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皇族為什麼喜歡内部通婚?答案藏在日本神話裡!

如果你研究日本的曆史,你就會發現,前三十三代日本天皇家族中,出現了十一次兄妹通婚的情況。除了兄妹通婚之外,日本皇室還有人娶了叔母、有人娶了伯母、有四個人娶了姨母、有人娶了自己爺爺的姐妹,天武天皇甚至同時娶了哥哥的四個女兒!娶堂姐堂妹的更是不在話下。

你可能會說,日本早期天皇的曆史是靠不住的,從第十七代天皇履中天皇起,才是信史。好吧,那我們就從履中天皇開始算。

按日本正史的記載,從十七代履中天皇以下,二十二代男性天皇當中,有十七代天皇的皇後都是皇族,而且大部分是天皇的姑媽或者姐妹之類的近親。

其他五個,有一位天皇沒有結婚,有四代天皇沒有娶皇族,巧合的是,這四代天皇都沒有立皇後。

日本皇族為什麼喜歡内部通婚?答案藏在日本神話裡!

履中天皇

你可能還會說,這些天皇基本上都是“大化改新”之前的,也就是全面向中國學習之前。向中國學習之後應該不這樣了吧?

事實上,大化改新之後,雖然日本幾乎全方位地認真學習中國,但是皇室内部通婚這種在中國文化看來絕對“逆天”的風俗卻依然未改。

不但沒改,反而越來越嚴重。大化改新後,皇室的異母兄妹婚姻甚至被寫入法典,定為制度。按《養老令》中的規定,後宮有品級的妃子,隻能是前天皇的姐妹、女兒。

從7世紀中葉到8世紀前期,皇室的女子幾乎全部内部消化,基本沒有嫁給外族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呢?

這一切可能要從日本的創世神話說起!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世界隻有一片汪洋,沒有陸地。衆神住在天上一個叫“高天原”的地方。

高天原中有“天之禦中主神”、“高禦産巢日神”、“宇麻志阿斯诃備比古遲神”和“天之常立神”等衆神。

他們在天上成天無所事事,閑得無聊,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決定派兩個地位不太高的神,一個叫伊奘諾尊,另一個是他的妹妹伊奘冉尊,去創造陸地,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怎麼創造陸地呢?方法很簡單,兄妹倆用一把長矛插到大海中,用力攪拌,一提起,矛尖滴下的泥水就凝聚成了最初的一個小海島。

于是,兄妹二人就降落到小海島上。

哥哥問道:“你的身子是如何長成的?”妹妹回答說:“我的身子都已長成,但有一處未合。”哥哥說:“我的身子都已長成,但有一處多餘。今以我所餘處填塞你的未合處,産生國土,如何?”

妹妹答道:“好吧。”

于是,兄妹二人便結成夫妻,生下山、海、風等諸神和日本列島。

是的,日本列島是他們一個一個生出來的。

後來,妹妹伊奘冉尊不幸死了,哥哥伊奘諾尊在悲痛之餘,又獨自從左眼生出了天照大神(即太陽神),從右眼生出月讀神(月亮神)。

而天照大神卻是一名女性!

日本皇族為什麼喜歡内部通婚?答案藏在日本神話裡!

熟悉神話的朋友可能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這個神話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神話!

這說明母系社會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促使日本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訪妻婚”!

訪妻婚本質上是母系氏族的“走婚”,婚後妻子仍然生活在自己父母家,男人則是夜晚到妻子家中去,天亮才離開,生育的子女由外祖父照顧。

與“走婚”唯一不同的是,訪妻婚采用一夫多妻制,且男方在經濟上有支援妻兒的責任。

這就導緻當時的日本人對血緣關系的認識與了解是模糊和片面的,隻對女方一邊的家庭成員有較強的親緣關系認同感。

本來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同一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異性之間不會産生沖動,但在這種風俗下,孩子們雖然是同一個父親,但卻在不同家庭中長大。是以能很自然地産生好感,這一風俗也沒能讓日本産生中國式的貞潔觀念。

畢竟在這一風俗下,隻要女人不再給男人開門。所謂的“婚姻”關系也就結束了,男女都不可能隻保持一個伴侶。

這一風俗并沒有随着“大化改新”而結束,直到14世紀左右才慢慢消失,但“族内婚”的習慣卻延續了下來。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日本東北部,還有叔父和侄女結婚的情形。

而日本皇族又自诩為“現人神”,為了保持血統純正。就很自然地選擇了内部通婚!

這一習俗,也導緻了日本的女皇很普遍。因為日本皇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皇子年滿30歲才能登基為天皇。如果年齡太小或者發生變故,則由先帝的皇後登基代為執政。沒有當過皇後,也可以皇女的身份登基。因為他們的繼位合法性不看身份,隻看血統。

日本皇族為什麼喜歡内部通婚?答案藏在日本神話裡!

這本張宏傑的《簡讀日本史》,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日本史,推薦大家閱讀。

關注作者,每天分享一本好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