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伯虎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王翚繪《水亭幽居》

虛亭林木裡,傍水着欄杆。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才子唐伯虎,描寫獨坐山中,幽居沉思的場景。唐伯虎寫詩之後,根據詩意畫了一幅山水畫。一百多年後,清初王翚看見這幅畫,他也畫了一幅《水亭幽居》,表達他對唐伯虎的敬意。

王翚在畫中題寫了唐伯虎的詩句,點明創作主旨。他在題字的時候,故意模仿唐伯虎潇灑華麗的書風。也許因為唐伯虎的個人風格太強烈了,王翚畫《水亭幽居》的時候,竟然有了和平時不一樣的風格。

唐伯虎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王翚繪《水亭幽居》

王翚 水亭幽居

不同之處展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構圖,其二筆法,其三色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王翚畫山水滿滿當當,簡直可以密不透風。像這種三段式、一江兩岸的畫面,很少出現在他的筆下。其實,王翚作為集大成者,他的技法十分全面。當他想要緻敬的時候,就會畫出不一樣的感覺。

唐伯虎的老師是沈周,他們二人都學過南宋李唐的作品。是以,王翚在創作中呈現了南宋院體嚴謹而又華麗的風格。乍一看,有點兒像明末畫家藍瑛的作品。他調整的目的在于,希望賦予作品曆史感。緻敬是個很嚴肅的主題,他為了表達虔誠,想要畫出斧劈皴的棱角與古雅。

唐伯虎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王翚繪《水亭幽居》

王翚 水亭幽居 局部

王翚采用了色墨并重的手法。在清初時期,畫家們受董其昌的影響,更喜歡畫水墨作品,進而忽視了對色彩的了解。王翚在緻敬的時候,相當嚴謹。他設法還原南宋院體的色彩體系,畫中到處可以看到色彩的疊加與渲染。他沒有用什麼鮮亮的色彩,卻呈現出缤紛絢麗的視覺效果,這一點相當厲害。

山水畫的核心色彩是墨色,無論用什麼顔色,都要和墨色搭配和諧。故此,王翚強調色彩的細微變化,用濕筆淡染和墨色銜接,達到雅緻厚重的效果。

唐伯虎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王翚繪《水亭幽居》

遠處的一組高山,采用了牛毛皴的技法,這才是王翚的本來面目。他本質上更喜歡元代畫家在用筆上自由,他也不想整幅作品沒有新鮮感。于是,他通過兩種不同的山石皴法表現遠和近的空間變化。牛毛皴自帶一種朦胧感,恰好符合遠處蒼潤的感受。

他沒用過多的表現手法,在創作中“做減法”,畫面呈現出一種剛剛好的狀态。對于王翚而言,這就是一幅有新鮮感的作品。無論觀衆怎麼看待他的嘗試,王翚很喜歡自己的改變。因為畫中呈現出輕松的感覺,松而不散,就像散文那樣。

唐伯虎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王翚繪《水亭幽居》

畫中浮雲流水,代表萬千氣象,王翚希望把自然的神韻描繪在畫紙上。看着《水亭幽居》就會感慨,賞畫不能人雲亦如。如果有人再說王翚隻知道複古,沒有思想,可以讓對方看看這幅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