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一高校師生實驗“如何讓羊肉更美味”獲稱求知欲與食欲兼得

浙江一高校師生實驗“如何讓羊肉更美味”獲稱求知欲與食欲兼得

學生在研究羔羊。 天衣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16日電 (謝盼盼 陳勝偉)“通過這次實驗,我們發現經過早期斷奶技術和促進瘤胃發育技術培育的高品質肥羔肉質更加細膩。”說起剛完成的一項實驗,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學211班學生諸安然至今念念不忘,因為那是自己做過的“最美味”實驗。

這項實驗是浙江農林大學教授王翀實施的“早期斷奶技術生産高品質羔羊肉的實驗”項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諸安然和同學王銘傑更願意稱這個實驗為“掏羊鍋”,因為實驗的核心目的,就是檢驗他們用新技術養殖的羔羊的品質是否比普通羊肉更美味,而且整個實驗團隊的師生主要工作,不是拿着試管搞檢測,而是大家一起動手屠宰、加工羔羊。師生們從實驗設計到項目實施全程參與,科學嚴謹地控制變量、精确喂養,最後屠宰羔羊,并加工和品嘗。

浙江一高校師生實驗“如何讓羊肉更美味”獲稱求知欲與食欲兼得

羔羊肉。 天衣 攝

據了解,湖羊是杭嘉湖等太湖平原地區重要家畜之一,是稀有白色羔皮羊品種,改良後産肉性能理想、耐高溫高濕。因為湖羊的這些優良特性,一直緻力于優質畜産品研發的王翀教授團隊,近年來聯合浙江大學、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等機關以及該省主要湖羊養殖企業,推動湖羊在新疆、四川等地大量引種。

為了完成好這項實驗,早在半年前,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醫學院的教授王翀就帶着學生,開始在養殖場進行湖羊的養殖實驗。

在實驗中,同學們進入生産一線,既全面地熟悉了羊舍,學習了養羊知識,還将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

“通過參與項目研究,我們學會了怎麼通過科學手段培育健康的羔羊,同時也學會了采樣方法,采集了湖羊的血液、肝、脾、腎、皮下脂肪、背最長肌等。整個過程中,大家深刻體會到了學習專業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将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參與實驗的王銘傑說,最感興趣的實驗環節,還是羔羊的肉質品嘗,親口鑒定了肥羔羊肉作為高檔燒烤原材料的可行性。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湖羊的品質,王翀教授帶領學生研發了湖羊健康養殖相關技術和“一種半流體飼喂系統”,并成功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相關技術通過添加促健康功能性氨基酸和風味物質,讓羊肉肉質肥而不膩、細嫩爽口,從源頭上保證了産品的品質與口感。

“我們的技術已經應用于湖羊22萬餘頭,牛2.4萬頭,産值達2.6億餘元,促進了養殖戶增長、增收,開辟了緻富新管道,而且提高了資源的使用率,使棘手的農副産物處理問題迎刃而解、變廢為寶。”王翀教授表示,以前人們通常認為,南方羊肉不如北方羊肉,通過研究證明,通過科學飼養湖羊的品質比北方羊肉更高,同時推廣湖羊品種也能為改良各地肉羊品種作貢獻,這既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服務鄉村振興的一種方式。(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