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理工學院2012級社會工作 專業 盧敏

盧敏,洛陽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專業2016屆畢業生。現任鄭州市金水區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文化宣傳部部長,鄭州市鄭東新區金光路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主管。先後榮獲鄭州市優秀社工、二七區優秀社工、鄭東新區優秀社工等個人榮譽,撰寫的相關案例文章先後獲得鄭州市“十佳案例”金水區“十佳案例”、金水區“十佳專業文章”,鄭東新區“十佳案例”等榮譽。鄭州市社會工作督導庫督導,擅長社群社會工作、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領域。
求學四年,畢業兩年,從業近乎六年,從18歲的少年到28歲的青年,從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到一名真真切切的社會工作者,這段路程中,欣賞着無限風光,也品嘗着百味人生,如今,生命和社工之路仍在同行,我也想邊走邊訴說些“我和社工”的故事及感受。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将人生的發展曆程分為八個階段,他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務和需要學習的功課。在人間嘗盡酸甜苦辣,為的是收獲希望、意志、目标、能力、忠誠、滿足、關心和愛的品格。如果一位80歲的老人,終其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明白這樣的道理,也許我們覺得他是幸運的,因為還好沒有裝着糊塗離世,但也許我們又覺得他有些遺憾,因為明白之後,也隻能啟發後人,再無重來的機會。從這裡我們也許看到了生命的滞後性,是以讀大學時,在學習這個理論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有沒有一種經曆,讓人提前感受不同生命階段帶來的震撼,可以不用很具有前瞻性,但至少讓年輕的我們,有意識地去思考不同生命階段的意義。我真的很幸運,确認過眼神,我遇到了對的人。
2016年6月,我從洛陽理工學院順利畢業。畢業前的大半年,懷揣對社工領域的求知心和對醫務社工的好奇心,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有幸來到鄭州金水區同行社工機構。兩個月的醫務實習中,目睹着癌症病人及家屬悲恸與樂觀交織的情感、疾病中他們細數年日,珍惜或抱怨上天給予的一切,在那裡生命的堅強與脆弱,活着與死亡,每天都會真實上演。醫務崗位的實習給初來社工行業的我一次生命的洗禮,在患者和家屬面前,我第一次覺得無助、無奈和從未有過的負面情緒,但也第一次覺得人需要有好好活着的能力,更需要有随時接受意外和死亡的準備。是這裡讓我知道社工需要協助人活得更好,但也有責任讓人心無恐懼地死去。這段社工經曆,讓當時22歲的我,開始思考生命的真谛。
2016年1月至6月,我一邊工作一邊完成了四年大學學業,至今依舊懷念那段在鄭州洛陽之間往返,在工作與論文中交織學習的時光,忙碌又充實,努力又幸運。2016年1月,我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去往輕院社群服務中心項目。現在回想起來,正是輕院社群的兩年服務,讓我徹底愛上了社工,堅定了社工之旅的步伐。因自身活潑的性格,一入項目便主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青少年服務和婦女兒童及家庭服務領域。四點半課堂中“我與孩子的心靈之約、課前五分鐘的才藝展示、好習慣受益終身的獎勵卡制度”每一個小環節無不展現着優勢視角,助力于兒童青少年正向發展。輕院社群“爸爸回來了”克服重重困難成功開展,并深受社群家庭喜愛,六節不同主題的父子互動旅程,促進了父子間的有效互動,也讓我看到了父職教育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愛的五種語言”在家庭關系中溫柔的能量。毋庸置疑,輕院社群的大平台,給了我快速成長的機會,在這裡我踐行着優勢視角,家庭系統等社工理論,也真真切切地明白:社工理念是靈魂,是信念,更是服務的指明燈,有了理念,服務才會有血有肉。
成長期過後,緊接着就是難熬的瓶頸期。想要越過瓶頸,就需忍痛突破惰性的本我,2017年初,我有幸擔任“智慧快車 助力淮河”公益創投項目負責人,在壓力和責任中突破自我,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底,該項目被評為“溫暖二七 情滿淮河”優秀項目的稱号,我也是以榮獲“優秀社工”的稱号。是以,這一年,是成長與突破的一年。
2018年5月21日,入行的第三個年頭,我前往鄭東新區明理路社群黨群服務中心擔任項目主管。鄭東新區,曾經的一張宏偉藍圖,如今觸手可及。這是一個年輕活力、充滿創新與智慧的區域大平台。一次勇敢的選擇,讓我在這裡有了美好的遇見、珍貴的禮物,和五彩的眼淚。
遇見是一種神奇的安排,來到明理,我遇見了“民間高手”的魅力。銘記黨心,巾帼不讓的社群書記,她身材瘦小卻經得起群衆生活百态瑣事的考驗,扛得起黨任重道遠的使命。無窮無盡的“寶藏居民”,她們是充滿智慧的長者、是穿梭于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是飽讀聖賢書的天真孩童,是愛心澆灌青春的大學生志願者。近20個居民微信群,每天頻繁有序的互動交流,是居民熱情參與社群共建的寫照。在這裡,不管多牛的人,總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永無止境的學習與創新,是明理路社群給我最美好的提醒。
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服務的這幾年間,我收獲了太多的禮物。每一聲贊譽、每一張笑臉、每一次居民緊握我的手、每一次被盛情邀請去家裡作客,居民們的一句句建議、社群組織從無到有反哺社群、居民從服務對象成為志願者、鏡頭下記錄的每個服務的瞬間……都是服務對象給我最好的禮物。
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又分明有着最豐富的生命色彩。當一位40多歲的女兒淚眼婆娑來到社工站訴說照顧90歲老母親的生活難處時,當桃李滿天下的優秀師者,如今隻能獨守空巢犢子面對病痛和孤獨的焦慮感時,當社群錯綜交雜的各種需求和問題向我撲來時……我也會無助、會流淚。然而眼淚是軟弱、是堅強、是寬容、是失敗、亦是成功。鄭東新區這個創新活力的區域告訴我,沒有永恒的正确方案,經驗丈量不了新的土地、新的居民、新的需要。用心學習、不斷創新才是我們不變的盾牌!
2021年,我依舊在社工路上,見證了鄭州社工的輝煌時刻,也在思考着十四五規劃中,社工站建設背景下社工行業所需的勇氣、精準及創新,這是一個以情懷入門,以專業化學習為支撐,以社會需求為根本導向的專業,回顧所收所獲,更能明白每一個行業都需要用汗水澆灌,每一個夢想都應該被珍視。
如今,畢業已5年有餘,每每回想起大學期間,生動的小組工作實踐演練課、大三課堂上老師精心安排的那場畢業實習解說會、老師親自将我們送往鄭州安排好住處才放心離開的種種場景,内心油然升起感恩之情,也正是這一次次精細的撒種,一次次耐心的陪伴澆灌,才鑄就了我堅定的社工信念。我将繼續發揚洛理人敢想敢做敢拼搏的精神,書寫更多美好篇章。
心比天大,腳比路長!一條社工路,一顆赤誠心,願我們曆經百味,仍不忘初心!
文/盧敏
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展社工風采,促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