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在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中名将輩出,那麼,誰才是其中最厲害的那一個?

這個說法就多了,有說是商末的姜太公姜尚,說他七十多歲還在河邊釣魚,但是,一出山就助武王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國祚;有說是戰國的白起,說他為秦國開疆辟土,一生無敗績;也有說是漢初的韓信,說他助劉邦奪得半個天下,功績無人能敵......

當然,還有句出處不詳的話,叫做“王不過項,将不過李”不過,這句話說的太死,很多人是不同意的,但是,它至少說明了句子裡的這兩個人,在民間是有一定地位的。

那麼,這幾個分别人是誰呢?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對中國曆史略知一二的人,看到話裡的前半句,可能馬上就會反應過來。“王不過項”說的不就是項羽,因為中國曆史上姓項的名人實在不多。可是,看到後半句,便有人躊躇了,這個“李”究竟為誰,李廣?李世民?李靖?

都不對,它指的是唐末的一個骁将,叫:李存孝。地位在民間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使8百斤的禹王槊,人稱“飛虎将軍”。

說這個人之前,我們先看一則近年的新聞。根據,某家媒體的報紙報道,在山東和江蘇交界之處的馬陵山區,有一大一小的兩個腳印。這兩個腳印為當地的一個景點,每天慕名來此觀看的人絡繹不絕。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腳印究竟有何稀奇?竟引得如此多的人前來一探究竟。

原來,根據當地傳說,唐末第一名将李存孝年少之時,曾在此地放過羊。當時,他還不叫李存孝,而是叫安敬思。傳說,某日他在放羊途中忽遇一隻老虎,要是普通人見了此景肯定是吓得腿都軟了,可是,安敬思卻不是如此。

他見了老虎,心裡一點不慌,反而想到:“這老虎在此地作惡多時,鄉人深受其害,我不如順手做件好事,把老虎給打死。”要說,這唐末第一猛将真不是吹的,最後,老虎還真就被他三五拳打得沒了氣息。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說到這裡,我想人們最關心的還是那兩個腳印,究竟是不是李存孝當年打虎留下來的?

不着急,這裡我們先留下個懸念,待會再說。

話說,這打虎的場景,恰好被隔着一座山頭的李克用給看到了,見他年紀輕輕便如此英雄,遂将其招入麾下。

那麼,李克用是誰呢?

他乃是當時橫行四方的河東節度使。

唐末時期,皇權衰微,藩鎮林立,這些藩鎮之主大多聽調不聽宣,甚至,互相攻伐,以擴張地盤。而李克用,便是這樣一個藩鎮首領,他雖名為節度使,實際上,卻宛如一方諸侯,權力無邊。這期間,他曾剿滅黃巢軍,收複長安;擊敗關中軍閥,與朱溫對峙争霸......

安敬思入伍之後,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戰功。而李克用見他如此骁勇,遂收他為義子,并給他取名為李存孝。民間傳說,李克用一共有十三個兒子,時人呼為十三太保,而李存孝正好排名第十三位,但是,卻是十三個人當中最有名的那一個。

這裡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有時也特指第十三位義子李存孝。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李存孝的勇武堪比秦時的項羽,從他打虎故事中可見一斑。

他常年在軍中擔任先鋒,不避刀劍,所過之地無人能敵。許多敵人光是聽到他的名字,就吓得開城門投降了。演義裡說他最厲害的一仗,曾帶着十八名騎兵攻破長安城,把黃巢的十萬兵馬打得是潰不成軍,連當時武功天下聞名的王彥章,都是他的手下敗将。

不過,到了後來,他與李克用的另一個兒子李存信鬧了沖突,使得李克用便不再像以往那樣信任他了。話說,這李存信雖然名為“存信”,然而,為人卻無絲毫的信義可言。由于,李存孝多年來戰功卓著,深得李克用的厚愛,于是,李存信便暗生妒意,開始向李克用誣告說李存孝想謀反。

而李克用也是一個不分忠奸的傭人,聽了他的話未仔細探查便信以為真了。

不多時,竟派兵攻打李存孝,經過一番征戰之後,李存孝兵敗被俘。話說,在乾甯元年(894年)3月,李存孝登上城樓,哭着對城下的李克用道:“兒蒙王的大恩,位至将相,難道願棄父子關系而投仇敵?這是由于存信誣陷的緣故。希望能活着見王,說句話就死。”

李克用很感傷,派劉氏入城慰谕。劉氏帶李存孝回來,他磕頭請罪道:“兒于晉有功而無過,之是以至此,是存信的緣故!”李克用呵道:“你寫給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毀謗我,這也是李存信逼你幹的嗎?”最終,李存孝遭受了車裂之刑,被大卸五塊,時人無不歎息。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傳說,死前的時候李存孝心想:“反正自己已經到了這般地步,肯定是必死無疑,如果,再苦苦掙紮,又有何益?與其活受罪,倒不如早解脫,了卻一切。”

于是,他對李存信說:“四哥,咱兄弟倆到了這種地步,什麼也不用說了。但是,你這樣是弄不死我的,也沒法向父王奉命。我和你說,‘如果你想車裂死我,那辦法隻有一個,就是挑斷我的手筋腳筋,讓我的手腳無法發力;打碎我的膝蓋肘骨,讓我四肢無法相連,再用五馬之力,才有可能将我弄死。你我做了這麼多年兄弟,看在弟弟的面上,給我個痛快吧。’”

聽到李存孝這麼說,李存信點點頭,并依樣照做了。這次,五馬齊奔,終于将李存孝徹底分開。一代名将、天下無雙的十三太保,就此含冤殒命。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将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将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将,但是,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

而李存孝死後,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終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然而,明眼人可以看出,關于李存孝的記載,确實是有一些不實之處。這其中,就有很多誇張的戰例,都來自所謂的野史或傳說。不過,他的事迹能在民間被人們如此吹捧,也表明他在當時确實不是一般人。

此人堪稱李元霸第二,能力可以與項羽比肩,至今在石頭上留有腳印

這裡,再回到我們前面的那個疑問,這兩個印究竟跟李存孝打虎有沒有關系?

按照我個人的推斷,關于這兩個腳印的故事,估計就是當地人為了招攬遊客而強行附會上去的。且不說腳印,這種東西在自然條件下究竟能不能留存這麼長時間,光是翻一翻曆史書,就能看出端倪。

史載李存孝是代州人,代州在哪?在山西。而前面也說了,将李存孝收入帳下的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河東為哪?也是山西。當然,李存孝打虎之事,曆史上确有提到,但是,再怎麼樣,打虎的地方也隻能是在山西某地,而不是在山東與江蘇交界的馬陵山。

據說,在全國各地,像這樣的“李存孝打虎之印”還有很多。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卷五十三·唐書列傳五》、《新五代史·李存孝傳》、《新五代史·唐本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