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告别《童話大王》,皮皮魯和魯西西依然在冒險

《童話大王》為傳統教育制度下的“調皮孩子”正名,呼喚兒童最本真的天性,讓兒童們在文學作品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與寬容。

全文1662字,閱讀約需3分鐘

文/趙清源(媒體人)編輯 馬小龍 校對 薛京甯

告别《童話大王》,皮皮魯和魯西西依然在冒險

▲鄭淵潔:《童話大王》雜志2022年1月停刊。圖/微網誌截圖

1985年創刊的《童話大王》,要和讀者說再見了。

12月15日,鄭淵潔在其微網誌宣布,《童話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今年的12月刊将成其絕唱。

對于很多受《童話大王》影響的80後、90後來說,雖然早已不再看它,可聽到停刊的消息,心裡還是會有些許的難過和不舍。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童話大王》曾是自己文學的啟蒙,也是自己從童話裡收獲的第一份驚訝——原來童話還可以這麼寫。

《童話大王》雜志創刊的1985年,正是各種思潮湧入文壇、百花齊放的年代,出版機構對于期刊出版的門檻也相較之前有了降低。

而且,雜志的主管機關——山西省共青團委又沒有規定作家創作的固定方向,進而使作家擁有寬松的創作空間。

于是,鄭淵潔打破當時兒童文學創作沉悶的狀況,站在孩子的立場反映孩子的心聲,讓人耳目一新,其作品也立即風靡全國。

當時,鄭淵潔的創作不啻兒童文學界的“先鋒小說”。放在今天來看,他的早期作品也許思想還不是那麼“先鋒”、語言也稱不上“尖銳”,但相對于那個時代,《童話大王》已經成了孩子們心中獨樹一幟、一紙風行的兒童文學品牌。

告别《童話大王》,皮皮魯和魯西西依然在冒險

▲《童話大王》雜志封面。圖/鄭淵潔微網誌

鄭淵潔非常喜歡用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傳統兒童文學領域,作家們喜歡刻畫已經成為定勢的形象,會刻闆地将形象簡單地分為好與壞兩個方面。

比如,動物會分好壞,小狗、小貓、小白兔等等為傳統的好動物的代表,而大灰狼、老鼠、麻雀則是常常被人們唾棄的對象,而鄭淵潔偏偏要向傳統的形象刻畫叫闆,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反差的形象,大灰狼變得善良,小老鼠變得勇敢,小麻雀也是受保護的對象。

無論是動物的形象還是人物的形象,鄭淵潔的刻畫都是與衆不同的。在這種與衆不同的描述下,小讀者們可以從中明白很多道理,世上的事物不可簡單地以好或壞來概括。

孩子們在閱讀到這樣的文字時,便可以對身邊所經曆的事物多一分思考,這種打破傳統觀念的思維轉變,對小讀者和成人都有借鑒意義。

在鄭淵潔的筆下,所謂的“調皮孩子”是可親的、可愛的,是不受責備的,甚至是值得贊賞的,比如經典的皮皮魯系列。

在描寫“調皮孩子”的過程中,鄭淵潔鼓勵孩子們各種異想天開的創意,贊揚這種自然天性的流露,與“調皮孩子們”一起反抗成人世界的壓抑與管教,共同反對死闆的規矩對孩子天性的扼殺。

告别《童話大王》,皮皮魯和魯西西依然在冒險

▲《童話大王》裡的卡通人物。圖/鄭淵潔微網誌

《童話大王》為傳統教育制度下的“調皮孩子”正名,呼喚兒童最本真的天性,讓兒童們在文學作品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與寬容。這種寫作方向,不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是值得肯定且值得深思的。

鄭淵潔及《童話大王》在一段時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品牌效應也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同時又促進了讀者群的擴大和穩固。在迪士尼品牌流行的今天,中國孩子也能驕傲地擁有本土卡通人物的品牌,這都要拜這本《童話大王》所賜。

《童話大王》停刊了,但皮皮魯和魯西西依然在在繼續他們未完的冒險。而舒克和貝塔依舊開着他們的飛機和坦克在世界各處認識不同的朋友,過着幸福自由的生活。《童話大王》在那個時代的讀者心裡留下了不能磨滅的印記,鄭淵潔獨具風格的童話王國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慢慢長大。

也許,能在童年讀到《童話大王》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和那些童話人物相遇的時候,也就在自己的心裡種下了一份善良和純真。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和天真的一切告别,都會和自己的童年告别,今天,我們又要和《童話大王》告别。《小王子》說,“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願每個大人都記得自己的童年,記得那個有童話陪伴的童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