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文/傅華軒

賀若弼,複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和隋朝時期戰功赫赫的名将。他出身将門,少有大志,擅長騎射,博聞強識,是一個有出息的小夥子。開始當官是在北周時期,他跟随北周的齊王宇文憲,被封為當亭縣公。後來随韋孝寬平定淮南地區,立了戰功,被封為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後,官拜吳州總管,因參與隋滅陳之戰有功,拜為右武候大将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可謂是功成名就。但是,因為自恃功高,心生怨怼,慢慢地為隋文帝所疏遠。

大業三年(607年),以诽謗朝政之罪,為隋炀帝所殺。

這就是賀若弼的簡單經曆。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其實他的父親賀若敦早就知道兒子的弱點,俗話說“知子莫若父”,一直擔心兒子的下場。

賀若弼的父親賀若敦以武藝好、為人忠烈而出名,在北周當過金州總管,後來遭宇文護殺害。父親臨刑的時候對賀若弼說:“兒子,我的死,我自己心裡很明白,全都是因為禍從口出啊!我是因為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死的,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說完就用錐子将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說話一定要說話謹慎。賀若弼當即向父親發誓,以後謹言慎行,謙虛待人。

賀若弼牢記父親的遺言,刻苦習武,而且能寫文章,博覽群書,很快就出了名。北周齊王宇文憲很敬重他,引他做了自己的記室(大約就是秘書)。

周武帝的時候,上柱國烏丸軌對皇帝說:“太子沒有做皇帝的才能,該另選他人,這關乎江山社稷,這件事我和賀若弼也談論過。”于是皇帝把賀若弼叫來詢問,賀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無法動搖,害怕災禍落到自己頭上,又想起了父親的遺言,于是對皇帝說:“太子的學問每天都有進步,沒有看到他有什麼缺點,我覺得挺好的。”皇帝聽了之後默默無語。賀若弼退出來後,烏丸軌知道了他和皇帝說的話,嚴厲責備他背叛自己,賀若弼解釋說:“君王的口不緊就會失信,大臣的口不緊就連命都保不住,是以我不敢随便說話。”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果然,等到太子即位後,烏丸軌被殺,而賀若弼則免去了殺身之禍。他心裡暗暗慶幸自己,又暗暗佩服父親。

公元581年(隋開皇元年),楊堅受禅登基,改國号隋,是為隋文帝。楊堅稱帝後,就有吞并江南、統一中國之志。想找個可以幫助他成就大事的人。高颎說:“朝廷裡的大臣中,從文武才幹上來看,沒有一個可以比得過賀若弼的。”隋文帝深有同感,于是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讓他準備平定陳朝。賀若弼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并獻上滅亡陳朝的10個計策,隋文帝看了很高興,并賞給他寶刀一把。

公元588年(隋開皇八年)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又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并為行軍元帥,高颎為晉王元帥長史,右仆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由晉王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聲勢浩大。隋軍自長江上遊至下遊分八路攻陳,賀若弼為行軍總管,率軍出廣陵(揚州),集中在長江北岸。

開始,賀若弼要沿江防守的士兵們在交接的時候,一定要集中在曆陽,每次都在曆陽樹立了很多旗幟,滿山都是軍營帳篷,聲勢浩大。陳朝人都以為隋軍要大舉進攻,于是征發了全國大部分的軍隊前來防守。後來才知道是隋朝的士兵在交換駐防地,是以征集來的士兵很多都撤走了。以後每次換防都是這樣,陳朝人都以為這是很平常的事,也就不再動員大批人馬來防禦了。賀若弼由此麻痹了陳朝,率領大軍渡江的時候,陳朝人根本沒有任何察覺。賀若弼很快渡過長江就攻下了南徐州(鎮江),隋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有的士兵在民間買酒喝,被賀若弼知道後,立刻将違犯“禁酒令”的士兵抓來斬首。軍隊開到蔣山(南京市東北的紫金山)的時,距離國都建康(南京)很近了,陳朝将領魯廣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等人率領精銳士兵前來抵抗。田瑞率軍攻打賀若弼,被賀若弼打敗逃跑了。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魯廣達等人率領部隊相繼沖鋒,氣勢非常勇猛,賀若弼的部隊看似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敗退”。賀若弼估計敵人士兵已經驕傲起來,失去了戒備心,而且也陷入了疲勞狀态,于是指令士兵大舉反擊殊死戰鬥,将陳軍殺得大敗。陳朝大将蕭摩诃被俘,賀若弼下令将他拉出去斬首。蕭摩诃神情自若,絲毫也不怕死,賀若弼就把他放了,并以禮相待。後來殺進陳朝皇宮,當時陳叔寶已經被韓擒虎抓住,賀若弼來了後,叫人把陳叔寶帶來讓他看看。陳叔寶聽說要見賀若弼,吓得要死,冷汗浸濕了衣服,見到賀若弼後渾身發抖,不停地給他叩頭。賀若弼對他說:“小國的國君面對大國的使者,按理說應該下拜,這是禮節,你不用害怕,你進入我朝後還是能當個歸命侯什麼的,是以也不用有别的顧慮。”

回朝後,賀若弼因為怨恨自己沒有抓到陳叔寶,讓韓擒虎搶了頭功,功勞也排在韓擒虎的後面,于是和韓擒虎争吵起來,越吵越激烈,兩人把刀都拔了出來,周圍勸說的人也無可奈何,最後經皇帝隋文帝調解才罷手。隋文帝下诏表揚賀若弼。而戰争的總指揮楊廣卻因為賀若弼在事先定好的進攻時間之前就和敵人決戰,違反了軍令,把賀若弼交給有關官員處置。隋文帝派人把他追了回來,不但沒有追究,反而厚待他,拜為右武候大将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賞給他很多财物。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賀若弼立了大功,地位和名望都很高,他的兄弟都因為他而被封為郡公,擔任了刺史、列将一類的官職。賀若弼家裡的珍玩數不勝數,穿绫羅綢緞的婢女都有好幾百人,當時的人都認為已經非常榮耀了。賀若弼認為自己的功勞和名聲都超過了其他大臣,覺得自己應該能當宰相。後來楊素擔任了右仆射,而自己還是個将軍,心裡很不平,他把父親的臨終遺言忘得一幹二淨,将這種不平表現在了言語中,到處發牢騷,真是“山能挪,性難改”,後來果然因言獲罪,被免官,賀若弼怨恨得更厲害了。

又過了幾年,因他繼續怨言不斷進了監獄,皇帝對他說:“我任命高颎和楊素為宰相,你卻經常發議論,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這是什麼意思?”賀若弼依然很傲氣地說:“雖然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的表兄弟,但是他們那兩下子我知道,他們的為人我清楚,是以才這麼說。”大臣們是以都紛紛上書說,賀若弼對朝廷不滿,應當處死。隋文帝覺得他功勞很大,隻把他廢為平民。一年多後又恢複了他的爵位,從此不再重用他,隻是每次宴會賞賜的時候,還是對他很優厚。

賀若弼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官場第一法寶

有一次,突厥人入朝進貢,隋文帝讓突厥人射箭,突厥人一箭就命中靶心,仰着臉,傲氣十足。皇帝感歎說:“除了賀若弼沒有人能和他們相比。”于是傳令賀若弼射箭,被冷落的賀若弼受寵若驚,跪下來祈禱說“:我如果是赤心為國的,就應該一箭命中。如果不是那樣的人,就射不中。”結果真是一箭命中靶心,隋文帝大悅。

隋炀帝當太子的時候,曾經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3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良将,但是他們之間的優劣如何呢?”賀若弼說:“楊素是個猛将,但并沒有謀略;韓擒虎是善于打鬥的将軍,不是善于上司的;史萬歲是善于騎馬的将軍,不是大将之才。”太子問:“那誰是真正的良将呢?”賀若弼下拜說:“這得由殿下自己選擇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說,自己可以當大将,比他們強多了。結果隋炀帝即位後,賀若弼更被疏遠了。最終賀若弼沒有遵守父親讓他謹言的遺訓,因為口無遮攔私自議論朝廷得失而被殺,死的時候64歲。

賀若弼始終沒有參透父親告誡他“謹言慎行”四個字的官場真谛。他的經曆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屹立官場的第一法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