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為抗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黑暗中與惡勢力鬥争了很長的時間,雖然被日本軍隊占領了一些省份,但是在各方勢力的團結奮鬥下,這場戰争最後以日本的投降而告終,中國人民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這也将是中國曆史上極其富有意義性的時刻。

當我們分析當時日本軍隊進攻的地點時,應該不難發現日本并沒有侵入或占領陝西地區,這讓人有一些好奇,要知道當時的日本,可是曾狂妄的想把整個中國都占為己有的,怎麼會輕易放棄陝西呢?這不太像日本的行事作風。雖然說陝西地區既不是糧食生産基地,更不是工業最為發達的地方,可能對日本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這應該不是日本軍隊沒有去進攻的理由,畢竟陝西也是不小的一片領土的,即使地理位置不夠優越,但是用來讓軍隊在此駐紮還是可以的。實際上日本軍隊還是很想占領陝西的,但還真有一些理由讓日本軍隊放棄了這個想法。
陝西地區可是中國共産黨的聚集地,應該有不少的兵力都分布在這個地方,雖然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隊裝備比日本弱一些,但是數量和氣勢卻是占着上風的,如果說要攻打也應該沒那麼容易的,這一點日本軍隊也很清楚。另外,陝西地區有着不少的軍校和大學,這也就算得上人才的生産地了,應該有不少的人才在此來加入抗戰的。這兩個兵力和人才的優勢,即使日本軍隊要攻打,也要再三考慮了,如果日本在這裡就敗了,那麼要想在短時間内占領中國就很難了。是以,日本軍隊不是對陝西不感興趣,而是陝西的實力讓日本軍隊也有些忌憚。
日本軍隊的武器裝備的确很先進,但是日本國土面積相較于中國來說,可是小了不少,是以培育的士兵數量是有限的,如果戰鬥進行的次數太多,而且沒有獲得勝利的話,日本是支撐不起如此大的消耗的。陝西地區并不好攻打,要是日本軍隊硬要進攻的話,很有可能讨不到任何一點好處,反而讓自己的軍隊實力越來越弱,這樣對日本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從之前日本和北韓的戰争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打敗北韓後,沒有抓緊時間繼續進攻中國,不是因為日本不想,而是此時的日本在戰場上已經消耗了不少的士兵,隻能在北韓這裡休養一段時間,再做入侵中國的打算。不僅如此,當時中國東北部還有張作霖在此堅守,張作霖的事迹日本軍隊也是知道不少的,日本擔心自己與張作霖的軍隊硬碰硬可能赢不了,于是在張作霖被日本設下圈套炸死後,日本軍隊才開始對中國東北開始了入侵行動。
而東北一戰,日本軍隊損失也是不小,在東北又修養了幾年後,才恢複到原來的狀态,還收獲的不少的僞軍,受東北地區的影響,軍隊實力和工業生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日本感覺現在的整體實力已經很不錯了,自信滿滿的以為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占領整個中國了。在早期的時候,日本軍隊确實讓中國有些措手不及,但好在後來的中國軍隊趕緊調整了狀态,加大對日本軍隊的打擊。日本軍隊沒有想到中國在後期越戰越勇,是以慢慢地就有些吃不消了,軍隊數量也出現了短缺,隻能把矛頭指向一些容易攻打的地方。而陝西地區的軍隊實力和防禦狀态,此時的日本更是比不了的。
即使日本軍隊占領了山西,離陝西已經很近了,也不太敢再繼續向前深入了,另外,後來的日本與中國的對抗中,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裡有多出來的精力再去管陝西呢?陝西本身有着卓越的地理位置,物資又很是豐富,這下讓日本最後不得不放棄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