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作者:小鳳梨的history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項羽、劉邦滅秦之戰要圖

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大多是以前戰國時強國的後人,他們有武裝的基礎。像前楚國名将項燕的後代項梁起兵。項羽就是他的侄兒。楚國人很懷念楚懷王[注: 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戰國時楚懷王熊槐,被騙而客死在秦國;另一個是秦末的熊心,初被立為“楚懷王”,後來被尊為“義帝”,是“亡秦”戰争中的精神領袖,後為項羽謀殺],他們起兵以複楚國為号召。此外,還有自立的齊王、燕王、魏王等。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楚懷王

劉邦這支隊伍,有個樊哙,異常勇猛,後來成為名将,蕭何、曹參,可以策劃軍務,蕭何後來成為名相。但是當這支隊伍初成立時,這批人還不成熟,可是居然站穩了,慢慢打出名堂。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樊哙

他們先攻了胡陵等地方,在豐這地方,又打敗了秦軍。劉邦引兵打薛,令雍齒守豐。這時,雍齒背叛了劉邦,把豐這地方歸了魏。這是劉邦的一大挫折。

劉邦去投楚王,路上得到了張良,張良成為重要的謀臣。在砀這地方,與秦兵戰了三天,打勝了。收了敗兵六千人,合成了九千人的隊伍。項梁又給了他五千兵和十位将領,這時劉邦強大了。回頭再打豐,打了下來。叛将雍齒走去投魏。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張良

劉邦已成為項梁手下一支有實力的軍隊。與項梁共立楚懷王的孫兒(名心)為王,仍叫做楚懷王,以加強号召力。

這時秦軍最強的是章邯的隊伍。項梁對章邯打了幾次勝仗。項梁有點驕傲了,結果在定陶這地方,被章邯夜襲,敗仗,項梁被殺。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章邯

楚軍這時正由劉邦、項羽率領攻陳留。聽到敗訊,士卒都恐慌。他們引軍轉到彭城。整頓了一下。項羽做長安侯,劉邦做武安侯,形成兩大主力。

秦軍章邯這時以為楚軍已不足道,向北去打趙王。趙王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決定北上救趙。派出宋義為上将,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他們去救趙也将與秦軍章邯的主力決戰。秦的本土函谷關[注: 函谷關是中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以西,叫做關中,楚懷王與諸将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做關中王。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函谷關

項羽在钜鹿戰勝了章邯,聲勢大振。當時劉邦、項羽争先入關,但是劉邦先了一步,秦王子嬰是向他投降的。于是劉邦與項羽的沖突就大了起來。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钜鹿之戰

這時,我們可以暫時停一停,作為一個段落,看看當時的形勢。

當時反秦的大軍中,項羽的戰鬥力是最強的,他掌握住楚懷王,号召力也在他那裡。但是,當時楚懷王和諸位老将,卻傾向于劉邦。他們不滿意“項羽為人彪悍”,攻襄城的時候,“襄城無類,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現在,進入秦國關中,應該由一位長者型的人,“扶義而西”,帶着公義道理,去“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這樣瓦解秦國民心,才能得勝。而且,這些老将就認為,劉邦是個“素寬大長者”,勝任。

扶義而西,說明劉邦一向有一種合乎“義”的号召力。劉邦一向說的是:“天下苦秦久矣”、“秦父兄苦秦久矣”!就是反對秦的暴政。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劉邦

當時起來反秦的,都以反暴政做口号。但另一方面,接下去要做的是什麼。這一點,現在看得很清楚,有兩大傾向。一是,要恢複以前各國割據的局面,這多是以前各國後人,目的在複國。其二是,秦國已經統一天下,現在要替換秦,也是承繼統一的局面。統一,不行暴政,建立一個新的統一政權。

各國的後人起兵反秦,想複國,恢複舊國的秩序,在他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這種傾向在許多反秦隊伍中已經表露清楚。項羽也沒有突破這個視野。

但在普通人來說,反暴政之後,沒有必要再分為多國。多國多戰,人民不安,而且秦的一統天下,證明經濟、文化都在統一中得到好處。劉邦平民起家,一直站在“天下父兄”的立場,正好站到了曆史潮流的一邊。

可能就是這一分野,決定站到劉邦一方的人越來越多,決定劉邦勝項羽。

劉邦三千人,開始打天下,當時各處紛紛起兵叛秦,項羽是其侄子

項羽自刎烏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