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上線之前,一度被全網視為年未壓軸大劇,人氣IP、古裝武俠、王倦與張若昀再攜手,每一個看點單獨拎出來,都很讓人期待。

但上線之後,這部劇沒能讓2021年略顯冷清的小熒屏迎來“雪中送炭”,反而受點評問題影響掀起了腥風血雨,陷入“删差評”之争。
雖然平台回應大量差評被删是清理“非正常”資訊。
卻也未能讓網友全部信服。
因為有很多使用者控訴自己的正常點評也被折疊或删除,甚至有網友表示因點贊差評導緻賬号受牽連被封号,質疑是資本下場“捂嘴”。
雙方各持一詞,一邊認為對方是非正常使用者,另一邊認為對方是找借口删評控分,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網友見解各不相同。
抛開删評之争不提,《雪中悍刀行》首輪口碑回報目前來看不算理想,作品有幾個問題受抨擊很嚴重,一是濾鏡太“綠”,影響了視覺體驗。
再是打戲太慢,這個問題比較突出,對武俠粉來說是緻命打擊,前6集中出現的打戲幾乎都是用了“超慢動作”,是慢到開3倍速仍舊慢的地步。
原著粉對劇情改編的不滿也是差點集中地,從主線到細節,從人設到台詞,不少原著粉都碰到了讓自己“破防”的地方,失去了很多書粉的支援。
七話并非原著粉,無法與原著粉共情,隻能站在非原著粉的角度聊一聊《雪中悍刀行》,客觀來說,這部作品絕對不是爛劇,但開局體驗的确失望居多。
先聊一聊失望之處,這部劇犯了國産劇的老毛病:開局拉胯。
精彩基本上從第5集才真正開始,而且前幾集槽點密集,觀衆如果沒有足夠耐心,很容易會在品質轉折點來臨之前便被勸退,難以收獲好體驗。
首先,武俠元素驚喜多于失望,期待看武俠劇的觀衆需要調整預期。
在開播之前,七話一直以為《雪中悍刀行》是一部有底蘊的正統武俠劇,作品各種物料也拉滿了武俠氛圍,讓人忍不住期待武俠大制作的回歸。
但實際上,它仍舊是一部典型的大男主開挂爽劇。
武俠,某種程度上來說隻能算是作品的配菜,各類功夫高手與江湖格局的設定,沿用了武俠世界觀,故事的打開方式卻更偏權謀或更新流。
這便導緻作品處處提江湖,人人談功夫,卻并無武俠風骨,加上慢到令人發指又無招無式地打戲,僅存的一部分武俠看點也變得稀薄起來。
直到第六集劍九黃亮出身份準備回武帝城與王仙芝再續前戰,才讓觀衆夢回決戰紫禁之巅,江湖情懷、劍客執念、大道悟心,仍舊有濃郁的感染力。
但僅憑借老前輩的自我燃燒便想撐起武俠底蘊明顯還不夠,隻能讓武俠階段性出來閃個光,這對于一部以廟堂、江湖為背景的作品來說,委實可惜。
當然,如果你沒有受前期的宣傳誤導、對武俠韻味要求也不高,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忽略,武俠迷們若調整一下預期,或許追劇的耐心會足一點。
其次,開局三次刺殺較效果差,讓男主顯得“裝X”大于“智謀”。
《雪中悍刀行》前四集主要圍繞徐鳳年探索自己被刺殺的真相展開,他前後經曆了楚國殘存軍人、楚人花魁、本國世家出身的林探花制造的三場刺殺。
從三場刺殺中尋找背後真正的下棋者,是開局的主線,但無論三場刺殺的邏輯與呈現,還是其中的銜接謀略,都顯得很寡淡,甚至還有點中二。
花魁魚幼薇的刺殺猶如兒戲,打戲不飒舞戲不美,鏡頭更無肅殺緊張,最後由刺殺演變成亡國公主與亡國貴女之間的相認,更看得讓人想摳出三室一廳。
整段戲沒有讓觀衆看到他鄉遇故人的感動可相見不相識的悲涼,隻有姐妹強行挽手的生硬。
林探花刺殺則像一場滑稽戲,沒有感受到這位世家公子舍生取義的風骨,反而覺得是中二青年過家家,能了解人物的偏執,卻不了解劇情的邏輯。
與這些低智商炮灰對應的是男主徐鳳年的睿智,他的人設是“胸藏溝壑,腹有良謀”,剛出場時讓人感覺他一舉一動似乎都别有目的,讓人琢磨不透。
但劇情發展到第二次刺殺之時,徐鳳年外表纨绔内在睿智的設定就有點站不住腳了,一直強調他在偷偷韬光養晦,可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韬光養晦。
與褚祿山合作的“苦肉計”被陳芝豹一眼識破,化解三場刺殺全靠身邊潛伏的各路高手,人物的深沉謀略,更多像是背靠大樹好裝X,而不是奇謀智者。
當男主裝X觀感大于心有良謀時,角色的人格魅力便差了很多,後期能不能逆襲暫時未知,但前期太像一個靠拼爹、開挂的二代世子玩偏要裝深沉玩謀略。
最後,細節情緒點不夠連貫,前兩集略像PPT。
《雪中悍刀行》是一個群像故事,以北椋世子徐鳳年遊曆江湖三年回歸為題展開,并由他回到王府之後使計探查自己被刺殺的原因深入,前期出場人物不少。
這種群像故事開篇很考驗編劇功底,一不小心就便繞暈觀衆,但按理說編劇王倦是有足夠經驗駕馭的,他的原創與改編作品,很多都是群像。
但《雪中悍刀行》開局的展開水準卻大不如前,不僅碎散還出現很多細節情緒點沒烘托到位的情況,比如徐鳳年與弟弟徐龍象重逢的橋段。
如果不是彈幕有原著粉提示,很難從劇情裡看出徐鳳年與徐龍象真的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兄弟,也難看出這一場相聚兩兄弟内心的深情。
當人物之間的細節情緒張力提不上去時,劇情就會變得蒼白扁平,像一個描述故事大綱的PPT,而非讓觀衆情緒被撩拔并一點點沉浸的完美故事。
這一問題在前兩集尤其明顯,拖慢了節奏,也降低了感染力,或許制作方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在前兩集片尾的說書内容裡,補充了很多資訊點。
但無論制作方如何找補,正片不夠有感染力的問題都客觀存在,觀衆是追劇而非聽書,當打戲、故事與情感張力都存在弊端時,想讓觀衆叫好都難。
不過,王倦的金牌編劇招牌不是水來的,熬過糟糕的前四集,屬于倦式特色的反轉與高光點便一點點湧現,至少能讓大部分非原著粉有所改觀。
他把開局刺殺的“戲眼”,更多地放在了反轉收尾上,過程非常無趣,結局卻異常有意思,比如,徐鳳年遭遇三次刺殺後的解迷橋段。
徐鳳年從線索中推理出第一次陰謀,而老父親徐骁卻在陰謀開啟前便同時套路了兒子、部下與敵人,父子對弈、有頭腦的戰神,都很帶感。
王倦擅長挖掘的家國大義與人間溫情看點,也随着劇情的展開表現得越來越出色,瞎子老許的故事,劍九黃吟唱“老狗,老狗”訴别離,都讓人淚目。
廟堂詭谲下的小溫情與偶爾出現的江湖前輩情懷,是《雪中悍刀行》守住觀衆的最大籌碼,待徐鳳年再入江湖時,或許這些看點還能更濃郁。
但對很多觀衆來說,《雪中悍刀行》的精彩來得委實有點晚。
還是希望國産劇能夠重視作品開局的品質呈現,牢記第一觀感如果不夠出色,大部分觀衆都會果斷差評放棄,而不是總把希望寄托在觀衆會越看越“真香”。
時間很寶貴,觀衆沒有責任等待一部劇逆襲,而且,作品開局體驗越差,讓觀衆完全“真香”的難度就越大,與其把壓力放在後續,何不牢牢把握好開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