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城牆博物館開放在即:打造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範本

南京城牆博物館開放在即:打造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範本

南京城牆博物館已經建成,開放在即。 2021名城會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南京12月16日電(記者申冉)16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1南京曆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下文簡稱名城會)上,當地文化部門負責人透露,曆時3年多打造的南京城牆博物館即将開放。作為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城牆專題博物館,該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設計,選址在南京明城牆下,以特殊形式“緻敬”環繞其周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的國寶級文物。

南京城牆始建于1366年,是現存世界最長、規模最大、真實性最好的磚石構造城市城牆。1988年1月,南京城牆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是南京體量最大的曆史文化遺産。

多年來,南京一直緻力于城牆的保護與更新。于三年前啟動設計、建設的南京城牆博物館以古城牆為依托,尋求曆史文物與當代保護之間的平衡,根據設計圖,該博物館外立面采用雙銀LOW-E中空夾膠夾絲玻璃幕牆,這也是國内首次将這一技術運用在大型玻璃幕牆上。周圍的環境直接映射到玻璃幕牆,古城牆、建立築亦虛亦實,交相輝映。

據悉,整個館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分兩層,最高處不超過12米,靠近城牆處則不超過7米。博物館整體布局呈L型,西側有三段反向攀升、長五十米的登頂坡道,坡道與中華門甕城遙相呼應,呈現出“近城低、遠城高”的高低錯落的動态感。主體建築以尊重古城牆為原則,突出城牆本身的同時,使其融入周邊環境,實作曆史與現實完美融合。

相較于傳統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有三大亮點:第一,南京城牆博物館的負一層展廳精選了700多塊牆磚,按照來源、磚文印制方式等特征進行分類,參觀者置身其中仿佛開展了一場古今對話;第二,負一層展廳設定了一個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盤,群眾可以通過沙盤清晰地看到南京城牆風貌,直覺地感受南京城牆魅力;第三,博物館搜集了百餘位專家、市民、遊客等不同人群的“城牆記憶”,并運用科技手段展示出來,市民朋友也可在開館後自主留言,加強人牆互動的同時,形成持續更新的“記憶”資料庫。

“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城牆本身成為聚焦的最大展品。”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基礎研究部主任周源博士表示,“城牆作為體量巨大的文物,具有極高的遺産價值,這樣一個大型的城牆專題博物館,可以展示更多城牆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城牆,熱愛城牆。”

此外,在2020年,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編撰出版了中英文書籍《中國明清城牆》,在國際文物保護領域獲得好評,成為展示和傳播明清城牆曆史文化魅力,助力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的又一重要成果。同時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積極尋求與專業國際文物保護機構的合作,于2020年成為中國首個ICOFORT(國際古迹遺址保護協會城防與軍事遺産委員會)團體會員。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還将承辦文化遺産保護的國際會議,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将共商城牆保護大計。

“通過設館列展,實作與城牆對話,加強城牆與人的有機互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城牆,打響南京城牆國際知名度,不僅是南京城牆博物館設立的初衷和使命,也是南京探索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路徑的重要實踐之一。”南京文化部門負責人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