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後宮詞》中留下千古名句:“可憐紅顔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但那個至高無上的“至尊之位”隻有一個,也就是說皇帝的諸多皇子中隻有一人能夠登臨帝位,是以曆朝曆代的“奪嫡之戰”都是兇險至極,成功了就是天下之主,失敗了就有可能面臨殺身之禍!
皇子之間沒有親情,隻有純粹的利益糾紛,充滿爾虞我詐!
是以說生在帝王之家未必就是一件好事,這個道理就連不到十歲的稚子都懂!
五歲的王爺
據《南北朝史》記載:南北朝中南朝以劉宋朝為始,因開國皇帝姓氏為劉而得名劉宋朝。劉宋朝曆經九帝,享國五十九年,是南朝國力最強,疆域最廣,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王朝!
劉宋朝傳至第五個皇帝,也就是宋孝武帝劉駿那一朝時,出現了一個五歲的王爺,名為劉子鸾。
劉子鸾生于公元456年,他是宋孝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劉駿的表妹殷淑儀。
劉駿與其表妹青梅竹馬,感情極深,在他繼承帝位後,立即将表妹接入宮中,兩人生下一子,是為劉子鸾,出于對表妹的寵愛,劉駿也将他們的兒子劉子鸾視若珍寶,寵愛程度遠勝其他皇子。
大明六年,也就是公元462年,殷淑儀因病逝世,劉駿痛不欲生,追封其為貴妃,此後他将對表妹的愛全都轉移到劉子鸾身上。
當時劉子鸾年僅五歲,就被劉駿封為新安王,此後又曆任南徐州刺史、南琅琊太守、中書令、司徒、撫軍将軍、青冀二州刺史等職,可以說是“位極人臣”。
當時想要晉升的大臣都會想法設法讨好劉子鸾,隻要劉子鸾開心,升官發财指日可待!
惟願來生不入帝王家
雖說曆朝曆代沒有明确的規定皇子幾歲封王,但一般都在十五六歲,最早也不會超過十歲,因為十歲之前是皇子接受教育的時期。
這期間一般不會封王,是以劉子鸾這個五歲的王爺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足以可見劉駿對其寵愛到了何等程度!
當然,劉子鸾自身也很出色,天資聰穎,聰明伶俐,年紀雖小卻有一國之君的氣度,反觀當時的太子劉子業,資質平庸,不堪大用。
是以劉駿早有廢掉劉子業改立劉子鸾的想法,但由于劉子業乃是嫡長子,劉駿一時也沒有好的借口廢掉劉子業,事情就此耽擱下來,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劉子業雖資質平庸卻是心智健全,他知道劉子鸾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是以對他極其痛恨,時刻謀算除掉劉子鸾。
公元465年,宋孝武帝劉駿駕崩,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太子劉子業繼承大位,是為宋前廢帝。
劉子業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除掉心腹大患劉子鸾,當時的劉子鸾還不到十歲,一起被處死的還有劉子鸾的同胞兄弟劉子師。
劉子鸾年紀雖小,卻早已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是以當劉子業的诏書頒布時,他“從容赴死”,臨終之際留下一句話“惟願來生不入帝王家”!
一句話道盡帝王家的辛酸與無奈,十歲稚子能有如此見識也是頗為不俗,也是以這句話成為千古名言,至今仍被時常提起。
小結:
自古以來,至親反目,手足相殘最為殘忍,但這在帝王之家竟然成為常态!
胡亥奪嫡殺盡兄弟姐妹,曹丕奪嫡,逼的曹植寫下《七步詩》,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千古名句,李世民奪嫡經過“玄武門之變”,也是手足相殘,“九子奪嫡”使得身為千古一帝的康熙都無可奈何,類似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幾乎曆朝曆代都有發生!
曆史是個輪回,現在社會雖沒有帝王之家,卻也不乏豪門望族,而這些豪門望族中繼承人争奪家産的激烈程度,恐怕不亞于封建社會中的皇子奪嫡。
是以我們不要總是羨慕那些豪門的富家子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羨慕他的财富,他卻很有可能羨慕你能擁有溫馨的親情。
人生匆匆幾十年,錢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花就行,豈能因為錢财破壞家人之間的感情?
參考資料:《七步詩》《後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