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有一種說法很有趣,即是位于中亞、東西向橫貫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其名是雅利安人給取的,意思是“殺死印度人”、“印度殺手”或者“幹掉印度人”,我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正确,因為在當地還有一種說法,即興都庫什為Hindu Kush,Kush來自于波斯語中的Koh,是山的意思。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曆史就這麼讓人難以分辨,但有一個事實是,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入侵者雅利安人正是通過興都庫什山脈中的山口,将自己的印歐語系帶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曆史上,這些山口具有巨大軍事意義,為諸如波斯帝國的居魯士、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蒙古人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的征服者及後兩者的後蒙兀兒開國皇帝巴伯爾提供了前往印度次大陸地區的通道。

史書在這裡将這些人美其名曰“征服者”,但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那就是對古印度來說,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入侵者。是以,馬克思在談及印度史的時候,不知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印度過去的全部曆史,如果還算得上曆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曆史。”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古代印度指的是南亞次大陸,并不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印度。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主要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現代考古學證明,哈拉帕文化的最終徹底消失與雅利安人無關,因為在雅利安人到來前的幾個世紀裡,它就已經不存在了。

公元前2000-1500年前,是古印度文明由印度流域向恒河流域轉移的過程,這一過程伴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或者,更直接地說,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印度的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這一曆史時期是印度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産生于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後,他們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

據說,雅利安人很會戰鬥,破壞了世界上很多的文明,長相也比較漂亮,并讓自己作為人種學的名字有了“高貴的”、“尊敬的”之義。現在,人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即:他們嘯叫着,指山為“幹掉印度人”,一路呼嘯而下,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在印度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也最終讓自己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征獨特的南亞次大陸人。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關于人種的劃分,曆來衆說紛纭。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B.s.古哈于1935年提出來的。他将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洲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在這個基礎上,有人将印度人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别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洲人(即澳洲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但是,不管怎麼說,以入侵者姿态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在與當地人的逐漸融合中,似乎失去了其入侵者的風格,不怎麼善戰了,也就有了後來那一次次被入侵,居魯士、亞曆山大、成吉思汗、帖木兒、巴伯爾……才有了馬克思那句精辟而獨到的總結印度曆史的話。是以,古代印度人或者印度軍隊戰鬥力怎麼樣,已經被曆史回答了,我們再做贅述意義已不很大。不過,還是非常想講述兩個故事。

王玄策,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官員、外交家,數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在他的功勞薄上有極為輝煌的一筆: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着财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于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跟随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财物。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王玄策不甘心,逃離,到達吐蕃。發檄文征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随後率領這不到1萬人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羅城,作戰3天,攻破茶镈和羅城,斬首3000餘級,溺死敵人約1萬人。

不到1萬人弄死敵人1萬多人,阿羅那順逃走,王玄策收攏散兵再次交戰,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再次取得了勝利,天竺王的妻子組織餘衆抵抗,又被擊敗。王玄策俘獲王妃、王子,又俘虜男女1.2萬人,各種牲畜3萬。聽到消息,天竺震驚、害怕,580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屍鸠摩送牛馬3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并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1.2萬人、牛馬2萬餘送到長安獻俘。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這就是唐朝曆史上一人滅一國的戰例,王玄策也被稱為“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但是,唐太宗并不重視這個事兒,隻是讓王玄策升任朝散大夫。其中原因有兩點:1. 唐太宗并沒有把天竺當作強大的對手;2.與當時其他唐朝将領的衆多對外大勝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并不出衆。

這兩個原因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高手不會輕易将别人當成對手;高手在高手林立的時代,極有可能被埋沒。這就是唐朝與天竺、王玄策與天竺。今天的人們雖然不知道當年天竺有多少軍隊與王玄策的軍隊交戰,但從王玄策被斬首和俘虜的人數來保守又保守地估計,天竺軍至少也在10萬人之上,10:1卻被打了個落花流水,被滅國了。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還有一個故事是普拉西戰役。發生于1757年6月23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戰争,而孟加拉王公西拉傑·烏德·達烏拉有法國為其支援者。孟加拉王公當時擁有7萬名軍隊,以及53尊法國東印度公司送給他們的大炮和40名法國炮手。英國人一方出動了900個英國士兵和2000個雇傭兵。最終,英國人隻以死傷75人的代價(22人死亡,53人受傷),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死傷500餘人)。

戰後,西拉傑·烏德·達烏拉被處死,英國東印度公司随即建立起以米爾·賈法爾為納瓦蔔的傀儡政權。普拉西戰役雖然隻是一個小仗,但它的結果卻比世界上許多最大的戰役還重要,它為英國人征服孟加拉,以至于最後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這次戰役還帶來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加強了英國作戰資源和經濟資源,為徹底打敗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奠定了最後的基礎。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647年,被1個中國人輕松滅國

70000:2900,約為24:1,沒有赢,從此,印度開始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如果總結起來,也許隻有一句話:打仗不在人數多少,不是拿數字吓唬人的,在于兵強将勇,一個頂一個、一個是一個。而若把這與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戰例結合起來,古代曆史上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也就可見一斑了。更為重要的是,647年到1757年經曆了1000多年,印度軍隊的作戰能力并沒有得到多少改觀和提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