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争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次戰敗更是标志着洋務運動的破産。

可以說,北洋水師雖然戰敗了,但是,這段曆史中,有太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了,這其中,很多故事的悲壯不親臨是無法感受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英勇殉國前後,軍隊曾發起過一次曆史上罕為人知的悲壯的反擊戰。然而,參加反擊的軍隊,不是當時的北洋海軍,而是丁汝昌的“親兵”。

當年,他們都是從丁汝昌的故鄉安徽,追随老提督南征北戰的“元老”們。在北洋水師的隊伍中,更是充當着“陸戰隊”和“憲兵隊”的角色。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話說,在北洋水師千鈞一發即将覆滅的最後關頭,這些淮軍最後的将士們,在沒有軍艦的情況下,登上了小船,勇敢地劃向日軍當時占領的龍廟嘴炮台,以自己的肉身之軀,發動了壯烈的“自殺性沖鋒”。

在1895年,日本出版的《日清戰争實記》中,也曾詳細地記錄了這将近兩百人的小部隊,最後壯烈的戰鬥場面。雖然,隻有兩百人的小沖鋒隊,卻在沖鋒的緊要關頭,将日本軍隊打的一團糟,憑借着心中的家仇國恨,将日本軍隊一度打散、打亂,使其在混亂中節節敗退。

雖然,他們手中的武器落後至極,但是,中國戰士的英勇卻遠遠超出了日本官兵們的想象。其中,一名中國戰士居然隻身一人,沖進了日本軍隊的師團部指揮所英勇殺敵。由于,參戰人員實在少的可憐,就算是以一當十,也敵不過日軍的千軍萬馬。

最終,這支陸戰隊漸漸的戰鬥力不支,之後,殘餘的人員被壓制到了海邊,很多士兵知道無法幸免之後,紛紛選擇跳海自殺了。直到最後,在這場沖鋒戰役中,這批士兵無一幸免,全部戰死沙場。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改革開放以後,當威海市在房地産建設時期,大力開發龍廟嘴的時候,施勞工員在海灘上,竟然發現了大量的人骨和鏽蝕的作戰武器。曾經的戰鬥與當時中國士兵的壯烈犧牲,在世紀之交的現代人面前得到了證明,哪怕隻是遺骸,當年戰場上的壯烈場景,依然能通過遺骸讓世人感覺到身臨其境。

這樣一批中國士兵,當初,都是為了追随丁汝昌而走出大山,參加了國家軍隊的。按照當時的道德觀,在北洋水師岌岌可危之時,他們大可以選擇離開,因為,說到底他們并不是朝廷欽點的軍隊。但是,作為丁汝昌的親信,恩主有難,即使粉身碎骨他們也義不容辭。

最終,他們選擇了與自己的恩主共患難,這份胸懷真的是可悲可泣。其實,在這場戰役中,除了當時親兵一樣的人物,選擇與恩主共患難,還有一群看似對于戰場微不足道的人,也為了追随自己的“恩主”,做出了難以置信的舉動。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這些人就是北洋官兵們的妻子。

當自己的丈夫戰死沙場,靈柩被送回故鄉之後,這些戰士的妻子們,紛紛做出了和當年老淮軍妻子們一樣的選擇,那就是:自殺殉夫。

福州曾有“近代海軍軍官搖籃”的美譽,著名作家冰心的老家就位于福州,冰心幼年曾生活于此。但是,福州也是當年令冰心一家極度恐懼的地方,因為在那裡,冰心的母親差點殉情,冰心的命運軌迹,也差點在那裡被改寫。

雖然,福州離當時北洋水師的主戰場相隔千裡之外,但是,在甲午戰争結束之後大量的海軍軍官戰死沙場,這也導緻福州大部分的軍屬都成為了烈屬。當烈士們的遺骸,被送回故鄉的時候,整個福州城内披麻戴孝、哭聲滔天。

雖然,并沒有接到自己丈夫的死訊,但是,冰心的家人卻驚恐的發覺,冰心的母親在身上暗藏了一塊鴉片,并且,早已在心中按下決心:一旦聽到自己丈夫的死訊,立即自盡毫不遲疑。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當時,冰心的父親任職北洋水師裝甲巡洋艦來遠号大副一職,名叫謝葆璋。在戰敗之際,謝葆璋僥幸生還,是以,冰心的母親才沒有殉夫,否則,作家冰心的人生軌迹,隻怕在童年就會被改寫了。

在無數的史實中,殉夫的中國女性,她們用行動告訴世人:看似文弱的外表下,其實,擁有着的是一個無比堅定的内心。是以,這些人若是心意已決,沒有人能阻攔她們的決定。在選擇自殺殉夫的北洋水師烈士們的妻子當中,最為感人至深的,要屬提督丁汝昌的妻子魏夫人了。

當時,魏夫人年僅45歲,到現在,丁汝昌與其夫人的合葬墓,還可以在故地安徽無為縣嚴橋鎮找到。很多現代人看來,殉夫的做法,是中國傳統中最為陳舊的陋習,應該徹底的剔除才行,可是,殉夫這樣的做法,卻也有着感人至深的另一面。

即使在禮教盛行的中國傳統社會中,選擇以死殉夫的妻子也是不多見的。尋常百姓家的丈夫去世,妻子會留下來贍養年邁的公婆,并撫養年幼的孩子。但是,當年北洋水師的老淮軍們戰死後,他們的妻子卻大多沒有選擇這樣做。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其實,在清朝晚期,軍人的社會地位還是很卑微的,參軍也并不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當時的安徽,是貧苦之地,是以,從那裡走出去的兩淮子弟,也就具備了古代秦兵一樣耐苦戰、不怕死的品質。就是這樣的品質,使北洋水師有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強将。

雖然,他們最後敗落了,可是,這一幕幕悲壯的戰場史實,都是兩淮子弟們保家衛國的真實寫照。這其中,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就是大多數的兩淮子弟選擇參軍,是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糊口,不得已才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因為,當時北洋水師對官兵的待遇,相對來說還是不錯。

是以,很多官兵之家,都是因為一人參軍而讓全家老小過上了小康生活,甚至,惠及鄉裡。因為這樣的貢獻,使得當地海軍家屬的社會地位遠遠高出了普通老百姓。而在老淮軍的傳統中,更是以官兵戰死沙場為榮為傲,視為光宗耀祖的幸事。但是,這一切卻都是用丈夫們的鮮活生命換來的。

北洋戰敗,中國人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甚至,還有大量女人為其殉葬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淮軍的妻子們對自己的丈夫有着獨特的、無比深厚的感情。選擇殉夫,自然也是忠貞的妻子們為了表達對死去的丈夫的無比思念與崇高敬仰。

參考資料:

【《清末海軍史料》、《血火考場:甲午原來如此》、《日清戰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