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8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在我國江西的甯都縣正式成立。這支武裝部隊是由一群平均年齡都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可能現在的我們會不禁感慨,這群孩子都還沒有成年卻不得不踏上殘酷的戰場。但這群孩子的心中卻早已做好了這種準備。
我們現在的年輕一輩大多數都是在一個和平安逸的環境中長大。每天早上醒來迎接我們的雖然不一定是太陽,但上學或者上班是少不了的。我們雖然和他們一樣也會有煩惱,但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瑣碎,而不是為了生存而苦惱。起碼不用日夜擔心着炮火會蔓延到自己的身邊。
這隻武裝部隊成立以後,組織上把17歲的肖華給調了過去,并任命他為部隊的政委。由于肖華的年紀實在太過于年輕,他也被大家稱為紅軍史上最年輕的政委。

出生于革命家庭
1916年1月21日,随着一聲清脆的啼哭,肖華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因為時代的原因,那時候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處于貧困之中,肖華的家庭也不例外。他的家裡靠着做泥瓦匠掙得那一點錢勉強度日。
表面上看去,肖華還有他的家庭與芸芸衆生中的其他家庭并沒有什麼不同,但其實他的父母卻都是共産黨的早期成員。他父母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興國縣本地的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站。這是一項隐秘而偉大的任務。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肖華的父母在後來的一項任務中為心中堅定的革命鬥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肖華從小就在讀書上顯露出非凡的智慧。因為每年的所有考試肖華都以第一名的成績擷取了學堂的獎勵,是以他也被當地人稱為神童。受到家庭的影響,肖華從小就在先進的革命思想中成長,雖然物質條件非常匮乏,但是他的精神層次卻是無比的豐富。
肖華十二歲那年的一件事讓他的老師非常震驚。肖華小時候和我們一樣,都要寫關于将來理想的作文。在那個同齡人都還不曾了解“理想”這個詞的具體含義的時候,肖華的作文中寫道他将來要“打倒軍閥”、“鏟除列強”。
批改作文的老師看過肖華寫的作文後,心中不由地升起一種感慨:要是中國的少年一代都有肖華這般理想,那民族複興離中國也不會遠了。
說完了肖華小時候在學習上的天賦,我們再來看看他那個時候為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
還在讀國小時候的肖華就為他的父母擔任送信的任務。一來是因為肖華每天都要離家去上學,二來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孩子,放學後跑來跑去别人也隻是認為這孩子調皮,并不會懷疑到别的地方去。是以讓肖華去送信可以大幅度降低被暴露的風險。
還是十二歲的時候,肖華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并且參加了興國暴動。第二年,肖華又參加興國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學習。之後,肖華的組織才能逐漸在共産黨組織中顯現出來,并且被上級發現重用。
舉幾個事實。肖華13歲擔任少共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将整個縣的團委、團支部以及少年先鋒隊全部組織并完善。14歲的時候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與特務營三連政委,在任期間皆用一個多月時間将所屬部隊的青年組織健全。
我就是首長
肖華十幾歲的時候革命事業幹的是風生水起、如日中天、如火如荼。
但肖華的經曆隻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極少數而已,我們不必過多的羨慕。但是他的這種抗争精神與理念是非常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的。
當肖華擔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後,組織為了保護他,以防這麼優秀的一個革命種子出現意外,特意派來了一個警衛員到他身邊。這名警衛員的來頭也不小,他叫吳宗漢,之前是在主席身邊擔任警衛員。能在主席身邊擔任警衛員的人,沒有一個實力會弱。
接到任務的吳宗漢不久便到達了肖華所在的地方。趕着去向肖華報道的吳宗漢看到路上有一個模樣非常年輕的戰士在閑逛,他忙加快腳步朝着那位戰士走去,然後詢問:“小同志,你知道你們首長肖華在哪裡嗎?我找他有事兒。”
“小同志”聽到有人在喊自己便将腦袋朝聲音方向轉過去。是一名和自己穿着同樣軍裝的同志。接着,他頓了頓道:“我就是你要找的肖華,有什麼事嗎?”
得到回答的吳宗漢愣了半天神才反應過來,面前這稚氣未脫的娃娃竟然就是自己接下來要保護的肖華政委。不管怎麼樣,現在根本不是可以想那麼多的時候。他迅速将自己的心神穩定下來,然後向肖華敬禮報告,并告知自己的任務。
雖然來之前吳宗漢的很多同志都和他講過肖華的故事,傳得那叫一個神乎其神,當然也提到過肖華非常年輕。但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會年輕到這種地步。17歲的政委,他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但如今卻活生生站在了他的面前。
後來,吳宗漢跟着肖華的時間長了,對他的能力也是非常的敬佩。然後機緣巧合下還給肖華編了一首順口溜:說歸說,笑歸笑,别看人家年紀小,革命資曆相當老。走一走,瞧一瞧,行軍打仗本領高,功勳戰果真不少。
神仙眷侶
肖華上将不僅在革命事業中非常成功,他在自己的人生幸福選擇上也是非常幸運。
1938年的時候,肖華按照上級的指令率領麾下部隊前往山東,卻沒想到在途中遇見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肖華遇見王新蘭的時候,王新蘭還隻有14歲。但是因為家庭原因,王新蘭和肖華一樣,都成熟得非常早。她在還有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給紅軍偷偷送情報,九歲時正式加入紅軍。
雖然王新蘭很早熟,但她内心中仍然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時不時也會顯露出屬于這個年紀的活潑與可愛。正是王新蘭的這一點将肖華深深吸引住了。他覺得自己一定要娶這個可愛的姑娘回家,于是便向她表白了。
果不其然,王新蘭拒絕了。她覺得自己現在還從來沒想過這方面的事情,自己在延安這幾年先不談男朋友,等到時候想好了再将結果告訴肖華。肖華答應了。
在延安的幾年,王新蘭認真考慮了一下自己的感情大事,覺得肖華這個人還是挺不錯的,就在1943年和肖華正式結為夫妻。
小結:
在如今的社會中,我們有太多的顧慮無法放下,或者說是不敢放下。我們怕自己承擔不起放下所帶來的蝴蝶效應。
但是我們還可以看書。我們可以在書中逃避世界,我們可以在書中營造世界,我們可以在書中了解世界,我們可以在書中超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