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還在位時,太子朱标早逝,是以立了皇孫朱允炆為皇儲,可朱允炆太過年幼,他的勢力還沒有壯大起來,朱元璋又為皇孫登基鋪平道路,但卻不曾想過朱家人有一天會自相殘殺。

洪武三十一(1398年),21歲的朱允炆登基為帝,為建文帝,朱允炆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性情溫文爾雅,但并沒有國政經驗,也未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年輕的朱允炆也知道這一點,是以将三位儒家師傅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視為心腹。
後在黃子澄、齊泰等人的支援下開始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但燕王朱棣曾跟着明太祖馳騁沙場,能力不容小觑,當一個個藩王被建文帝處理後,朱棣不可能不知道建文帝的心思,而當建文帝動到朱棣的頭上時,朱棣行動了。
無論朱棣是原本就打算篡位,還是為了自保,1399年朱棣揮師南下時,一切都不重要了,而建文帝也根本擋不住朱棣,1402年朱棣攻下了帝都應天,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
進入南京後,朱棣開始為登基一事做準備,處死了曾為朱允炆出謀劃策以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便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诏書。當年朱棣出發去往南京時,“黑衣宰相”姚廣孝曾勸過朱棣:“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
朱棣也本想留方孝孺一命,隻要方孝孺歸降他,聽他的話起草诏書,但方孝孺誓死不從,也不願意為朱棣起草即位诏書。朱棣登基為帝已是遲早的事情,是以他威脅方孝孺道:“不老實誅你九族”。
然而方孝孺将筆扔在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诏書我絕不能起草,有種誅我十族。”
曆來誅九族是最重的刑罰,“九族”是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還有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朱棣見方孝孺态度堅決,也是十分生氣,還真在九族外找了一族,不僅将方孝孺全家殺了,還将方孝孺的學生、好友等人殺了,共計873人。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做絕命之詞:“上天降下戰亂憂患啊,誰知道其中的緣由,奸邪的臣子如了願啊,求取國柄耍弄計謀。忠正的臣子憤怒悲怨啊,血淚淌流;以此血淚為君殉葬啊,還有什麼企求?嗚呼哀哉的悲鳴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不少人認為方孝孺此舉不過是對建文帝的愚忠,但很多人也感慨方孝孺甯死不屈的氣節,有多少臣子能做到方孝孺這般,而正是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朱棣勢必不會将方孝孺留下,留下方孝孺,朱棣每時每刻都會想起自己篡位一事。
方孝孺不降,仿佛就是在告訴朱棣,他的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順得到的,而且朱棣登基為帝後也是試圖将建文帝的一切抹去。
皇帝:不老實誅你九族,大臣:有種誅我十族,皇帝又重新找了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