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1935年,中華大地正在面臨日寇的侵略危機,東三省業已淪陷,華北岌岌可危。而在東京卻掀起了一陣“尊孔”之風。儒教大會、祭孔、蓋孔廟……甚至還把明德中學的校長孔昭潤請去“壓陣”。1937年,末代“衍生公”孔德成寫了一首歪詩,鼓吹“中日同文同種”,寫了什麼“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這樣的“大作”來。

看着這個莫名其妙的情況,蔣介石可能已經回想起曆代衍生公屢次投敵的丢人曆史。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自宋仁宗寶元年間(1038-1040)衍聖公府開府後,孔府是金人來了投降金人、蒙古人來了投降蒙古人、對李自成高呼“永昌皇帝萬歲”、滿清來了投降滿清、德國人來了把威廉二世的畫像迎進了孔府、袁世凱複辟就造勢稱“早日登極,以慰民望”、張勳複辟就稱”普天同慶”。

是以蔣介石還是做了一個英明的舉動:把末代“衍生公”孔德成逮到重慶來,免得又投降。但蔣公仍然失算,留下來看守孔府大院的孔令煜在曲阜大宴賓客,請了一堆侵華日軍。當然這些日軍對“聖裔”那真是太客氣了,孔令煜要是坐下座,甭管什麼少将中将,恨不得站起來吃飯。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孔令煜1944年

在這表面的客氣背後是尖銳的殺氣,日本兵把孔府裡裡外外包圍的死死的。孔令煜也算是“無奈”,隻能“追随祖先的腳步”,寫下了《複興東方文化擊滅宿敵英美完成大東亞聖戰》這樣的“大作”來,稱:“友邦日本……既著先鞭,我國當策後效,以與共存共榮。”、“适值參戰朝廷之時,定能與友邦為一體”。1943年,孔令煜發電文恭賀汪精衛“還都三周年”,電文肉麻至極,難以細讀。

蔣公真是失算了,當初應該把孔府的人裡裡外外都給“請”到重慶來。孔府後人做漢奸,傳承千年的“忠孝節義”輕易的被天下讀書人的“道德牌坊”自己丢棄,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七十六代家奴,二十五朝貳臣。難怪網際網路上對衍生公一系有這樣偏頗的評價,但是并不能否認的曆史事實是,孔府在中國存近上千年,似乎并沒有對曆史進步作出什麼貢獻,反而惡行累累。

曆代“衍生公”膝蓋比較軟,鞭子卻比較硬,對待普通的勞動人民那是毫不手軟。

史學家往往将孔府定義為“中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貴族地主莊園”,經過近千年的經營,孔府擁有橫跨五省上百萬畝的土地。“衍聖公”通過朝廷的賞賜、土地兼并等途徑在近千年的曆史中積累了龐大的家族财産,為了将這些财産保值,孔府家主“不得不”選擇投降每一位可能的新統治者,以此保證自己家族财産的延續,這就是衍聖公投降背後的經濟動因。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孔令贻1910年

為了管理龐大的家族産業和田莊,孔府本身就是一個微型的“小政府”,按照朝廷六部的模式設有三堂六廳,其對族人、佃戶等的管轄權甚至超過了地方政府,擁有審判權、逮捕權等等。甚至曲阜縣的地方知縣一直從唐朝開始就由孔家人擔任,即便到了清朝乾隆時改變了成例,但地方官的權利仍然在孔府之下。

是以,孔府實質上是一個淩駕于地方權利,獨立于中央權利之外的“小王國”。其下屬的佃戶如同奴仆一般,受到了極大的壓迫。高王淩教授研究結果稱,近代地主的地租剝削率實際上在30%左右,而孔府的剝削率則大約在百分之五六十,同時還需要承擔政府規定之外的徭役雜稅負擔。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重讀地主史:孔府裡的租佃鬥争》一文中指出“孔府‘小社會’裡的租佃關系,明顯較與之相對應的外部大社會裡的租佃關系要緊張許多……簡而言之,孔府的佃戶們所面對的,不是什麼單純的大地主,而是一具政治怪獸。”

在特殊年代,學者們還寫下了很多具有深刻批判意義的文章。《鐵證如山—從孔府的罪惡看孔孟之道的反動本質》一文指出:“孔子的‘仁’和‘德’是施于奴隸主的,而對于廣大勞動人民來說從來都是缺德無仁,有的是血腥的殘害和屠殺。”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左起為時傳祥、孔繁森、鄧稼先

不過,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孔子後代對曆史做出的貢獻。我們固然要看到衍生公毫無忠貞、淩虐百姓的一面;也要看到孔家後人中出了一些英傑,對曆史做出過相當的貢獻。

孔繁森,孔子第74代孫,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在出發援藏之前他請人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為西藏人民鞠躬盡瘁服務15年,卻因車禍不幸去世,享年50歲,他的遺物中也隻有兩件:8元6角錢;發展西藏阿裡經濟的12條建議。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孔繁森代表的,同樣也是孔家的後人的精神風貌。

除此之外,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孔伯華、演員孔祥德、世界知名鋼琴家孔祥東、開國中将孔從洲、世界知名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圍棋九段國手孔傑……這些孔家後人在各行各業都在做出自己的貢獻。

把德皇畫像迎進孔府、鼓吹中日親善,衍聖公的膝蓋為什麼這麼軟?

晚年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是以說是這一脈的人本性便壞嗎?我不是這麼覺得,隻不過衍生公這一個帽子扣在任何人的頭上。世代延續的顧慮、家族的利益、傳承千年的财産、為天下讀書人守住文脈的道德牌坊,當一切的一切壓到你的身上的時候,你是否會變了初心呢?

就好比投降日軍的漢奸孔令煜和為人民服務的孔繁森,一個遺臭萬年,一個流芳百世,血脈真的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差異嗎?肯定不是的。是以,衍生公一脈如何人們可以自由評價,但其支系龐大,也難以定論。

我們應該從衍生公的案例看到的是,當權力一旦失去了管束、腐敗一旦有了土壤,即便他是被冠以“衍聖公”的名号,即便他是孔聖人的後代,即便他是全天下讀書人的“道德牌坊”,他的道德也很容易被敗壞。

我們要避免的,是再出現一個像孔府這樣的特權階層,而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的,是“衍聖公”,但非孔家後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