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抗戰時期有一支國民黨部隊,因為作戰勇敢,作風頑強,被日軍稱為“中國第一恐怖軍”。這支部隊的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

第74軍于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會戰期間組建成軍,到1948年底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基本消滅,先後有衆所周知的5任軍長,他們是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和邱維達。

其實,淮海戰役後,第74軍的番号并沒被撤銷,而且又有2位國民黨進階将領擔任過第74軍軍長,有意思的是,第74軍最終并沒有為蔣家王朝殉葬,結局超乎想象。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這裡先對國軍第74軍的前5位軍長作個概述。

1、俞濟時:首任軍長。

1937年8月,淞滬會戰前線,33歲的58師師長俞濟時,接到國民政府的委任狀,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國民革命軍七十四軍軍長。

在國民黨軍界中,俞濟時是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與蔣介石是同鄉,又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就憑着這兩條,加上他的機警、幹練,深受蔣介石的青睐。

從1925年東征時期起,俞濟時從蔣介石的貼身侍衛幹起,短短幾年就躍升為警衛第一師師長,并一度擔任南京警備司令,可謂“火箭式”提升。

俞濟時擔任74軍軍長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等戰役。抗戰勝利後,曆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第三局局長。

1949年去台灣,曆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侍衛長。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2、王耀武:等二任軍長。

王耀武與俞濟時同年出生,山東人,他是道地的農民出身,黃埔三期學員。74軍組建時,王耀武是51師師長。

1939年6月,蔣介石在重慶召見了王耀武,對他在51師師長任内的戰績大加贊許,親自任命他為74軍第二任軍長。

其後,王耀武率74軍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江西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等,立下了赫赫軍功。蔣介石稱贊王耀武“善于帶兵,有指揮才能”,時人有“甯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上高會戰中,74軍獲得一面飛虎旗,這是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榮譽。1943年4月,鄂西戰役結束後,王耀武升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

解放戰争時期,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中被俘,後來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并于1959年被人民政府特赦。

3、施中誠:第三任軍長。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施中誠是安徽桐城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畢業。

74軍組建時,施中誠是57師師長,1943年春,施中誠成為74軍第三任軍長,駐防湘西。

1945年5月,施中誠率74軍參加湘西會戰,施中誠親臨前線指揮,與日軍血戰雪峰山下,斃敵數千,繳獲大批槍炮、彈藥。

湘西大捷,重創日軍先頭部隊,使之不敢貿然西進。74軍一時軍威大振,施中誠實作了他的“殲敵禦外侮,報效我山河”的誓言。施中誠也為74軍再添一面飛虎旗。

1945年12月,74軍接受衡陽一線日軍投降。1946年春,74軍駐防南京期間,施中誠卸任74軍軍長,調任南京警備司令。

南京解放前夕,施中誠由香港轉赴台灣,後任國民政府台灣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離開台灣,長住美國洛杉矶。

4、張靈甫:第四任軍長。

在74軍的曆任軍長中,張靈甫的知名度最高,然而,他的任期最短,下場也最悲涼。

1946年春,張靈甫從施中誠手中接過第74軍軍旗,部隊整編後,任整編第74師師長。

張靈甫是陝西省長安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因殺妻案發,曾經坐過牢,抗戰開始後,經王耀武向蔣介石進言,張靈甫方得以傳回部隊。

第74軍組建時,張靈甫任第305團團長。解放戰争爆發後,他率領整編74師瘋狂進攻蘇北、蘇中解放區,先後占領了淮南、淮北等地,一直攻到山東,氣焰嚣張,不可一世,最終在1947年5月因孤軍冒進,被華東野戰軍擊斃于孟良崮。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5、邱維達:第五任軍長

整編74師在孟良崮遭到解放軍毀滅性打擊後,1947年夏,國民黨以在戰前劃撥給整編74師,但在後方未及參戰的3個新兵團和榴彈炮營為基礎,重建了整編74師,邱維達任師長,整編74師改稱第74軍後改任軍長。

淮海戰役中,第74師在陳官莊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邱維達被俘虜。

1950年初,邱維達配置設定到華東軍政大學任教,後任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江蘇省政協委員、常委。

74軍第四任軍長張靈甫孟良崮戰死後,74軍雖然有過一輪回光,但經曆過淮海戰役,74軍第五任軍長邱維達戰敗被俘後,74軍作為國民黨王牌的威名已經不複存在。

但是,1949年,74軍又“複活”了。

接下來就說一說國軍第74軍“複活”之後的兩任軍長。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6、勞冠英:第六任軍長。

勞冠英是廣東合浦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長期在警衛軍系統,參加了兩次上海保衛戰。就是在第二次上海抗戰時,勞冠英遇到了警衛軍時期的老長官俞濟時,成了俞濟時的親信,并一直受俞濟時的庇佑。

俞濟時借着勞冠英在淞滬抗戰有功之名,把他調到74軍當了旅長,從此,勞冠英的一生就與74軍結下了不解之緣。

東北丢失後,在俞濟時的全力保舉下,勞冠英被内定為新任的第74軍軍長。

1949年4月,解放軍成功打過長江後,勞冠英奉命帶74軍沿麗水向福建撤退,行軍沿途遭到了解放軍大規模部隊的攔截猛擊,重建的74軍死傷無數。

8月13日,解放軍分由甯德以北、丹陽以西向國民黨軍猛撲。74軍所部憑借既設的陣地頑強抵抗,至14日傍晚,勞冠英見解放軍勢不可擋,再次下令撤退至琅琦島,第二天,勞冠英又帶着他的74軍殘部撤到了馬祖列島。此時的兵員已經不足五千人。

福州被解放軍攻破後,74軍被調至平潭島,蔣介石訓示國防部裁撤74軍,74軍殘部縮編為51師,納入73軍作戰序列,74軍番号撤銷。

就這樣,1949年9月5日這天,74軍結束了作為國軍五大主力、中央軍嫡系精銳、王牌中的王牌的顯赫身份。

勞冠英曆經千辛萬苦撤到台灣,勞冠英再也無意于軍旅,他辦理了退役後續,回到了家中與妻兒團聚。

勞冠英的晚年過得很拮據,為讓一家人有吃有穿,衣食無虞,他甚至開過一家雜貨鋪。

按理說,從蔣介石撤銷74軍番号開始,74軍就該壽終正寝了,但是,不到一個月,74軍這個番号又一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7、餘建勳:第七任軍長。

内戰爆發後,蔣介石命盧漢率滇軍主力去東北,盧漢提出交換條件,啟用了老部下餘建勳等人在雲南編練保安團,并向蔣介石申請部隊番号。

也不知道蔣介石是怎麼想的,他把剛從勞冠英那裡拿來的74軍這個番号給盧漢新組建的滇軍保安部隊。

1949年10月,滇軍将領餘建勳出任了第74軍第七任軍長,也是74軍在國民黨軍隊序列裡的最後一任軍長。

如果說第六任軍長勞冠英多多少少和嫡系74軍有那麼一丁點血緣關系的話,那麼第七任軍長餘建勳的74軍是徹徹底底的和老74軍沒有半點瓜葛了,74軍對他們來說,隻是一個數字番号而已,蔣介石也不會因為這個番号而把74軍重新納為嫡系。

即便最後的74軍番号隻是老蔣安撫盧漢的一顆“糖果”,它也沒有續存多少時間,兩個月之後,盧漢發動了昆明起義,74軍作為他的嫡系部隊随之起義,改番号為人民解放軍暫編第12軍,餘建勳任軍長。

國軍王牌第74軍有幾任軍長 并非衆所周知的5任

至此,國民黨軍74軍的番号才正式宣告壽終正寝。

如果把74軍從組建到最後退出曆史舞台比作一出戲,那麼,這本戲的“大結局”确實超乎許多人的想象,真是跌宕起伏,出乎意料,細品一下,又似乎合乎情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