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位于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的江村大墓是真正的漢文帝霸陵。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在學界傳統認識中,漢文帝霸陵位于一個叫鳳凰嘴的地方,而此次江村大墓被确認為漢文帝霸陵,可以說是糾正了一個千年流傳的錯誤。

那麼,考古人員是如何讓霸陵現世的?一起來了解下。

漢文帝霸陵在“鳳凰嘴”?謬誤!

其實,漢文帝葬在霸陵,在漢代就是非常明确的事,因為是文帝自己為自己選的陵墓位置,并将標明的位址(當時叫芷陽)改為“霸陵”。

文帝臨死前在遺诏中明确要求,“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也就是說,不得因修建陵墓而改動這裡原有的地形地貌。是以,霸陵沒有高大的封土。

但是後來,在曆史歲月的消磨下,地面的陵園建築毀壞之後,具體位置便成了懸案。“霸陵”變成了以白鹿原為中心的一片區域,雖有低矮的山丘和霸水、浐水環繞,但沒有明确的标志物。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古代文獻記載比較模糊,《史記》、《漢書》都說文帝葬在霸陵,沒有明确地點;反而是一部叫做《三輔黃圖》的關中地理書說,霸陵在“長安城東七十裡”,“七十裡”看似很精确,其實也隻是大概範圍。就方位來說,白鹿原并不在漢代長安城東,而是在東南。不過,《三輔黃圖》的這個記載很有可能對後人造成了一定的誤導。

漢代以後的文獻并沒有超出以上記載的内容。奇怪的是,到了元代,一個叫做駱天骧的人卻忽然在自己編的《類編長安志》中記錄了霸陵的具體位置,“在京兆通化門東四十裡白鹿原北鳳凰嘴下”,鳳凰嘴就在今天灞橋區席王街道毛窯院村以南的白鹿原北端,這裡有一座低矮的山崖,确實有點像是帝陵的封土丘。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圖檔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駱天骧是長安本地人,他一生仕途不暢,但看到長安地區遭受戰火荼毒,許多古迹損毀無餘,便以北宋宋敏求的《長安志》為基礎編了《類編長安志》,記錄了關中地區自周代以來2000多年的曆史變遷。或許是因為駱天骧是本地人,又将霸陵的位置記錄得異常具體,是以,他的說法便成為近千年以來的定論。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明清時期的許多人都曾到霸陵瞻仰古迹,不少人專門為霸陵立了碑刻,在今天的考古調查中一共發現了10多塊,立碑之人中比較明确的有擔任過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且精于金石學的畢沅這樣的學術型官員,這無疑增加了霸陵位于鳳凰嘴的可信度。是以,新中國建立後,鳳凰嘴的霸陵一度還被确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然而,鳳凰嘴是霸陵所在的說法到2011年便被否定了。那一年,考古工作者耗費了半年時間對鳳凰嘴進行勘測,結果卻讓人哭笑不得,這裡居然沒有墳墓!别說文帝的霸陵,連一座普通的墓葬都沒有。是以,霸陵隻能在其它地方。

如何認定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

2001年,一些盜自江村大墓的文物流散出去,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考古工作者開始對江村大墓進行保護性勘測和發掘。2011年,鳳凰嘴霸陵被否定後,考古工作者的視線更集中到正在勘測的江村大墓上。

江村大墓的位置很特殊。它東面0.8千米外是早已确定的窦皇後陵,這位窦皇後就是文帝的皇後、景帝的生母窦猗房。它西南2千米外是南陵,墓主是薄太後,也就是文帝的生母。從這個關系來看,江村大墓的墓主應該與窦皇後和薄太後有比較密切的關系。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在鳳凰嘴是霸陵沒有被否定之前,江村大墓的墓主一度被認為是文帝和窦皇後的女兒、薄太後的孫女——館陶公主,她既是漢武帝的姑母,又是他的嶽母。

可是,江村大墓的形制超越了館陶公主應有的規格。考古工作者發現,江村大墓是“亞”字形,這種墓葬有東南西北四條墓道,在漢代一般是皇帝、皇後專用的墓葬形制。比“亞”字形低一級的是“中”字形,兩條墓道,一般是諸侯王規格;再往下是“甲”字形,一條墓道,一般是列侯規格。館陶公主隻是公主,絕對不能使用皇帝、皇後的墓葬規格,她自然不可能是墓主。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圖檔來源:央視新聞微網誌截圖

接下來,江村大墓與窦皇後陵的相對位置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鹹陽塬上的那些帝陵當初都建有陵園,陵園内都有皇帝和皇後(或相當于皇後)的墓葬,相對位置恰好與江村大墓、窦皇後陵一樣,一西一東。既然霸陵不在鳳凰嘴,會不會就是這個具有“亞”字形皇帝規格的江村大墓呢?

事實上,早在2015年,就有專家猜測,這座江村大墓很有可能就是文帝的霸陵。這個猜測很快随着考古發掘的進行,得到了更多的佐證。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霸陵陵區外景(圖檔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為了摸清江村大墓和窦皇後陵的關系,考古工作者劃定了更大的範圍進行探測,果然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夯土圍牆,東西約1200米,南北約860米,恰好将這兩座墓葬圈在同一個區域内,這個區域極有可能就是霸陵的陵園。能夠與窦皇後葬在同一個區域内,而且還使用皇帝規格的“亞”字形墓葬,其實除了漢文帝,再不會有其他人了。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發掘了江村大墓周邊的8座外葬坑以及一些陶窯遺址、陪葬墓(坑)等,出土了不少文物,這其中有兩類值得注意:

一、陶俑

數量約有上千,都是彩繪的裸體陶俑,居然與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陶俑十分相似,會不會就是文帝、景帝這兩位先後相繼的皇帝在位時期制作出來的陪葬專用陶俑?

二、一些近1厘米見方的銅制小印章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印文“中司空印”、“車府”、“器夫”“倉印”、“府印”等其實象征着圍繞皇帝治理國家的各個機構,是秦漢時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特色,秦始皇陵、景帝的陽陵等帝陵中均發現有象征官署的明器官印。

是以,江村大墓的這些官印是墓主皇帝身份的有力佐證,因為其他人絕無可能率領這些行政機構來治理天下。

漢文帝霸陵的發現和盜墓有關?

自2001年以來,不法分子對江村大墓的盜掘引發了對文帝霸陵的重新定位和思考,這是事實,有慶幸但絕無欣喜。

慶幸的是這些盜掘行為僅僅毀壞了霸陵的一些附屬陪葬設施,并未直接盜掘霸陵本身。即便如此,遭到破壞的這些附屬陪葬設施和相關文物依然是我們今天認識霸陵和漢代帝陵制度的重要材料,若能看到破壞前的原貌,自然參考價值更高。

考古工作十分艱苦,卻又堅持科學原則。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從鳳凰嘴霸陵被否認到國家文物局正式确認真正位置是江村大墓,前後經曆了10年時間。在這10年中,通過對江村大墓的形制、位置、陪葬墓(坑)出土的文物等進行科學調查和分析,再結合文獻記載,終于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證據鍊,這才鎖定了霸陵的真正位置。

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駱天骧為什麼會有這樣錯誤的記載,以至于造成了千年的誤導。但文獻的記載和流傳總是會受到人為的影響,難免出現訛傳,這個時候,科學的考古發掘便能提供直接的地下證據,為探明曆史真相開路。

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确認!一個流傳近千年的謬誤,終于被糾正

非法的盜掘行為完全以追求利益為目的,絕不會考慮遺迹和文物的原狀保護,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也是對文物遺迹的破壞,不利于中華文明的探究。

地下文物最好的保護方式是不去擾動,在發掘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地下的遺迹和文物要暫時保持原狀,留待将來科技手段有了足夠的進步再行發掘。

本文專家:石洪波,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

本文審稿:王玉亮,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