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上午,潮州古城昌黎路文化園,潮州市委書記李亞林宣布潮州市海露鎮(老政府)重建工程開始。這意味着潮州将基本在原址上與城鎮海上建築一樣建設。潮州省擁有"一屋九縣"的輝煌曆史,鎮海樓作為老政府的代表建築,潮州人民依靠鄉土情懷,凝聚文化地标。該項目是潮州古城推廣計劃的重點項目,将點面活住古城文化旅遊資源,推廣潮州古城展現新魅力。
總高度為19米
面積約1090平方米
曆史上,鎮海樓是潮州省廳的渭樓,始建于明洪武(公元1368年)初期,起到瞭望和防禦的作用。鎮海樓是潮州作為縣、縣、州、路、政、政的象征,也是潮州作為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象征,是這一輝煌曆史的有力見證。辛亥革命期間,潮州政府機關被戰争摧毀,長期無路可循。
今年早些時候,南方日報刊登了更新版的《老影潮州》刊登了革命前該鎮的老照片,這是該鎮唯一能找到的海塔圖檔。潮州将按照明代傳統建築古玩設計改造城鎮海相建築,按照原有制度、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進行。
根據規劃,重建後的城鎮海樓由北向南坐落,共三層,以十字形、石材、木頭、磚瓦為主要結構形式,總高度約19米,總面積約1090平方米。屋頂是紅色的瓦片,以灰色山脊的古代官方形式設計。
其中,一層是石磚結構,共有7個開放式房間,外觀古色古香的城牆和城門洞,前門洞正面兩側有一對石獅子,并在前方廣場周圍建起了一堵八字牆;
大樓裡有18或108隻猴子,有各種說法。重建項目将由108隻政府建築猴子進行設計和建造,并将向社群征求政府建築猴子的設計方案。
清代作家曾延東在乾隆60年(公元1795年)的《小豆棚》中寫到"大門柱刻木猴"的故事。在舊時代,一個政府作為一個王子國家,作為辦公室的象征,塑膠"猴子"要活"侯",祈求官一個任期,一方利益。
總持續時間為258天
将再現《福福鐘》
規劃的福福廣場寬65米,深64米,占地面積4160平方米。改造工程将與福福廣場景觀設計相結合,配套前方廣場道路建設和排水、綠化、監控和照明支援。
潮州文化史專家陳賢武說,曆史小鎮和海洋建築還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如扮演晨報、報社、民警或接待處、報案、報監、報、看
據陳賢武介紹,因為過去沒有鐘,人們更根據官方報紙的說法,當年的"鎮海夜鐘(又稱'紫紅色鐘')"或潮州八景之一。該建築"四挂鐘鼓",即宮殿四面挂鐘鼓,當重大事件發生時,鐘鼓響起,起到報警的作用。
據了解,該鎮海樓的重建将再現"紫紅色鐘聲"的場景。
鎮海樓景區的建設,對于優化潮州古城格局,豐富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具有沿海經濟帶和世界嬉皮士精神家園的特色精品城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潮州将努力将小鎮的海洋建築建設成成人集合的新潮建築,維護鄉村的文化地标。
據介紹,該項目的建設期為258天。去年底以來,鎮海樓(老房子)改造工程已完成項目申報、可行性論證、招投标施工、施工等方面的準備工作。今年5月14日,該項目開标,中标者為潮州市建設安裝總公司和中國移動系統內建有限公司,廣東省城市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的項目監理機關。
近半年來,潮州市委、市政府系統深化潮州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制定實施古城推進行動計劃,快速啟動"三區一"創作工作,加快開展工藝美術"八一一"工程等重點工作,努力把潮州建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展示視窗。
撰稿/攝影:肖豔軒,南方日報記者
蘇世之 葉 董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