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務部:海運不暢、晶片供應短缺等問題短期内難以根本緩解

商務部:海運不暢、晶片供應短缺等問題短期内難以根本緩解

集微網消息 12月16日,據商務部官網消息,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釋出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中國外貿依然展現了強勁韌性,實作較快增長,穩中向好。

其還表示:“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外貿發展仍然面臨諸多不确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全球疫情起伏反複、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海運不暢、晶片供應短缺等問題短期内難以根本緩解,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外貿運作面臨較大壓力。”

其指出,下一步,我們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密切監測外貿運作情況,多措并舉穩定外貿。

而在半導體裝置端,近來,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釋出《年終總半導體裝置預測報告》,報告表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裝置銷售總額将達到1030億美元,創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長44.7%。報告還表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裝置銷售總額将擴大到1140億美元。

前端(晶圓制造)方面,包括晶圓加工、廠務裝置和光罩裝置在内的裝置将在2021年增長43.8%,達到880億美元;2022年将增長12.4%,達到約990億美元;2023年将略微降低0.5%至984億美元。

在後端(封裝和測試)方面,全球封裝裝置市場2021将大增81.7%至70億美元;受先進封裝應用驅動,2022年将繼續增長4.4%。半導體測試裝置市場2021年将增長29.6%至78億美元;在5G和高性能計算(HPC)應用的需求推動下,2022年将繼續增長4.9%。

更為嚴峻的是,盡管晶片短缺,各大晶片制造廠也在加大力度擴充産能,不過,從産線的裝置端來看,目前裝置廠商業績大好,且供貨周期也在延長。

據聯電公告表示,董事會已認證資本預算執行案,計劃投資762.73億新台币(約合175億人民币),以滿足産能擴充需求。

公司表示,目前28/14nm制程裝置交期拉長,而越精密、供應廠商越少的裝置交期越長,最長可達30個月,是以,公司此番175億人民币開支意在“先下手為強”,提前搶購2-3年後的生産所需裝置。

中芯國際也在上月調研中透露,今年由于準證審批時間、供應商交貨、疫情對物流影響等多因素作用,裝置到廠時間有所延後。Q4會進一步加快資本開支執行速度及力度,優化采購、物流、裝置安裝等工作,力保明年擴産如期推進。

另外,從1-10月本土主流廠商月度招标規模來看,中芯紹興、長江存儲、比亞迪半導體9-10月的裝置招标量明顯上升。10月北美半導體裝置廠商的全球出貨金額也達到曆史次高位。這對于國産半導體裝置廠商而言,無疑有助于産業發展。(校對/Wenbia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