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臊子面
最暖還是粗布衣
最好還是家常飯
——題記
君子謀道,小人謀食。在胸無大志的人看來:日求三餐,夜圖一眠。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常言道,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人生一世,無非是吃喝玩樂。男人愛吃,女人愛穿。吃到嘴裡就是福。以至于見了面首先要問吃了沒有。可見吃非常重要,一天三頓都要吃,都離不開吃。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請人辦事前先許諾辦後我請你吃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把幹工作叫做混飯吃,把工作叫做飯碗子,這說明幹工作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吃飯。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同學聚會、節日走親戚、他鄉遇故知,那能少得了吃?而且還要吃好的,好好地吃,吃好的。是以無論幹什麼事都基本上是吃字當頭。貪吃的人,吃着碗裡,望着鍋裡。過去求人辦事,講究的是:炸藥包,手榴彈,二十響,事好辦。這三樣東西點心、酒、香煙竟然都是吃的。門前挂的席片子,屋裡吃的油旋子。過去人們走親訪友送禮和婚喪嫁娶送禮都是為了吃主人家一頓好飯,因為當時的溫飽問題始終解決不了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那就請他好好地吃一頓吧。這樣的飯菜基本上都是當地的風味小吃和土特産甚至名貴飯菜。 陝西關中婚喪嫁娶紅白喜事講究早上吃長面肉臊子中午吃幾碟子幾碗。西鳳酒,油潑線線辣子,旱煙,牛羊肉泡馍,秦腔,是陝西關中農民須臾不能分離的五大生命支柱。而這裡面的四種竟然都屬于吃。秦腔雖不能吃,但它是精神食糧啊!有道是: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喝一碗牛羊肉泡馍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西安人到哪裡都不能不吃泡馍,陝西人到哪裡都不能不吃面條和蒸馍。陝西八大怪裡面竟然有三怪都和吃有關系: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在吃這一點上全國人民普遍講究: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一般來說,北方人喜歡面條與饅頭與玉米糁子,而南方人喜歡米飯和大米稀飯而且一日三頓有魚蝦。北方人喜歡鹹的,而南方人喜歡甜的。東南沿海的人民,喜歡吃魚和米飯,西北内陸的群衆熱愛牛羊肉泡馍。陝北以及延安的人民群衆喜歡喝小米粥,那裡出産大紅棗。而山東的英雄好漢們則喜歡煎餅卷大蔥。好吃莫過餃子,而餃子全國各族的人民群衆都非常喜歡。而除夕特别是過年最講究的就是吃餃子。這往往使人想起《白毛女》中那快樂幸福的《紮紅頭繩》的父女的歡天喜地的對唱。而江西湖南的人民群衆則喜歡用一節綠色的粗壯的竹筒來蒸大米飯,這樣蒸出來的大米飯非常的清香甜美别有風味。北京有聞名全國的全聚德烤鴨,天津有蜚聲海外的狗不理包子,上海有非常氣派的十大名菜,重慶有令人難忘的既麻且辣的重慶火鍋,西安有風味獨特的牛羊肉泡馍以及享譽海内外的西安小吃。據說西安的飯菜在全國各地是味美價廉。一碗牛肉拉面在西安也就10元錢,可是如果到了深圳就要價高達二十三、四塊錢,深圳啊深圳,讓人掙得多也花得多,和内地相比,還不是把貓叫了個咪,究竟讓人怎麼說你呢?如果一個地方的物價長時間居高不下,這能叫做好地方嗎?
弄文學的人如果想用稿費解決吃飯問題,談何容易?據我所知,陝西的三座大山(陳忠實、路遙、賈平凹)無疑解決了這個問題,除此而外的其他人是很難解決的。而賈平凹的一個墨筆字就能賣個天文數字——幾萬塊錢!而且竟然有人買!相對于賈平凹來說,這真是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平心而論,賈的字很難算作書法,但因為在其他方面小有名氣的原因,是以就雞犬升天了。在才華與名氣方面賈很像六、七十年代的浩然早已超越了浩然,又很像蘇東坡與唐伯虎。據我所知,陝西的三座大山是很喜歡吃牛羊肉泡馍的。而陝西最早的牛羊肉泡馍據說是當皇帝之前的叫花子趙匡胤發明的。
而河南人最愛吃的則是燴面,這在陝西人看來這算什麼好飯呢?——把炒煮熟的雞肉塊與煮熟的兩指頭寬指頭那樣長的湯面條混合起來,讓陝西人不吃都飽了。但這是河南人最愛吃的招待客人的好飯。陝西人招待親人的一道名菜叫做燒肉肘子(蒸碗),基本上就是毛澤東非常愛吃的紅燒肉。除了紅燒肉以外毛這個南方人還非常愛吃辣椒,而油潑紅辣椒就是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陝西關中的一道名菜。陝西西安有一種小吃叫做肉丸胡辣湯,這是人們吃早點的最佳選擇,往往是回民兄弟的品質最好,肉丸是牛肉裡面揉進了令人口齒流香的花椒,湯菜是洋芋塊蓮花白等,熬制成熟後舀到碗裡,滴入香油放入油潑紅辣椒,攪拌均勻後就着雪白而焦黃的溫熱的竄着香氣的不薄不厚的鍋盔馍,多美啊,這樣的生活!
人們最愛用糯米與大紅棗做文章了:粽子,甑糕,以及宴席上的那盤甜米和糯米稀粥還有粉蒸肉等。這幾樣美食基本上都要用到糯米與紅棗,但各自的風味迥然不同。粽子清香,甑糕甜香,甜米溫潤玲珑剔透,糯米稀粥黏糊,粉蒸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分外馨香爽口。你看,糯米的用途多廣泛了,更不用說北韓人用糯米做的年糕了。藍田的水晶餅是很有名的,但西安的百年老店德懋恭制作的美食——德懋恭水晶餅,那才叫好呢!要我說,德懋恭牌水晶餅比那個軟香酥好吃多了。大氣,厚重,風味獨特,既甜且香,沁人心脾,過齒留香,回味無窮,耐人尋味,百吃不厭。甑糕是人們早點喜歡吃的東西:紅白相間,非常的粘,用筷子挑起來還拉着絲,撒上白糖,熱乎乎的燙嘴,白米飯,紅得發紫的打造的棗泥,紅紅的面面的紅豆,抄一蛋放到嘴裡甜殺人香殺人,别提有多幸福了。現在吃粽子,賣的人給吃的人有的撒白糖,有的淋蜂蜜,讓人感到卻沒有甑糕甜。至于宴席上的甜盤子則要放入白糖和黑糖,最好再加入少量的黃桂稠酒,攪拌均勻後就分外好吃了。糯米還可以釀成米酒和醪糟,非常的好喝。總而言之,以糯米為原料的食物風味不同各有千秋,但是都非常好吃好喝。
賀敬之不是說過,米酒油馍木炭火,團團圍定炕上坐嘛?這就是陝北延安人冬季的生活。熱天的傍晚到天黑和天黑以後,人們都喜歡吃烤肉喝啤酒,一吃一喝,酒足飯飽,多麼惬意。據我所知與感受,烤的東西就特别好吃,冷天特别是冬季的傍晚,人們都喜歡吃烤蕃薯,又香又甜,燙燙的,别有風味。而蒸的蕃薯就沒有烤得好吃,而蒸的饅頭也沒有烤的饅頭好吃。就說那種新疆人烤的馕吧,香香的,甜甜的,隻是薄了點。新疆的烤羊肉串貨真價實價廉物美,真是别有風味。一樣的肉,隻有拷出來的最香。手工烙出來的馍噴香噴香的而且非常筋道,而電餅铛烙出來的馍是最難吃的,為啥?因為很迅速,越迅速越不好吃。這是電餅铛的缺點與悲哀。沒辦法,就是這個樣子。電影電視上常常見到有人烤全羊,烤全魚,烤全雞鴨鵝等,光那金黃金黃的顔色,就足以使人垂涎三尺了。一些食品面包、雞蛋糕、點心、水晶餅,都是人放在烤箱裡烤制成功的,金黃金黃的甚至紅紅的,顔色很引人,是啊,貨賣一張皮,貨賣好顔色。這和人一樣,白裡透紅與衆不同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好好一塊肉,為什麼要煙熏火燎呢?哎,你還别說,帶着煙味的那種味道就是好吃!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最容易使人上瘾。總而言之,就是非常好吃。這就和人一樣,有的人你根本說不上她到底哪兒好,可就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牛羊肉泡馍
豬的肉人稱大肉,這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需求量最大的肉,接下來恐怕就是牛羊肉了,特别是中華大家庭中的少數民族兄弟。而豬的肝子腎髒耳朵大腸等,都是非常好吃的肉,可以說是脍炙人口。而賀龍元帥就特别愛吃豬耳朵,在遭受殘酷迫害的日子裡,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心願也沒能實作并達到,甚至連一口涼水也喝不上。吃的生米裡邊摻進了大量的沙子。從來相公招姑娘,豈容奸賊害忠良?興來時扁擔開花,倒黴時生姜不辣。得勢的貓兒兇似虎,失勢的鳳凰不如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豬的肝子是再好不過的下酒菜,還有腎髒俗稱腰花,而豬的大腸,與一些蔬菜爆炒在一起,是非常好吃的。特别是大腸接近豬肛門的那部分,不但特别好吃而且營養價值最高。是以有一道名貴的美食就叫做葫蘆頭泡馍。但豬的大腸很難清洗幹淨,要把它清洗幹淨如果沒有耐心是根本不行的。《屠夫狀元》這出戲是很有意思的,裡面的男主人公說,跟了當官的做娘子,跟了殺豬的翻腸子。這翻腸子就是非常有耐心的清洗豬的大腸,如果洗不淨的話,那就等于吃了豬的糞便。牛羊肉僅次于豬肉,也是非常好吃的,而牛羊的一些下水也是比較好吃的,俗稱雜肝。就是豬牛羊等動物的血經過烹調凝固後也是很好吃的。有人說城市裡面的市民很肮髒,因為他們不管什麼肉都吃,也不管吃得吃不得。據說有人連那惡心的老鼠也吃!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而吃蛇則是比較正常的。而人吃人的慘劇則發生在社會的某些特殊時期——不吃人人就無法活下去的時期。這種現象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
仔細想來,人是以植物的果實維持生命的,間或還要吃一些動物的肉,人不僅吃地上跑的、而且還要吃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不但吃非野的動物,而且還要吃野的。就連進階靈長類的人類的祖先猴子都還要被活活的殺了吃,主要是吃這種動物的腦子,俗稱猴腦。怎麼吃呢?用兩個帶有半圓形缺口的長條形桌子緊緊夾住猴子的脖子或者腦袋,使猴子不能絲毫動彈,然後用特殊工具打撬開猴子的頭蓋骨,然後用勺子挖取猴子的腦漿吃,兩個人面對面的隔着桌子就那麼樣的心安理得的吃,而且吃的津津有味并樂不可支。這未免也太殘酷了。但美食家是不管這些的,他們追求的是口福,有奶便是娘。還有人吃活驢,怎麼個吃法呢?先挖一個一人深的大坑,蓋上一個厚厚的大木闆。然後在木闆靠近四個角的地方挖四個碗大的窟窿,然後把一頭活驢牽引到木闆上,誘導驢的四個蹄子伸進窟窿,當驢的四條腿全部下去而最終卡在木闆上後,大功便告成了!然後吃肉的人就可以任意在驢身上宰割了,想吃哪一塊就吃那一塊。這就叫做吃活驢肉,而完全不管驢的痛苦與嚎叫,而驢的痛苦與嚎叫在他們看來簡直是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這未免也就太不人道了吧。但這些所謂的美食家他們要的是美味是口福是刺激。請問這些喪盡天良慘無人道的行徑究竟與兇惡殘暴的毫無人性的日本帝國主義有什麼兩樣?是可忍孰不可忍?!據說那些殺生的暴殄天物的屠夫劊子手将來到了陰間,都會被閻王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少不了閻王的挖眼、剝皮、抽筋、斬手、開膛、破肚、下油鍋、斬首的。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多行不義必自斃啊!
據說有人竟然冒着生命危險吃河豚。非常新鮮的嫩嫩的蘑菇是非常好吃的,如果和肉放在一起吃味道更是馨香。這些蘑菇多生長在草叢、砍伐過的蘆葦地、樹根等地,可怕的是外行的人不能分辨有毒的蘑菇以至于吃後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仔細想來人們的一日三餐不外乎植物與動物,而植物是遠遠多于大于動物的。植物可愛,而動物更可愛,特别是那些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幾乎所有的果樹年複一年地對人無所求奉獻給人的卻是異常甘美的累累碩果,而各種各樣的動物特别是野生動物他們的憨态是多麼的可愛啊!正是這些植物與動物,裝點、熱鬧、調劑、并美化了我們人類的單調、枯燥、乏味的生産與生活,如果沒有他們的裝扮與點綴那我們賴以居住的地球該是多麼的冷清、孤獨與寂寞、無聊啊!
西安人無論到了哪裡都不能不吃泡馍,陝西人到了那裡都不能不吃面條與饅頭。藍田人一日三頓飯,無非是稀飯、面條與饅頭,稀飯就是大米稀飯或玉米糁稀飯,面條是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面條,饅頭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此外城市與縣城的人們早點多半吃油條和豆漿,油餅,油糕,甑糕,肉丸胡辣湯與鍋盔馍等。中午飯一般是面條,晚飯一般是稀飯與饅頭。中午飯有時也吃米飯、麻什、半湯、涼皮、饸饹等。改革開放前,農村人一般是兩頓飯,改革開放後就變成了像城市人一樣的三頓飯了。這就說明了生活可以将就但生活也可以講究。
現在人吃飯都愛吃純手工擀成的面條,都愛吃野菜,都非常厭惡塑膠大棚裡面出産的蔬菜。據我所知,山川原嶺的一些地區往往出産一些味道特别鮮美的野菜,特别是野韭菜,野蔥,野蒜等。特别是那種野菜馬齒苋,營養價值很高又很好吃。現在人們在暑氣逼人的熱天,都喜歡到農村特别是深山老林裡來避暑或消夏,其實是旅遊休閑享受農村的吃住,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氛圍。現在農村的農家樂仿佛城市裡面的夜市正方興未艾,使得城市來的遊客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并且真正是賓至如歸。現在農村賣櫻桃、杏子、柿子、蘋果、梨子等水果瓜果的都讓來自城市裡面的購買者自己進入園中或者地裡親自動手進行随心所欲的采摘,而這些購買者巴不得這樣,因為這樣采摘到的東西實在是太新鮮太真善美了!
而現在農村的一些農民甯可讓杏子或柿子爛掉在樹上,也不願意摘下來去變賣。為啥?因為這些果實摘下來費工費時還不容易變賣,而且也賣不了多少錢,特别是在豐收成災的年代。還不如去給别人打工幹活,一天也掙一百多。現在農村的能工巧匠以給别人蓋房掙錢,這些能工巧匠出的力少掙的錢多,而什麼本事也沒有的農村人隻能幹一些重活累活苦活髒活,拿的錢當然是很少了。這些農村幹活的人掙下了錢,一日三餐都下館子進食堂,就不回家吃媳婦做的飯了。但晚上睡覺都在家裡。這些人都騎摩托,往返于家與幹活的地方之間。問他們為啥不吃家裡媳婦做的飯,他們則說家裡媳婦做的飯沒有外邊的飯香啊!這話說的确實正确,賣的飯就是比家裡的飯好吃,為啥?第一,賣的飯量小,很快就吃完了,由于沒有吃飽,是以就覺得非常就好吃;第二,賣的飯用的調料各種各樣豐富多彩,有好多調料我們家裡不具備;第三,賣的飯舍得油鹽醬醋調和面味精等。第四,賣的飯的做成需要一定的熟練的技術技能。
現在的人們早已解決了溫飽的問題,講究的則是如何吃好的問題。西安的飯味道好,但量小,常常讓人吃不飽;而農村城鎮的飯菜量大但味道不是很誘人。西安的人吃飯主要是吃味道尋找味道,而農村的人則是為了解決肚子餓的問題,是以很在乎量這個問題。西安的一碗中檔水準的牛羊肉泡馍,如果讓農村人吃,要吃飽,則需要這樣的三碗。而現在農村的城鎮的牛羊肉泡馍,就是所謂的優質的,要價高達28元之多,而就這28元的所謂的優質泡馍,你吃一碗還不一定能吃飽,因為畢竟那碗真他媽的太小了!如果一個農民花了28元還沒有吃飽,那麼這樣的泡馍館應該立即予以推到!如果我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幹部的話。因為這純粹是坑蒙拐騙巧取豪奪!
改革開放之前,一碗牛羊肉泡馍或一碗紅肉煮馍才賣人的5毛錢,那時,錢是很值錢的。10元錢所買的東西就可以過一個很快樂的春節,那年代大碗茶才賣人的2分錢。那時的一盒火柴2分錢,現在的一盒火柴1毛錢,而一個氣體打火機則1元錢。那年代的一個蒸馍2分錢2兩糧票,現在一個蒸馍3角3分。那年代,誰見過蘋果梨子香蕉?現在這些東西都把人吃得不想吃了。那年代走親訪友都是為了吃對方的一頓好飯,現在誰還稀罕?往往是禮物一放寒暄後坐一會,甚至不吃你煙不喝你茶更不吃你瓜子花生糖,尻子一擰就告辭了,往往驚得主人目瞪口呆。
改革開放前人們都愛吃機器壓的面條,而改革開放後人們都愛吃純粹手工擀的面條。不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時的早晨的那頓飯還照樣吃機器壓的柳黃色的很長的面條,之是以柳黃是因為和面時搭了堿面,搭了堿面的面條更好吃。而過事的這種面則基本上就是岐山臊子面,隻不過各地的臊子面大同小異。有人給我說,西安的飯在全國最便宜,特别是西安的小吃,而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地的飯菜貴得簡直深圳一般。西安一碗不到10元錢的牛肉拉面,如果在深圳要吃這麼樣的一碗面的話,對不起,要價高達二十三、四元錢之多。深圳這是怎麼啦?!是發燒還是感冒?還是神經不正常?
2019年的5月份,在藍田華胥鎮的街道賣機器壓的面條的小店,花2元錢買一斤涼皮拿回家,調上油鹽醬醋和炒的菜,就是一頓飯了。有一次我買了3塊錢的涼皮回家後就吃了兩頓,簡直吃的飽飽的。但你如果到涼皮店去買着吃的話,花5元錢還吃不飽哪!事情就是如此的奇怪!在油坊街吃一碗面大概就是不到10塊錢,但如果買5元錢的機器壓的各種各樣的生面條回家煮着吃的話,那麼就足足可以吃上三頓。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的蹊跷又奇怪。而飲譽藍田教壇國文教學權威的已故德藝雙馨的特級教師李崇道,最愛吃的飯卻是讓你根本想不到的——半湯!老祖先早就告訴我們,最好不過家常飯,最暖不過粗布衣。大魚大殭屍電腦鴨鵝雖好吃不能天天頓頓都吃,而這些東西總有吃膩的時候。什麼飯吃不膩呢?就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家常便飯——粗茶淡飯!制造啥食品的不愛吃啥。賣牛羊肉泡馍的人吃的确實糁糁面,糁糁面就好比過去的米面,米面又分為大米面和小米面。牛才子那個時代的人就最愛吃這樣的飯。啥飯好吃就不能天天頓頓吃這種飯,好飯也怕三頓吃。如果吃傷了某種飯,那就得不償失了。因為人世間對你而言,就又少了一種美味了。
農村過事的紅燒肉片
2021、12、水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