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月經濟資料出爐:實體經濟穩中有升 反映出三重壓力

作者:葉先生
11月經濟資料出爐:實體經濟穩中有升 反映出三重壓力

文/王恩博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這是全年GDP資料公布之前的最後一份月度成績單。

2021年進入尾聲,面對複雜嚴峻國際環境和國内疫情散發多發等多重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三重壓力”在這份成績單中均有所展現。

但随着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紮實推進,保供穩價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主要宏觀名額仍處于合理區間。

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晖表示,上述判斷是在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産業鍊供應鍊循環不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内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出現新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從統計資料來看,也清晰地反映了這三重壓力和經濟下行壓力。

從需求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投資同比增速均由年初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個位數,兩年平均增速也整體出現回落态勢,反映出需求收縮的變化。尤其11月份,國内多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市場銷售增速有所放緩。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9%,增速比10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收入由增長轉為下降。

從供給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内部分能源和金屬供給偏緊,汽車等部分行業缺芯問題影響明顯,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漲幅連續擴大。PPI漲幅從1月份的上漲0.3%擴大至10月份的13.5%,近期漲幅雖有所回落,但還處于較高水準。

從預期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自4月份以來連續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縮區間,其中小型企業制造業PMI連續7個月處于收縮區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受疫情影響波動比較大,但總體上也呈現回落态勢。1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回落至收縮區間。

盡管挑戰重重,但從11月份資料來看,中國經濟仍然頂住壓力,保持了恢複态勢,尤其實體經濟呈現穩中有升。

随着保供穩價、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有力推進,11月份工業生産繼續小幅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其中,在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帶動下,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加快0.4個百分點,回升幅度高于采礦業、電力熱力瓦斯及水生産和供應業。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在國家加大力度對煤炭、能源等保供穩價的政策支援下,本月工業生産有所改善,與景氣指數回升所訓示的趨勢一緻,本月生産PMI指數回升3.6個百分點至52%,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之後重回擴張區間。

保供穩價顯效,也讓市場緊缺産品供應增加。11月份,原煤産量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4.9%。汽車行業缺芯狀況有所緩解,11月份汽車産量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1-11月份,金屬集裝箱、內建電路産量同比分别增長129.7%和37.1%。

民生保障方面,11月份,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長7%和9%,限額以上機關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别增長14.8%和15.5%,均比上月有所加快,有利于滿足居民生活需要。1-11月份,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别增長9.5%和26.6%,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投入繼續增加,明顯快于全部投資。

11月“交卷”後,也意味着中國經濟全年表現即将揭曉。

談及全年經濟走勢,溫彬認為,從11月份宏觀經濟資料上看,國内生産有所改善,但需求仍然偏弱,穩增長政策預計将加快發力。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于15日落地實施,此前推出了碳減排支援工具,降低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加大對穩增長的支援力度,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目标能夠實作,但不能忽視經濟出現的新的下行壓力。

付淩晖表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标任務有望較好實作。從明年發展看,戰勝困難挑戰、保持經濟穩定運作仍有較好支撐。

他提到,中國經濟内需拉動有望增強。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隻要把好疫情防控關,明年消費發展仍然大有可為。“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兩新一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有利于增強有效投資的帶動作用。

對于明年政策走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認為,中國政府将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要求政策注重從中長期次元評估總體形勢,提高前瞻性和預防性。預計2022年政府将出台配套的宏觀和結構性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回升至趨勢水準。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周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