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作者:小賈愛曆史

你們知道嶽飛是怎麼從一個被污蔑的“叛國賊”變成全民英雄的嗎?在曆史的長河中,嶽飛的名字時而被冤枉,時而被歌頌。從嶽飛的死到他的名譽得到徹底昭雪,整整曆時84年。嶽飛是如何被平反的?他又是如何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人們口中的忠烈英雄?這背後又隐藏着哪些鮮為人知?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還原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嶽飛,南宋時期的一位傑出軍事将領,以忠誠與勇敢著稱,但他的一生卻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紹興十二年(1142年),這位被譽為民族英雄的嶽飛,在一場政治鬥争中慘遭秦桧等人陷害,以“意欲謀叛”的罪名被處死,年僅39歲。

在嶽飛遇害的那一天,臨安(今杭州)的百姓們紛紛淚流滿面,他的死讓無數人痛心疾首。而這一悲劇,也開啟了嶽飛名譽恢複的漫長之路。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嶽飛死後,民間對他的懷念和崇敬并未因政府的打壓而消減。相反,他的忠誠與犧牲被越發傳頌。在杭州西溪寨,一些軍人子弟甚至冒險模仿嶽飛的筆迹,寫下感人肺腑的絕句來寄托哀思:“經略中原二十秋,功多過少未全酬;丹心似石憑誰訴?空有遊魂遍九州。”

不僅是杭州,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在秘密或公開地紀念嶽飛,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如建廟祭祀、書寫詩歌,來表達對這位英雄的敬仰和對奸臣的憎惡。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盡管朝廷試圖壓制這些活動,但人民的情感是壓制不住的。比如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當秦桧病死,人們紛紛上書請求為嶽飛昭雪,盡管宋高宗并未有所作為,民間的呼聲卻一次次震動朝廷。

曆經數十年,終于在南宋孝宗時期,嶽飛得到了官方的平反。這一消息如同春風化雨,讓支援嶽飛的人們感到一絲慰藉。但真正的完全昭雪,卻要等到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當地政府修建了嶽武穆王廟,這才算是給了嶽飛一個公正的評價。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在這漫長的平反過程中,不僅是嶽飛家族,還有無數普通百姓,他們以各種方式保持對嶽飛的記憶和尊敬,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比如有文獻記載,一些民間藝人通過戲曲、歌謠的形式,把嶽飛的事迹傳唱于世,使得嶽飛的形象在民間越發深入人心。這種草根層面的傳播,實際上極大地推動了嶽飛平反的社會氛圍。

嶽飛的忠誠與英勇,也成為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主題。陸遊的《钗頭鳳·紅酥手》中對嶽飛的描述,更是讓後人對這位英雄的形象刻畫得更加深刻:“鐵騎突出刀槍入,火飄旗不動煙滾滾。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這些作品不僅美化了嶽飛的英雄形象,也在文學上為他的平反增添了一份力量。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嶽飛的平反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這期間,許多官員和士大夫為了自保或其他利益,對嶽飛的平反持反對态度。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嶽飛忠于國家的形象越發明顯,公衆對他的支援也越來越堅定。這種民間與官方的拉鋸,最終還是以民間的情感取得了勝利。

特别是在元朝和明朝,對嶽飛的評價開始有了顯著的轉變。元朝多次對嶽飛進行追贈,而明朝更是将其正式封為武穆王,建立廟宇供人瞻仰。嶽飛的形象也從一個被誤解的将領,變成了民族英雄和忠烈的象征。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至于嶽飛名譽的徹底清白,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的皇帝對嶽飛的曆史地位有了更高的評價,明确指出嶽飛是忠臣,這一評價也成為後世對嶽飛的普遍看法。

這樣的曆史評價變化,不僅僅是對嶽飛個人的平反,更是對曆史正義的一種恢複和維護。嶽飛的名譽恢複,顯示了曆史是公正的,最終會給予每個人公正的評價。

滿江紅:嶽飛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難?最終:21年,完全昭雪

嶽飛的一生,是一部充滿波折的史詩。他以忠誠與勇敢為民族抗争到底,盡管一度被誤解甚至被極端污蔑,但曆史的車輪最終還是把他帶回了應有的位置。從他遇難到名譽全面昭雪,雖然曆時長達84年,但這也見證了一個英雄從争議到被全民認可的曆程。嶽飛,不僅僅是曆史的回響,更是對正義和真相永遠不會消逝的信念的一種昭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