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大多結局悲慘,如隋炀帝、秦二世、商纣王等人,或自殺或被人殺了,活下來的如李煜、宋徽宗等人,大多晚景凄涼,而溥儀作為亡國之君,他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
溥儀退位後,滿清貴族和大臣沒有遭受對手的殺戮和迫害,溥儀本人每年還能得到袁世凱的400萬大洋用于花銷。
400萬大洋,可以讓溥儀和家人衣食無憂的過完餘生。那麼400萬大洋,放到現在大約是多少錢?

溥儀是大清的末代皇帝,但他沒有掌控過大清,慈禧死時,溥儀才3歲,連話都說不全,更别談治理國家大事了,是以朝政由其父載沣代為治理。
載沣當上攝政王後,野心勃勃的想大幹一番,他先利用手中權力清除了袁世凱等絆腳石,但之後情況讓他始料未及,大清由于簽訂了很多損害國家利益的條約,這讓百姓大為不滿,各地反抗清政府的起義層出不窮。
載沣想要派兵鎮壓,但調不動袁世凱控制的新軍,為了維護滿清的江山,他主動請回了袁世凱,并将權力交給了袁世凱。
載沣隐退後,袁世凱掌控了朝中權力,但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這個消息讓大清陷入了恐慌之中,滿清的實際掌舵人袁世凱為了擷取更大的利益,一邊開始和革命軍和談,一邊逼迫隆裕太後讓溥儀退位。
這時候革命軍的實力較弱,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推翻滿清,是以他們也願意和袁世凱合作。同時隆裕太後又是個沒能力的女人,她能當上太後,主要原因是她是慈禧的侄女,慈禧為了增強娘家的影響力,也便于監視光緒,才讓她做了光緒的皇後,但由于隆裕沒有能力,是以慈禧和光緒都不喜歡她。
沒有了慈禧這個靠山,隆裕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局勢,是以面對袁世凱的威逼利誘,她也慌了,一時沒了主意,而滿清貴族和朝中大臣,要麼已經倒向了袁世凱,要麼為了自保而不敢替她出頭,隆裕太後隻能選擇讓溥儀退位。
最終已經商談,隆裕太後和袁世凱簽下了《清室優待條件》,袁世凱給予清室成員各種厚待和保障,進而換取溥儀的和平退位。其中根據《清室優待條件》的約定,袁世凱每年要付溥儀400萬大洋。
溥儀退位後,隆裕太後一直耿耿于懷,覺得大清亡在了她手中,覺得自己無顔去見列祖列宗,這讓她痛苦不堪,不久就病逝了。雖然隆裕太後不久就去世了,而袁世凱為了獲得好名聲,得到百姓和大臣的支援,也基本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給予了溥儀厚待,他每年會付給溥儀400萬兩大洋。
民國以前的大洋,現在一塊大洋可以換800元,民國時期的大洋,現在可以換400元,單純地用這種方法錯,袁世凱付給溥儀的400萬大洋,值現在的1.6億,這相當于一筆巨款,但這種算法并不合适,我們應該以大洋和現在鈔票的購買力來進行換算,這樣才能夠換算出400萬大洋的真正價值。
要想推算出400萬大洋放到現在值多少錢,我們可以根據糧價來推算,這最能反應出錢币的購買力。民國時期一枚大洋可以買30斤大米,現在一斤大米的價錢在2.5到3元之間,30斤大米的價格大約為80元,這樣換算下來,400萬大洋換成今天的鈔票,大約在此基礎上要乘以80,結果大緻為3.2億。
也就是說,袁世凱給溥儀的400萬大洋,通過根據糧食的購買力來換算,大約值現在的3.2億。
以當時勞工的工資來算,其實這筆錢的實際價值還要增加。民國初期,勞工的工資大約在5到10銀元之間,現在勞工的月工資可以達到5000元作用,這樣算下來,一塊大洋的價值可以換算成現在的800元左右,而袁世凱給溥儀400萬塊大洋的價值要在3.2億的基礎上還要增加一倍,可以得到6億左右。
怎麼算,這都是一筆巨資。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荊城後,這筆錢就削減成了50萬英兩,但沒多久,這筆錢就斷了,民國政府不願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