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注定失敗的天國:李秀成的自私導緻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文/文定

1860年5月,二破江南大營後,洪秀全接受洪仁意見,乘勝東征蘇、常。太平軍主力集中于東線,湘軍乘虛加強了對天京上遊門戶安慶的圍困。9月下旬,洪秀全召集軍事會議,決定以陳玉成、李秀成為主力沿長江兩岸分進合擊,于次年4月會師攻克武昌,以解安慶之圍。

9月底,陳玉成即率軍沿長江北岸轉戰安徽向西進擊。可是長江南路的李秀成新獲蘇、常地盤後,對西征持消極态度。在洪秀全嚴詞督促下才于10月下旬出發。西進時,他一心招兵買馬擴大隊伍,不惜繞道、滞留。陳玉成按期于1861年3月18日到達黃州(離漢口僅50英裡),而李秀成的隊伍連影子也不見。安慶危急,陳玉成留下賴文光一部,自己率主力回師徑援安慶。李秀成6月15日才到達黃州對岸的武昌縣,見陳玉成東返,他也不戰回師浙江。

注定失敗的天國:李秀成的自私導緻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李秀成的自私導緻圍武昌救安慶的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1861年4月底,陳玉成到達集賢關,随即派平西主将吳定彩率軍入安慶。與此同時,天京方面也派援軍進至安慶附近。5月1日幹王洪仁、章王林紹璋、前軍主将吳如孝等率軍2萬多人來援,次日大敗于湘軍,退守桐城。3日定南主将黃文金自蕪湖率8000人渡江至桐城一線,會同林紹璋部及撚軍2萬人,準備後再戰。6日、11日兩戰敗北。清方完成打援後,對陳玉成部發動了總攻。5月上旬,陳玉成自集賢關多次攻擊湘軍營壘,但毫無進展。這時清方援軍又至,為避免被敵圍殲,19日留8000人守集賢關及菱湖兩岸營壘,令靖東主将琳等4000人守關外赤崗嶺四壘,要他們“死守待援”。自己帶一支軍隊回桐城。

注定失敗的天國:李秀成的自私導緻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23日陳、洪、林、黃等率軍共3萬分三路強攻,敵方五路反擊,太平軍全線崩潰,再退桐城。與此同時,湘軍猛攻集賢關外赤崗嶺四壘,同時切斷關内太平軍退路。6月7日湘軍以大炮猛轟,由于孤軍無援,四面被圍,9日赤崗嶺四壘全部失陷。著名骁将劉玱琳、李仕福被俘遇難。接着菱湖兩岸的營壘也相繼被破,太平軍8000人全部戰死。此役陳玉成損失萬餘精銳,并且劉、李皆為陳手下的一流戰将。8月,陳、林、黃同新來援的楊輔清,為救安慶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分三路大軍聯合進擊,24日曾再次沖入集賢關猛攻曾國荃圍城軍後壕,安慶城内守軍也“列隊西門,遙遙相應”。

注定失敗的天國:李秀成的自私導緻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太平軍猛攻十餘次,終不能破。清軍的長期圍困,使安慶城内守軍“米糧盡絕”。9月4日,湘軍在北門引爆道地内的炸藥,轟塌城牆,攻入城内。5日安慶淪陷。太平軍守将葉芸來、吳定彩等和守城戰士1萬多人,慘遭屠殺。

會攻武昌不成,太平軍被迫與清軍在安慶決戰,傷亡慘重,陳玉成部損失殆盡。後來洪沉痛地說:“我軍最大之損失乃是安慶落在清軍之手。此城實為天京鎖鑰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為攻我之基礎。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不可複為矣。”

注定失敗的天國:李秀成的自私導緻第二次西征功虧一篑

安慶失守後,陳玉成退守廬州,他派馬融和、邱遠才、陳得才和賴文光等率隊赴西北,試圖廣招兵馬,收複皖省。叛徒苗沛霖誘執陳玉成于壽州。面對敵人的勸降,陳玉成大義凜然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陳玉成被淩遲處死于河南延津,時年26歲。英王殉國使太平天國棟梁摧折,正如他自述:“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自從天京事變以來,陳玉成無疑是天國長城。從二破江北大營到東征蘇常,大江南北無處不馳騁着英王鐵騎。他骁勇善戰,無私無畏,屢任前鋒,使敵聞風喪膽,連曾國藩也“深畏之”。如今“英王一去,軍勢軍威,同時堕落,全部瓦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