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清亡後,皇室貴族去幹什麼了?皇妃離婚嫁給當兵的,靠賣香煙度日

清朝滅亡後,曾經屬于皇室的貴族去幹什麼了?這兩個人也許很能說明問題。

今天,在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會看到一座清代規模儲存較好的一座王府,它就是克勤郡王府,雖已被修葺一新,卻也盛載着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曆史資訊。克勤郡王是清初冊封的八位世襲罔替鐵帽王之一,第一代克勤郡王嶽托,是禮親王代善長子。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據報道,王府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隻存東翼樓;後部的内門、後寝與東西配房、後罩房均儲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築。王府雖在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機關,但同時也是一所國小校園的一部分,隻是不知校園裡的孩子們是否也了解這段曆史。

克勤郡王共傳13代18位郡王,最後一位王爺叫曼森,繼承王位的時候隻有14歲,拿了兩個“工資”大清便亡了,王府再也收不到清廷劃撥來的銀子,沒錢了怎麼辦呢?曼森開始賣府裡一些值錢的東西,從府中的字畫到門前的石獅,把能賣的都賣了。傭人們看着沒指望,也都離開了,昔日熱熱鬧鬧在不知不覺中冷冷清清了起來。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曼森從小嬌生慣養,又無一技之長,看着王府一天天地被賣空了,竟然想到了祖宗的墳墓。祖宗都是有權勢的人,墳墓裡一定埋藏着不少寶貝。當他将這一想法變成現實的時候,卻碰了壁,原因是祖宗的墳墓雖在名義上還屬于他們,但已被保護了起來,還有專人看管。

又沒法過了,曼森一咬牙将王府賣給了北洋政府第四任國務總理熊希齡。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曼森盤算着怎麼用它來做些生意什麼的,維持以後的生活,不幸的是,他被騙了,再加上自己沾染了抽鴉片等不良嗜好,手上錢很快就被弄了個精光。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家裡連下鍋的米都沒了,晏森隻好幹起了拉洋車的營生,整天拉着黃包車忙奔于北京街頭。昔日鐵帽王成了洋車夫,這很快成為了民國時期的一件奇聞,人們戲稱他為“車王”。都說人在落魄時會受到更多的欺侮,事實也是這樣的。據說,當年王府的一個傭人聽說晏森拉車,就專門跑來坐他的車,用腳踢着他的後背讓他跑得更快一些,而另一些人也總喜歡讓王爺為自己當拉車的“馬”,專挑他的車坐。

王爺的身份雖讓晏森受了不少欺侮,但也曾給他帶來了不錯的生意。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後來爆發了抗日戰争,戰火紛紛,人們把他這個王爺基本忘記幹淨了,已經沒有人為此專門前來“照顧”他的生意了。掙不到錢,晏森最終餓死街頭。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曼森的經曆雖然有些凄慘,但照片上的他始終保持着樂呵呵的笑,仿佛在告訴人們不管結局如何,活着笑一笑都會過去的。但作為“皇妃”的文繡(傅玉芳),人們在她生前留下的照片上,很難看到這種笑。1931年,文繡為争取人身自由權利,決意同溥儀離婚。其後,她曾在一所學校擔任老師,因為身份曝光,很多人都去她所在的學校觀瞻昔日皇妃的風采,使她無法再過正常人的生活,不得不選擇“隐居”。

最初,文繡手上還有溥儀付給的一些生活費,開始潛心習畫,但這個世界本無不透風的牆,很快一些諸如商販、軍人、官僚角色的人便盯上了她的畫作,認為“皇妃”乃是奇貨難得,其作在日後必能賣個好價錢,相繼以求婚為名,不斷登門讨便宜。這些,都被文繡拒之門外。“七七”事變後,日本人無恥逼迫文繡為侵華戰争貢納重金,沒幾天,文繡便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人,隻能靠賣香煙、糊紙盒掙錢度日。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抗戰勝利後,文繡經人介紹做了北京(北平)一家報館的校對,因為表現良好,得到社長的關照,後經社長撮合,她認識了窮苦出身的國軍少校劉振東,兩人于1947年成婚,在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家。據說,文繡婚後的生活還不錯,雖住着隻有10平方米的小房,但還算美滿。

1953年9月18日,文繡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終年44歲,一生未育有子女。當時隻有劉振東守在她的身旁。劉振東所在清潔隊幫文繡釘了一具木闆薄棺,将她埋葬在北京安定門外的公義墓地裡。“末代皇妃”就是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雖然,她留給後世的照片沒有像晏森一樣笑過,但她畢竟擁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這也是當初她和溥儀離婚的原因。

此人是清朝鐵帽王,清亡後靠拉黃包車度日,掙不到錢最終餓死街頭

笑與不笑,也許隻能挂在臉上,生活的滋味隻有心知道。這世界不是誰最終都能和文繡一樣,得到自己想要的,更不是曾經有過顯貴的身份就意味着後來能夠生活好。文繡的經曆告訴人們,有時候,身份也會是一種麻煩、一種累贅。晏森的經曆更能說明所謂身份都是過眼煙雲,活着,就得有一技之長,正如古人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漁,才是活下去的硬道理,而不是魚。現實就這麼殘酷,身份有時連魚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