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國産劇,開播挺久了。
扒姐一直沒說,并非不想說,而是怕說太早,漏掉了後續的精彩情節。
不賣關子了。
它就是謝澤執導,黃軒、王一博、宋茜主演的古裝劇《風起洛陽》。
這部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小說,講述武周時期一群不同階層的人,為調查兇案而引發的懸疑故事。
在扒姐看來,這部劇既審美線上,又有自圓其說的故事,看起來愉悅又帶勁。

很多人被這部劇吸引的原因,是場景美、服化道考究。
扒姐也一樣。
要知道,在仙俠劇橫行霸道的當下,能把古裝劇拍得畫面精緻、劇情自圓其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古裝劇隻要能做到這兩點,觀衆就會願意看下去。
具體來說,《風起洛陽》的畫面,有多精良呢?
拿第一集舉例。
開篇用了一個緩緩推進的長鏡頭,交代出故事的發生地——洛陽。
室外,熱鬧集市、熙攘人群,好不熱鬧。
商販吆喝着迎來送往,小吃店剛蒸的糕點,還冒着熱氣。
這是洛陽的煙火氣。
室内,豔麗歌舞,稀世美酒,别有洞天。
台上的舞姬用曼妙身段演繹異域風情,台下的看客推杯換盞、玩着古趣遊戲。
這是洛陽的富貴氣。
這部劇在第一集,就用煙火氣和富貴氣還原了洛陽的繁華昌盛,讓人足以信服,這裡的确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
搭建這種讓人信服的置景,并非易事。
為了拍出古裝場景的精緻感。
劇組共複原場景100多處,占地超過4萬平方米,确實下了不少功夫。
不止場景,人物的服裝造型也挺講究。
這部劇設計的造型,參考了唐代衣服,圖案精美、風格大氣。
據說,劇組在試裝的時候,準備了5000多套衣服,以及5000多套造型飾品,道具共超過1.5萬組,力求展示盛唐時期的人物面貌。
整體而言,這部劇的精緻程度,不僅僅在于大場面的塑造上,而是每一幀都不敷衍。
從觀衆的回報來看,劇組對待場景、服化道的用心,也得到了認可。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僅服化道就位還不夠,故事也必須自圓其說才行。
《風起洛陽》有個好處,它改編自馬伯庸的小說,有紮實的文本做支撐。
那它究竟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一切源自古時大興的告密制。
當時,聖人剛上位,為了鏟除異己鞏固統治,她允許天下布衣皆可入京告密,并且還有賞賜。
是以,告密制一度在洛陽盛行。
一天,洛陽出現一對告密父女,倆人還沒來得及傳遞消息,便被人殺害。
為了查清此事,該劇三位主角便相繼現身。
首先,介紹下備受矚目的角色百裡弘毅(王一博飾)。
他出身名門、卻無心名利,酷愛研究美食。
他堪稱是洛陽的美食點評王。
肉類、蔬菜怎麼烹調才最好吃,整個洛陽裡他最有話語權。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
難道這部劇,就是拍他欣賞美食的?
并非如此。
百裡弘毅身上,有很多獨特的反叛标簽。
比如,他身處盛唐,卻反對包辦婚姻。
按理說,這麼佛的一個人應該沒啥好講的。但偏偏百裡弘毅經曆了父親被毒殺一事。
原本雲淡風輕的他,打算與高秉燭一起,查清父親死亡的真相。
第二位出場的男性角色,是高秉燭(黃軒飾)。
相比百裡弘毅而言,他的出場方式顯得極其詭異。
他從一個棺材裡醒來,臉上帶着不明則厲的微笑。
仔細看下去,會發現他的故事也挺精彩。
高秉燭曾任不良副使,是個重情重義,贖罪之人。
所至之處,凡義必守,凡惡必除。
一天,混迹洛陽底層的他,陰差陽錯成為了洛陽兇殺案的嫌疑人。
在調查案件,力圖還自己清白時,他與百裡弘毅、武思月相識。
武思月(宋茜飾)是劇中很重要的女性角色。
她是個朝廷内衛,也是個巾帼不讓須眉的女性。
出身名門,卻拼命想抹去自己的貴族身份,隻想恪盡職守全力以赴,立誓拯救洛陽。
在告密者父女被殺後,聖上欽點武思月來查清此案。
說到這裡,該劇的主線沖突逐漸清晰。
有人秘密謀殺告密者,武思月在查案途中,意外與高秉燭、百裡弘毅結識。
三人在查案途中,又帶出了更為複雜的陰謀。
具體來說。
百裡弘毅的父親突然被毒死,高秉燭被冤枉成兇手。這些都與“殺害告密者”背後的黑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而一心隻想證明自己價值的武思月,在查案過程中,又是否被利用?也牽挂着觀衆的心。
追這部劇,有種很強烈的解謎感。
前幾集鋪陳懸疑點,交代每個人的身世與沖突,然後再把所有線索彙總,完成閉環叙事。整體看起來,層次鮮明,懸疑感不斷遞進。
當然,這部劇不止講懸案這麼簡單。
說白了,三位主角都是朝廷的一顆棋子。在他們的背後,是階級沖突中,權利與欲望的對決。
熟悉馬伯庸的人,可能知道,這部劇改編自他的小說《洛陽》。
但是鑒于小說還沒有上市,書迷們無法對比小說與劇的差異。
不過,扒姐十多集看下來,可以很肯定地說,這部劇維持了馬伯庸過往小說的水準。
首先,它以真實曆史為背景,并以此為基礎,融入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比如,告密制就曾經真實存在過。
其次,這部劇的懸疑線索衆多,猶如萬馬奔騰,使整部劇迷霧重重。
随着劇情推進,等線索慢慢彙聚,就會發現一條精心編制的陰謀網。
這種叙事,展現了編劇嚴謹細膩的心思和技巧。
比如,這部劇初看是告密者父女死亡謎團,随着案情發展,懸疑點繼續擴散,又跟銅料轉移有關。
而謎底,直到最後一刻才會全部揭曉,這就是懸疑劇的魅力。
最後,也必須再提一點。
《風起洛陽》并非沒有缺陷。
比如,懸疑點鋪陳的節奏太慢,需要觀衆耐下性子,仔細留意各種線索。
再比如,三位角色的表演風格不同,觀感有時會跳脫等等。但這些問題,都被這部劇的優點所掩蓋了。
因為,它不是一部為了追求流量而粗制濫造的劇,更不是為了爽而爽的熱搜劇。
在創作方面,它足夠真誠。
盡管有瑕疵,也不妨礙它是一部值得推敲的古裝懸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