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大清朝,這八國分别是: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衆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大日本帝國(日)、意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這八個國家前七個傳承到現在,唯獨奧匈帝國不在了,它到哪兒去了呢?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奧地利帝國鼎盛時期,淩駕于普魯士之上,能左右德意志統一和意大利統一步伐。奧匈帝國領土面積約67.66萬平方公裡,歐洲第二,僅次于俄國。人口達到5280萬,歐洲第三,僅比俄國和德國少。奧匈帝國綜合國力,在歐洲大概是第五位,排在俄國、德國、英國、法國之後,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強多了。

1800年前後,奧地利帝國與拿破侖的法軍鏖戰十幾年,最後拿破侖流放,奧匈帝國屹立不倒。真正影響到奧匈帝國實力的因素,是意大利與德國不受其控制。

1859年的奧薩戰争,奧地利帝國喪失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奧地利曆史領土。1866年的普奧戰争,奧地利被排除德意志邦聯之外。随着德國和意大利的統一,奧地利失去全部在中歐的勢力範圍,進而隻能轉向巴爾幹半島,與“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來一争高下。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以上是奧地利帝國的外患,這個帝國内憂同樣嚴重。奧地利帝國境内少數民族多,而且都有獨立的傾向,我們來看看民族構成。

奧匈帝國的民族結構非常複雜,第一大族是奧地利的德意志人,僅占24%,第二大族是匈牙利的馬紮爾人僅占20%,剩下的按比例從多到少是捷克、波蘭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尼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意大利人等。

奧地利人要安撫其他民族,首當其沖是匈牙利人,這個民族實力僅次于奧地利人。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1867年,奧地利帝國開始了他們的折衷方案,奧匈二進制帝國正式成立。匈牙利不獨立了,而是提高到王國地位,享受财政、行政、人事和民族自決上的一切特權。

奧匈帝國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皇帝的中央政府,前兩個本地政府掌控實權,皇帝的中央政府有點像聯合國,主要負責對外的軍事、外交、貿易。

最緻命的一點,奧匈帝國的軍隊,也是以民族為機關的,比如奧地利皇家禁衛軍就是奧地利人,匈牙利王家警衛軍是匈牙利人,其他各種部隊也都帶着民族字首。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整體上來說,奧匈帝國建立後,匈牙利人在對外擴張時搭了奧地利的便車,但内政上有保持自制。奧地利則勉強維系帝國統一,是名義上的統治者。

奧匈帝國在清朝有一塊租借,就是天津的“奧租界”,建築物全是模仿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而建造的,不知道當時來的軍隊是否也以匈牙利人為主。

一戰開始後,奧匈帝國與德國和意大利是盟友,被英國、法國、俄國從東西夾擊。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奧匈帝國語言文字并不統一,有一場大戰找了20多個翻譯才把事情說明白,當戰争進入白熱化,新兵們根本聽不懂其他族長官在說什麼。雖然奧匈帝國裝備不錯,單兵素質還很可以,但合在一起就是一盤散沙。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以今天來說,奧匈帝國瓦解成10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以及三個地區:分别被波蘭、羅馬尼亞、意大利占據。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多民族國家,如果各民族沒有文化認同感,連語言文字都不一樣,是很容易散夥的。秦始皇打下的這片基業,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才確定了後世對大一統的認同。

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奧匈帝國已經瓦解,領土遍布13個國家

奧匈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卡爾一世,流放到葡萄牙屬馬德拉群島,後來在那裡去世。馬德拉島距離非洲大陸600多公裡,距離葡萄牙本土800多公裡,地理上是非洲附屬島嶼,真是插翅難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