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务部:海运不畅、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商务部:海运不畅、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集微网消息 12月16日,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外贸依然展现了强劲韧性,实现较快增长,稳中向好。

其还表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外贸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海运不畅、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外贸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其指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密切监测外贸运行情况,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而在半导体设备端,近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年终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报告表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总额将达到10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44.7%。报告还表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总额将扩大到1140亿美元。

前端(晶圆制造)方面,包括晶圆加工、厂务设备和光罩设备在内的设备将在2021年增长43.8%,达到880亿美元;2022年将增长12.4%,达到约990亿美元;2023年将略微降低0.5%至984亿美元。

在后端(封装和测试)方面,全球封装设备市场2021将大增81.7%至70亿美元;受先进封装应用驱动,2022年将继续增长4.4%。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2021年将增长29.6%至78亿美元;在5G和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的需求推动下,2022年将继续增长4.9%。

更为严峻的是,尽管芯片短缺,各大芯片制造厂也在加大力度扩充产能,不过,从产线的设备端来看,目前设备厂商业绩大好,且供货周期也在延长。

据联电公告表示,董事会已通过资本预算执行案,计划投资762.73亿新台币(约合175亿人民币),以满足产能扩充需求。

公司表示,目前28/14nm制程设备交期拉长,而越精密、供应厂商越少的设备交期越长,最长可达30个月,因此,公司此番175亿人民币开支意在“先下手为强”,提前抢购2-3年后的生产所需设备。

中芯国际也在上月调研中透露,今年由于准证审批时间、供应商交货、疫情对物流影响等多因素作用,设备到厂时间有所延后。Q4会进一步加快资本开支执行速度及力度,优化采购、物流、设备安装等工作,力保明年扩产如期推进。

另外,从1-10月本土主流厂商月度招标规模来看,中芯绍兴、长江存储、比亚迪半导体9-10月的设备招标量明显上升。10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全球出货金额也达到历史次高位。这对于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而言,无疑有助于产业发展。(校对/Wenbiao)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