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它色變!《突圍》中折磨林滿江至死的骨病,治療真相你知道多少

作者:骨科專家郭樹章

談它色變!《突圍》中折磨林滿江至死的骨病,治療真相你知道多少

熱播劇《突圍》中的大反派林滿江,患有癌症。即使住在私家病房裡,享受着最好的醫療條件,卻仍不能減輕他的徹入骨髓的疼痛,甚至需要藥物來緩解疼痛、維持生命。

林滿江罹患的是什麼癌症?骨癌!

1、痛起來難以忍受、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骨癌,究竟是種什麼病?

骨癌可分為原發性骨癌和繼發性骨癌(或轉移性骨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癌細胞來源不同:原發性骨癌的癌細胞起源于骨組織;繼發性骨癌的癌細胞,則起源于人體的其他器官或組織。

平時人們說的“骨癌”,主要是指原發性骨癌。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骼,理論上原發性骨癌可能在人體任何一塊骨骼上發病,較為常見的發生部位如股骨、髋骨、肱骨、胫骨、脊柱等。

平時人們說的“骨轉移”,則是指繼發性骨癌,是某種原發性癌症發生的骨轉移,如乳腺癌骨轉移。

談它色變!《突圍》中折磨林滿江至死的骨病,治療真相你知道多少

2、占新診斷癌症不足1%的原發性骨癌,會有哪些早期症狀?

全國惡性良性腫瘤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每10萬人中就有1.44人罹患原發惡性骨惡性良性腫瘤,發病率占全部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0.7%。(資料來源:2021年度報告,全國惡性良性腫瘤研究中心)

原發性骨癌的發病症狀與很多因素都相關,包括但不限于骨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病部位、類型甚至大小等。骨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很多情況下,一旦發現已經較晚,或是在無意中發出。常見的早期症狀有以下幾種:

疼痛:這可以說是骨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一般夜間疼痛重于白天。最初可能為隐痛或間斷性疼痛,但會不斷加劇,向外生長時會在患處附近出現腫塊,例如在手臂、腿部、胸部或骨盆處發現腫物。

骨骼強度下降易骨折。骨折也是骨癌患者常會出現的改變,主要表現在骨惡性良性腫瘤部位在受到輕微外力時,特别容易發生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易疲勞,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即使晚上睡得很好,還是會感覺很累,還會伴随不明原因發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體重迅速減輕。即使沒有改變飲食或增加運動,體重可能會在短時間内明顯減輕。

特别提醒,出現上述症狀并不等于一定罹患骨癌,請勿自行“對号入座”,而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待任何疾病的最好态度就是早發現、早治療。

談它色變!《突圍》中折磨林滿江至死的骨病,治療真相你知道多少
談它色變!《突圍》中折磨林滿江至死的骨病,治療真相你知道多少

3、引發原發性骨癌有哪些風險因素?

目前的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對于原發性骨癌的發病原因尚不能完全确認。科學家發現,某些特定因素可能會增加人們的罹患風險,比如:

患者曾接受過放療、化療或幹細胞移植的癌症治療。

患者同時罹患某些遺傳性疾病。

患者患有某些潛在惡性骨骼疾病。

4、骨癌的五個治療真相

在治療實踐中,醫生會根據患者惡性良性腫瘤的類型、大小、位置和分期,以及患者的年齡和一般健康狀況來制定治療方案,确定是否采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或是靶向治療等手段。

下面是骨癌的五個治療真相,請你一定要了解,避免盲目治療、過度治療。

真相一:治療上不可諱疾忌醫,也不可急于求成

很多患者診斷為骨癌後,會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就開始治療,盡快手術,除癌細胞而後快。但骨癌作為需要精準診治的重大疾病,醫生需要首先精準診斷、制定治療方案,并權衡利弊,選出對患者最适合的治療方案。

既要考慮患者的家族病史,還要全面綜合地考慮患者的情況。

所謂診治,是指“先診後治”。“診”是首要的第一步,如果診斷都錯了,那麼後面的治療方案肯定會出問題。

是以骨癌患者不必着急那麼一兩天手術,術前充分準備,保證手術效果,遠比早一兩天手術重要。通常情況下,骨癌屬于限期手術,不是急診手術,早兩天治療和晚兩天治療差别不大,當然也不能拖的時間太長。

真相二:某些人,某些情況下,适度“治療”,可能更能獲益

很多晚期骨癌患者出于求生欲望,會強烈要求醫生給她進行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有的家屬還會要求醫生上各種好藥、進口藥,不怕貴,隻要好。

然而事實上,對于晚期惡性良性腫瘤患者來說,最好還是聽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适的治療方法,有時候“過度”幹預反而會适得其反。對于終末期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或者非常高齡的患者,如果身體已經很弱,使用大量藥物,最終很可能會死于藥物的毒性或治療的并發症。

對于這類患者,醫生往往會建議補充營養、姑息治療等,這樣比盲目的手術、放療或化療治療更有意義,這樣患者的生存期可能會更長,生活品質更好。

真相三:“病友群治癌”要會明辨

很多晚期複發的骨癌患者,喜歡通過病友群互相交流用藥資訊、治療偏方等,有人甚至還會互相攀比,誰用了什麼藥,效果好不好,要不我也試試。

每個患者的病情都是不一樣的,雖然同是骨癌,但骨肉瘤和軟骨肉瘤的治療方案會有相當大的不同,甚至兩名患者的某一個名額不一樣,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都會大不一樣。

建議正确使用病友群,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積極的作用,可以讓患者們互相鼓勵、增強抗癌信心等。但不要被治療資訊所誤導,有些藥物對于甲來說,是見效的“神藥”,但對于乙而言,可能就會是要命的“毒藥”,如何用藥,還是要更多地聽從主管醫生的建議。

真相四:靶向藥并非“神藥”

前段時間,120萬元一針的“天價抗癌藥”引發了人們對靶向藥的熱議。然而,靶向藥就真的是“救命神藥”嗎?

到目前為止,手術+新輔助化療仍是骨癌的标準治療手段。現在很多患者在初始治療時就拒絕化療,或者把化療放在很次要的位置,使用靶向藥物治療,這就走入了治療誤區。

因為靶向藥的治療是針對靶點發生作用的,如果找不到正确的靶點,用藥效果就一定不會好。

是以把靶向藥當神藥是完全不可取的,還是要聽取醫生的治療意義,正确用藥,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真相五:抗癌藥物并非越貴越好

目前全球範圍内已準許上市的抗癌藥物大約有130-150種,而用這些藥物配制成的抗癌藥物制劑則超過1000種之多。我們都知道,有效的抗癌藥物能夠幫助患者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以便等待更新的治療方案和手段。但是,抗癌藥物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事實上,醫生要根據患者罹患惡性良性腫瘤的不同分類、不同時期、不同部位,甚至還要綜合特定基因或蛋白的檢測結果來決定如何用藥。

是以在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要選擇最合适的藥物而不是最貴的藥物。

畢竟抗癌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患者應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選擇成本效益最為合适的抗癌藥物,以便在有限的費用下争取最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全球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發病年齡分析》,2018.07,《中華惡性良性腫瘤雜志》

《枕骨原發性骨肉瘤1例》[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0,46(9):555-557)

《北京積水潭醫院原發骨惡性良性腫瘤9 200例分析》,2016年 第1卷 第1期,《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