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娶女嫁,姻緣美滿。一段美好的姻緣一直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而郎才女貌,門當戶對,似乎也成了姻緣美滿的代名詞。英俊帥氣的男子與溫婉可人的女子翩翩而立自成畫卷,好生完滿的愛情,着實令人豔羨。
縱觀曆史,我們似乎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姻緣際會,樁樁皆成佳話,為時人所稱贊。可是,此般完滿的姻緣難道比比皆是嗎?我看不盡然,抹去時間縫隙中的塵埃,我們才得以窺見曆史中不完滿的大多數。
李文安,正是那不完滿的大多數中的一個,他的婚姻,細細談來,也與他的人生經曆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出身貧苦未卸志
清朝前期,科舉制尚未廢除,依古之觀念來看,許多學子寒窗苦讀十二載,便是為了以科舉取士,光宗耀祖,獲得無盡的榮譽和至高的賞識。李文安的父親李殿華,也不外乎于此。
李殿華付其數十載的年華投身于科舉考試,妄圖通過科舉取士改變家族命運,登上光明仕途大道,奈何數次考取未果隻得悻悻作罷。
中國有句古話如此道來“子承父業”,而放在李殿華身上,便是子繼父願。自從李殿華科舉失利後,他便将心力投入至培養孩子的身上。
李文安,李殿華之子,在家中排行老四。自小刻苦學習,他誓要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可是天不如人願,對于李文安而言,考取功名并非易事。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偏偏是這志向宏大的李文安,卻有着先天不及他人的智力缺陷,常人事半功倍,可他卻是事倍功半。但他卻從未放棄,“笨鳥先飛”的方式是他取得後期成就的不可磨滅的重要原因。
李殿華給予李文安的物質基礎算不上優渥,以當時李家的經濟狀況來說,稱之入不敷出也不為過。李家當時日子過得緊張,經濟狀況一直不好,背負重重債務在身的李殿華自然無法提供良好的環境供孩子們學習。
即便是這貧困潦倒的背景下,李文安也從未放棄自己的志向。雖然過着有了上頓沒沒下頓的貧苦生活,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埋頭苦讀,在旁的人荒于嬉的時候,心無旁骛的李文安早早的投身進科考的知識中,常常學得廢寝忘食。
皇天不負有心人,時年35歲的李文安科舉成功,以優秀生中道光甲午年間科舉,道光戊戌年間取得了殿試三甲的好成績,自此開啟了他輝煌暢意的康莊仕途大道。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女人的默默奉獻。浏覽李文安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僅有自身勤奮學習的夯實基礎,還離不開他背後的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結發妻子,李氏。
娶得良妻世人惑
漫天的大雪紛飛,有一女童蜷縮着身子窩在滿是寒霜的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如若是沒有人相助,在這寒風肆虐的極端天氣下,怕是這條性命也難以保住。所幸吉人自有天相,這女童被路過的李殿華父子相救,從此成為李氏。
李殿華對這女童心生疼惜,索性将她帶回家中,以女兒相待。童稚李氏自此有了一個家,而李家老四李文安,也成了她名義上的哥哥,雖無血緣關系,可這二人的關系卻是親密無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随着年齡的增長,轉眼間,李家老四李文安也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這時候的李殿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願意不為其他,就為李文安的婚事發愁,家中堪稱入不敷出,窮困潦倒的經濟狀況,該如何為兒子讨得老婆?
家中兒子窮得娶不到老婆,而家中的小丫頭李氏,卻也因着先天不及尋常女子的容貌而待字閨中,無人問津。
家中兩個晚輩的婚姻大事始終得不到解決。正當李殿華愁的焦頭爛額之時,一次無意之間看到的場景,使他心中萌生了些許的想法。
晚歸的李文安為忙于家務而疲憊的小丫頭李氏披上了自己的衣服,這一幕引起了李殿華的注意。之後他開始留心觀察兒子的行為,在确定兒子李文安對妹妹的心意後,便給予李文安支援與鼓勵,包容着這一段不被世人所看好的愛情。
李文安與李氏的情愫就在兩人日常相處之中慢慢增長,李父經過長久的考量之後,終于一拍闆子,令兄妹二人成婚。良辰吉日,窮得娶不起媳婦的李文安和他那醜的嫁不出去的妹妹喜結良緣,為時人所不解。
嫁為人婦的李氏展現出了其高超的持家本領,家庭方面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對新婚夫妻的小日子過得可謂是蜜裡調油,有滋有味。
李氏這一生為李文安孕育了八個孩子,六男二女,其中就有在近代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晚清重臣李鴻章。
仕同國藩有謀
與李文安同批進士及第的,還有一現今名垂千古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從後人的視角來評價曾國藩先生那自然是再簡單不過了: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可難能可貴的是,與其處在同一時代背景下的李文安也對其另眼相看。早在曾國藩還是一個普通京官時,李文安便看上了這個與他同期的仕子,同年中始終與曾國藩關系交好。
在政治仕途上,李文安不僅自己為官清正廉潔,還總是不恥下問,向曾國藩讨教緻仕之道,而他所作最具智慧的一件事,莫過于将自己的兒子送去拜曾國藩為師。
心中有謀劃的李文安,将自己的兩個孩子:李鴻章和李翰章,早早地送入曾國藩門下。李鴻章和李翰章也未讓父親失望,刻苦向業師曾國藩學習,以光耀李氏之門楣。
李文安在此後的仕途中依然兢兢業業,正如張載先生說的那樣“為生民立命”,他為官清廉,在外處理公務從不徇私枉法,在内與家中妻子李氏琴瑟和鳴。兩個兒子也小有所成,李文安此生,可謂是令人豔羨。
縱然家貧妻醜,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人也絕對不會是以消沉。就如李文安一般,他的成功與自身的刻苦,妻子的支援脫不開關系,毫不誇張地說,如若沒有李氏的相夫教子,李文安的一生也斷然不會過的如此輝煌。
糟糠之妻如何,家世和容貌又如何,李文安夫婦終歸是培養出了晚清重臣近代名人李鴻章,至于李文安與李氏的姻緣在當時多麼的令人不解與疑惑,于後人看來,也不過一樁茶餘飯後的閑話和聊作慰藉的打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