比賽、訓練,一輛卡丁車就燒幾十萬。為了賽車,家裡經營的汽修廠、物資公司都變賣了。

我懷着震撼的心情看完報道,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這幸好是養了個普娃,才堵住了我傾家蕩産的機會。

就像學琴,最早我一直是抗拒的,上趕子不是買賣,幹嘛一邊花錢一邊在岌岌可危的親子關系上雪上加霜。

後來機緣巧合,朋友要半賣半送給了我一架鋼琴。價格太便宜了,我想搬回來當個茶台也是好的,蕾絲花邊的蓋頭,光可鑒人的黑色漆面,擱在屋裡就是進階感。

是以,我家是先有琴,後學琴。

從音階練習到曲目,一步步進階,還有伴奏呢。這就挺不錯的,普娃嘛。

朋友知道了,說你家學琴起步也太晚了,介紹個老師給你吧,别自己摸索亂了指法。我不以為然,反正也養不出貝多芬,再厲害不就是個興趣嗎。

斷斷續續跟着APP亂彈了半年,小孩也沒表現出對鋼琴特别的狂熱,反正就是個玩樂,想起來彈兩下罷了。

果然,小孩的愛好不可信。三分鐘熱度,轉臉就忘了個幹淨。彈琴很有趣?哪裡會有看卡通片兒、捏黏土更有趣呢。

想到很多媽媽發愁,報了20多種興趣班,還是沒發現小孩喜歡啥。剛開始學都表示好感興趣啊,多上幾次課就百無聊賴,一門心思鑽研要怎麼逃學。這可能就是真沒愛好。

03

他們好像對什麼都沒有欲望。

這也能了解。人生對他們來說如同拆盲盒,雖然拆的過程有點刺激,但得到的太容易,父母一高興就塞到手裡一個,一個接着一個,小孩哪裡還會覺得這是稀罕東西呢?

他們有的,就隻是拆完後的空虛感。

沒有欲望,沒有狠勁。十幾歲、二十幾歲一副養老的心态,生活無欲無求被動接受,哪怕是工作,也不和别人拼勤奮拼努力,最好躺着就成功。

天賦裡面有的,比如智商、美貌、才藝,能用就别浪費,但沒有的,需要花時間費心思經營的,對不起沒興趣,爹媽你們也不要太強求。

都是低欲望人類的繼承者。

對物質不敏感,對錢都不敏感。這讓我想起之前辦公室裡的小姑娘,不喝公司的桶裝水,每周訂小桶農夫山泉,一半喝一半倒進了加濕器。

我非常震驚,一桶十塊用來加濕?她覺得這不是很普通嗎?喝的和吹的,最後還不都是自己吸收掉?無所謂。說的好有道理,但80一代家長就無法說服自己做。

怎麼能這麼享樂主義呢?命運的劇本都是苦盡甘來的吧,我們高中課本裡黑紙白字寫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是以,遇到了與世無争的普娃怎麼辦?隻能爹媽更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砸鍋賣鐵換學區房,一年存20萬也要送去國際化學校…

但結果是自己越努力,小孩越頹廢。豆瓣小組「海廢」抱團,都是為父母出國讀個書,畢業再回家幫爹媽花錢。自始至終都在堅持雞父母,好好努力上進、升職賺錢。

第一代被雞的娃,現在開始反雞爸媽了

之前有人不了解,為啥有些父母孩子養到很大才生二胎,是體能過剩,還是産能過剩?後來她說明白了,養到被雞才知道,第一個項目沒戲,隻能再來一次。

隻能說,這屆家長是真的努力。

最後,胡亂填個坑。

我們家學琴的故事是這樣的,私教沒找,後來學校開課,小孩報名面試被錄了。我激動地抓住她胳膊問,你彈的什麼啊,讓老師看出你有音樂才華?

她說,不彈琴,就問我為什麼要學琴。我說,因為喜歡啊。

我倒吸一口氣,太随便了吧,那還能有人通不過嗎?

她撇撇嘴說,怎麼沒有!前面一個男生就被拒了。因為他說,我媽讓我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