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薪五萬,我依舊是個月光族”

說起月光族,大家印象中大概都是每個月工資緊巴巴,但交完房租,還要吃喝玩樂享受精緻生活的人群。

事實上,如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高薪月光族”。他們月入五萬甚至更多,但是仍然賺多少,花多少。

今天我們找到了其中三位來聊聊,為什麼高收入的他們,仍然甘心當一個月光族?他們的錢,都花去了哪裡?

“和前任分手後,

我迷上了放肆花錢的快樂”

Paul 月薪5萬+

我是一名30歲的程式員,算是真正的月光族,雖說不是0存款,但是從前年至今,我結餘下來的錢也不超過5萬。

真正開始變成月光,是從前年開始的。

那幾年網上讨論程式員的風向變了,說程式員是會賺錢的潛力股,雖然不浪漫,但是“靠得住”,适合談戀愛。可能因為我工作忙,再加上确實大多數程式員都不太擅長和人溝通,是以對我而言,談戀愛一直挺難的。

前年我朋友給我介紹了個女朋友,是他剛念大三的師妹,我們後來在一起了,像做夢一樣。那時候我的月薪還沒到5萬,但也大差不差,因為她還在念書,是以大部分的戀愛開銷都是我來。

談戀愛的那半年,花錢真的很兇。基本每個周末,我們都去别的城市玩,每半個月我都會送她包,每個禮拜都送她化妝品,還會給她買衣服,去我之前沒體驗過的人均1000元的餐廳吃飯,慶祝戀愛一個月的紀念日。

她的消費觀就是有多少花多少,活在當下,和我在一起之前,她的生活費基本月中見底,靠花呗撐着,有了下個月的生活費再補上個月的欠債。和我在一起之後,她花錢就更肆無忌憚了。

我從畢業開始攢的錢很快就花完了,我當時也沒覺得什麼,初戀嘛,再加上我們倆社會身份的差異,我的想法很單純,她開心,我也就開心。而且當她帶我和她的朋友吃飯,她朋友感歎“你男朋友對你太好了”的時候,我的虛榮心也有被小小滿足。

我可以确定,她絕對不是那種拜金的女生,因為她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給我買衣服,送禮物,雖然禮物價值不一定對等,但有這份心就很好了。

半年之後我們分手了,她提出的。說實話,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分手,她隻說沒那麼喜歡了。分手之後我抑郁了大半年,那段時間我瘋狂地和朋友喝酒,瘋狂加班,賺更多錢。

雖然分手了,但前任的消費觀還是給我留下了影響——及時行樂最重要,是以我當時覺得,如果自己特别努力地賺錢,就能通過花錢換來特别多快樂。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拼命尋找花錢的地方。

以前舍不得買的昂貴遊戲裝置,買;舍不得租的大房子,租;舍不得吃的餐廳,吃。分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月租4000多的合租屋裡搬了出來,換了間月租12000的一房間。

後來這些逐漸滿足不了我花錢制造快樂的需求了,我就開始研究新的花錢方式,比如和朋友整了個樂隊,買昂貴的裝置,有一天在B站上看到個海缸養魚的視訊,一下子心動了,就在出租屋裡開了個大海缸,養魚。

偶爾也會有點焦慮,但後來覺得,太焦慮反而更難感受到當下的快樂。

我現在也不指望談戀愛了,一是覺得那種開心真的沒有自己花錢來得純粹,二是以我這個年紀沒有存款的條件,在戀愛市場上挺沒競争力的。

我媽上個月給我安排了相親,和她前同僚的女兒。兩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媽提到我的收入,能明顯感覺到對面叔叔阿姨臉上的笑容和滿意,然後阿姨問我有多少存款,我說也就幾萬吧,當時我媽和他們都傻了,連我媽也從來不知道我的财務狀況是這樣的。

後來我媽找我談了一次,意思是我這個年紀需要有存款和抗風險的能力。但對我來說,她和我爸有充分的抗風險能力,我不需要承擔他們的風險。月薪5萬以上的月光,在很多人眼裡可能很不可理喻,不靠譜,但我覺得隻是每一個人能讓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不同,我恰好選擇了這一種而已。

“我朋友攢錢付首付,

我攢錢買愛馬仕”

Catie 月薪5萬

上大學時,老師在營銷課上,給我們看過《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那部電影,說實話,我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那種人。

我現在每個月全職工資+兼職外單,收入有5萬左右,存款毫不誇張,幾乎是0。每個月拿到工資的那一刻,我把一半的錢拿來還上個月的信用卡賬單,剩下的一半清空備忘錄裡的購買清單。

我真的是一個購物欲非常旺盛的人,喜歡奢侈品,但不限于奢侈品。貴的包包,衣服鞋子,周圍人有的我也一定都要有,小東西我也買,一年前我迷上了盲盒,單月最高記錄買了400多個,花了大幾萬。

我有好幾張信用卡,有一次發完工資和相同崗位的同僚出去逛街,一陣大買特買之後,讓同僚陷入了我到底賺多少錢的懷疑,這事還鬧到了上司那裡,她們背地裡說上司偏心我,我的薪酬肯定和她們不是一個量級的,不然怎麼敢這麼肆無忌憚地花錢。後來我上司和她談過後,辦公室的風言風語又變成了我家有礦,我家是開連鎖火鍋店的,我最近找了個富二代……一周能聽到好幾個版本,把我整得跟個神秘人一樣。

我始終覺得喜歡買東西不是什麼錯,這麼努力賺錢,不就是為了買喜歡的東西,過想要的生活嗎?

我之前的一個男朋友,因為我太愛買東西和我分手了,他覺得我對未來沒有規劃,又把問題上升到“我沒有把他作為人生規劃的一部分”,是以覺得我不是一個合适“持家”的人選,我白眼都要翻到天上了,都什麼年代了,持家還是女性必備的特質嗎?我果斷分手,繼續買買買了。

我也不是沒攢過錢,除了剛畢業的那一會兒,之後所有攢錢,都是為了能買更貴的東西。周圍好多女生都在攢老家的首付,想買一套房子,我唯一克制買東西的那兩個月,是為了臨近聖誕的時候能送自己一個愛馬仕。

上半年我被觸動過一次,當時陪我姐們回老家,因為疫情我也沒回去過年,于是趁着疫情有點好轉我們就各請了一周年假,一起搭伴回家看看。

後來有一天她讓我陪她去看房子,我懵了,和她開玩笑說,你都要買房了?她雲淡風輕地說,已經買完了,這次回家就是弄房子的事。

當天我陪她去了新房子,是在我們老家市中心的一個小區,她的開心從踏進空房子起旁人就能感受得到,在房子裡四處轉着看。後來我們在客廳的落地窗前坐了下來,她說以後幹得不爽了就回家,把爸媽接來住。

那是我第二次審視自己的消費觀,第一次是那段戀愛分手的時候。當我回到工作的城市,看着出租屋裡自己一櫃的包,一櫃的衣服,不禁反思,我和那個女生情況很像,工資、年齡、家庭背景都差不多,人家的錢換了一套首付,我的錢卻隻換來了這些。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攢攢錢了。

後來的三個月我短暫地嘗試了攢錢,卻以失敗告終,就像減肥一樣,你出門的時候下定決心,但看到午飯的炸雞火鍋就前功盡棄了,我每次路過商場櫥窗,就是這樣的感覺。

我現在的目标是找個人來限制我,看看自己能不能改——肯定不能和爸媽說,我一直告訴他們自己是有存款的,不能讓他們擔心。我甚至有點想和前任複合,希望在一個人的限制下,我能有所改變,五年之内也給自己攢一套首付吧。

“投資自己的月光,

那能叫月光嗎?”

小唐 月薪5萬

我是自己開店的,純利潤差不多每月五萬左右。但是我的存款從去年年初至今都是一個定額,沒有變過。

我周圍有很多享受生活,有生活品質的朋友,衣食住行絲毫不馬虎,換來的是所謂的精緻和體面,在他們身上你能很清楚地看到錢花在了哪裡。

我每個月的花銷比他們更多,但我生活開銷比較尋常,大部分收入幾乎全都用在投資自己了,比如上課、健身、考證。朋友管我叫報課狂魔,可以說,我的安全感,都是一直在學習和進步給的。

我今年27歲,趕上了一波創業的風口,我一直覺得自己能有今天,運氣大于實力。去年剛開店的時候,我每天早上起來就開始自我懷疑,一方面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懷疑,如果自己不進步的話,還能繼續多久。當店鋪生意轉好之後,我的心虛更是大于成就感的。

人可能都會碰到一個節點,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而變得驚慌,我就是從某個早上開始的。

那天我起床後,一上午什麼都沒做,隻在各大平台瘋狂地、沒有方向地買能豐富自己知識儲備的課,文學的、曆史的、經濟的,都買。從那天開始聽,開始學習。

後來這兩年,我幾乎全部的收入都花在了豐富自己這件事上,當然也包括一些硬體方面的提升。我試着考一個學位,因為我是個一般的大學,開店也和自己的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是以就想修一個偏經管類的學位,花大價錢報了一個年包的考研班。但因為還要顧着店裡,去年上完了一年也沒考上。

我還給自己報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課,比如覺得應該學一樣樂器,就報了一年的架子鼓課;覺得應該自己做飯,就找了一個廚師作私人教師,也是一年好幾萬的那種。

去年年底,我一個朋友見到我說,你咋胖成這樣,于是第三天我就去報了一整年的私教課,一個月四千多,一年大幾萬。

是以我每個月的收入基本都交代在各種各樣的課程上了,如果學的是一門對我有用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裡,我就能稍微平複一下自我懷疑和安全感缺失。

周圍很多人也會質疑,這麼傾盡所有來學習到底有沒有用。我不能說百分之百有用,但是真的感覺到自己在變好。先不說知識的豐富度,至少做菜這些生活技能突飛猛進,也确實瘦下來了。

我從來不覺得這種月光是盲目投資自己,而是在投資更适合我的生活。

我思考過,存款不夠也會帶來安全感缺失,但投資自己這件事是有時效性的,再過十年,我還是能賺錢;但那時我再去學一個東西,一定沒現在學得快。想到這裡,我就釋然了。

現在除了必要的生活開銷,我的錢幾乎還是都花在提升自己上,不過已經不單單局限于能力了,也會花錢提升自己的眼界。

還是那句話,錢沒了可以賺,但是自己成長的時間,過了就過了,回不來的。

采訪:PP

編輯:萊斯利

“月薪五萬,我依舊是個月光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