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情的法國人被蘇聯間諜輕松得到最高機密,最後功虧一篑究竟為何

巴黎邂逅,“烏鴉”勾上多情女

1983年9月的一個星期日,法國巴黎的自然博物館裡摩肩接踵,人們正在有滋有味地觀賞那些千姿百态的動物。

這時,有一個年約30歲、風姿綽約的女人,卻無心欣賞動物的憨态,她專揀人群密集的地方走,但就是找不到要找的人。她找了一條長椅坐了下來,心中暗自納悶:“爸爸信上明明說,弟弟今天來參觀博物館,讓我在這兒找他,為什麼找不到呢?難道他路上出了什麼事?”

正當她胡思亂想的時候,有一位男士卻目不轉睛地盯着她。這位中年男士身材魁梧,五官俊美,他不是别人,正是蘇聯駐巴黎大使館空軍副武官瓦列裡·科諾勒夫。他是以使館官員身份為掩護的蘇聯間諜,是蘇聯間諜組織“格魯烏”專門訓練的“烏鴉”,在誘騙婦女方面有特殊的本領。這隻“烏鴉”看中了眼前的這個女人,是有一定原因的。

多情的法國人被蘇聯間諜輕松得到最高機密,最後功虧一篑究竟為何

原來,科諾勒夫3天前接到總部的通知,要他想方設法弄到阿麗亞娜5号火箭的圖紙。科諾勒夫通過調查發現,1979年12月,由西歐18國聯合生産、法國廠家承擔80%制造工作的阿麗亞娜火箭,終于成功發射,進而打破了由美國獨霸衛星發射軌道的曆史。目前正研制的阿麗亞娜5号火箭,其制冷發動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甚至連蘇聯和美國都望塵莫及。獲悉了這些内幕,科諾勒夫别提有多震驚。這更促使他早點行動盜取圖紙。但是,究竟怎麼行動,他可是大傷腦筋了。

經過一番搜腸刮肚的冥想,他靈機一動,回憶起了布加勒斯特的一位老朋友曾告訴他有個女兒在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院工作。她名叫瑪諾麗,1942年生于羅馬尼亞,現年41歲,其丈夫是裡昂某工廠的工長。她雖然已過不惑之年,但風韻絲毫不減,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得多。憑着這些條件,她得以從一個小工廠裡來到研究院,當上了院長的秘書。這些情況,科諾勒夫都牢牢掌握了,因而他要完成“格魯烏”傳遞的使命,首先想到從這個女人身上下手。

那坐在長椅上焦急尋找弟弟的女人正是瑪諾麗。她哪裡知道,弟弟根本就不會來,這是科諾勒夫和他父親串通好了設下的一個圈套。

科諾勒夫雖然沒有見過瑪諾麗,但他包裡有她的照片,通過對比和半天來細緻的觀察,他可以斷定,眼前的女人定是瑪諾麗無疑。科諾勒夫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獵物”已經送上門來了。眼看着瑪諾麗尋弟無望正要離去時,科諾勒夫急行幾步,走上前去,用他那特有的帶磁性的男低音說:“您是瑪諾麗女士吧?我是您弟弟的朋友,他因臨時有事,不能來看您,特地讓我轉告一聲。”

那焦灼不安的女人聞聽此言,不禁大吃一驚。她擡頭仔細打量這個英俊潇灑的男士,疑慮頓時一掃而空。她莞爾一笑,說道:“噢,原來是弟弟的朋友,真高興見到您。”

“見到您我也很高興,對了,忘了介紹了,我叫科諾勒夫,蘇聯駐巴黎大使館的副武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就隻管說。”科諾勒夫嘴上說着,眉眼可沒閑着,不停地抛過去一個又一個媚眼。瑪諾麗覺得能與這位有身份的美男子結識,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将來說不定真能派上用場。因而來者不拒,對方傳來的脈脈情意,她照單全收。兩個人各懷心思,一拍即合,有說有笑地在博物館裡參觀起來。兩人越靠越近,俨然一對熱戀中的情侶。

參觀完畢,瑪諾麗戀戀不舍地與科諾勒夫假意告别。科諾勒夫當然不會輕易放她走,他熱情挽留,拉着她步入一家豪華的飯店,共進晚餐。兩人邊吃邊談,就這樣,下次約會的時間和地點,便在不知不覺中定了下來。

以後的日子,兩人往來頻繁,情深意長。不久,瑪諾麗便投入了科諾勒夫的懷抱。兩年過去了,眼看時機成熟,他便對瑪諾麗實施既定的計劃。

1985年8月的一天晚上,在巴黎“格魯烏”精心僞裝的一個據點裡,科諾勒夫和瑪諾麗緊緊相擁躺在床上。科諾勒夫一邊望着瑪諾麗,一邊喃喃着:“上帝啊,你太美了,你知道我有多麼愛你啊!”科諾勒夫鄭重其事地說:“瑪諾麗,我親愛的,你能幫我一個忙嗎?”“當然可以,難道這還用問嗎?”瑪諾麗嬌嗲地說。“這件事,沒有勇氣是辦不成的,甚至!”科諾勒夫緊皺着眉頭,停了下來。“到底是幹什麼?看你那麼神秘,你不妨說說看。”

“代号阿麗亞娜,是歐洲宇宙方案,阿麗亞娜5号火箭的圖紙,便是該方案的精華,為了我,你必須設法弄到手。你不是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院院長的秘書嗎?這對你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你想得也太天真了。那圖紙屬于高度機密,是由韋迪埃院長親自掌管的,我真的無能為力。”瑪諾麗無奈地聳聳肩,攤了攤手。“親愛的瑪諾麗,不瞞你說,這是上頭交給我的任務,求你看在我倆忠貞不渝的愛情分上,幫我一把吧,否則,我就要被遣送回國了,那樣,咱倆永遠都不能再見面了。”說到這,科諾勒夫不由得潸然淚下,他的演技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瑪諾麗見他說得那麼懇切,又想起兩年來他帶給自己的種種好處,不由得狠下心說道:“親愛的,那我就隻好冒着生命危險去試一試了。”“不,我不讓你去冒那麼大的險,你把韋迪埃争取過來,那就好辦了。”科諾勒夫明白,最機密的東西,當然都在韋迪埃的秘密掌握之中。

分手的時間到了,兩人又溫存了一會兒,科諾勒夫拿出10000法郎給瑪諾麗,并将她送上了歸去的列車。

目送瑪諾麗消失在夜色中,科諾勒夫便趕到“格魯烏”駐巴黎頭目弗拉基米爾·基謝勒夫的住處,向他彙報了情況。基謝勒夫十分高興:“好!幹得不錯,小夥子,這個女人能給我們幫上忙,但她決不會為我們賣命,要在韋迪埃身上下工夫,就讓她先上,後面的事情,交給我們的‘燕子’好了。”

“燕子”施媚,風流院長迷失在“溫柔鄉”

瑪諾麗回到了裡昂之後,便開始有意同韋迪埃接近起來。

裡昂是法國最主要的工業城市,阿麗亞娜火箭基地就位于這裡。皮埃爾·韋迪埃院長在該基地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剛過不惑之年,精明幹練,在電腦軟體領域裡頗負盛名。但是,他有一個緻命的嗜好,那就是貪戀女色,瑪諾麗被選為他的秘書就是一例。

瑪諾麗出生清貧,但她長到18歲時,便以美貌在家鄉小有名氣。1970年,她結識了來羅馬尼亞旅遊的法國人羅特歐,兩人一見鐘情,結婚後,羅特歐帶着她回到法國裡昂。起初夫妻兩人的生活過得富足而和諧,可後來她變得越來越奢侈,兩人的收入遠遠不夠滿足她的需要。

為了擁有更多的法郎,她便按照科諾勒夫的密令,同韋迪埃一天比一天親熱起來。

終于有一天,蓄謀已久的韋迪埃占有了她,而她更是利用自身的優越條件,俘虜了韋迪埃的靈魂,使他服服帖帖,言聽計從。在一次親熱之後,她嬌媚地摟着他的脖子說:“親愛的,我有一個朋友,蘇聯大使館的武官,仲慕你的大名,非常想結識你,可以嗎?”韋迪埃一聽這話,渾身不禁打了一個冷戰,他不由自主地想起蘇聯克格勃,喃喃地說:“他結識我幹什麼?”“噢,你不用害怕,他不過是想跟你學點東西,絕對沒有别的意思,我敢保證。”

1985年12月初的一天,科諾勒夫終于見到了韋迪埃,他畢恭畢敬地走上前,說道:“啊,見到您我真高興,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今天我見您,是代表蘇聯科學院熱忱歡迎您赴莫斯科講學。您看,這是他們托我轉交給您的邀請書。”

韋迪埃接過邀請書,仔細看完之後,臉上滿是得意之色,卻故作謙虛地說:“我這點才學,恐怕有負大家的期望。”

“您就不必謙虛了,我們大使館已經給您訂好了12月28日的機票您能親赴莫斯科,不僅是我的光榮,更是蘇聯科學界的一大幸事。”

為這次會見穿針引線的瑪諾麗,此時正坐在一旁,警惕地注視着周圍的動靜。

28日,科諾勒夫親自陪着韋迪埃乘飛機來到莫斯科。在機場迎候多時的兩名科學院的官員,彬彬有禮地将韋迪埃請進了明斯克飯店。

接下來的幾天講學,使韋迪埃口幹舌燥,勞累至極。但聽衆席上雷鳴般的掌聲和蘇聯同行們的高度評價,又使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熱情好客的蘇聯人在講學結束後,專門為他安排了一個盛大的晚宴,在扣人心弦的音樂中,擺上了無數的美酒佳肴,蘇聯各界的頭面人物紛紛舉杯向韋迪埃敬酒。正在韋迪埃醺醺然無限風光的時候,他在人群中發現了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那雙眼睛仿佛會說話,不停地秋波頻送。韋迪埃頓時癡了,恍如進入了夢境。

多情的法國人被蘇聯間諜輕松得到最高機密,最後功虧一篑究竟為何

大眼睛的姑娘叫柳德米拉·瓦麗圭娜,名義上在“紅色交響樂團”工作,實際上是克格勃間諜學校精心教育訓練的“燕子”,即用姿色竊密的女間諜。晚餐很快就結束了,那些逢場作戲的蘇聯官員一一同韋迪埃擁吻告别,瓦麗圭娜終于找到接近韋迪埃的機會。她輕盈地走上前去,明眸一轉,皓齒微露,媚聲說道:“久仰院長先生的大名,我能為您服務把您送回飯店嗎?”

這正是韋迪埃求之不得的,他抑制住狂跳不止的心,走上前來,挽起瓦麗圭娜潔白細膩的胳膊,顫聲說道:“噢,美麗的瓦麗圭娜,能有你陪伴我,真是榮幸之至。”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回到飯店客房,瓦麗圭娜那雙攝人心魄的眼睛裡仿佛有一團火,使韋迪埃全身的血液沸騰了起來,韋迪埃用他那法國的浪漫熱烈地說:“噢,我親愛的姑娘,你能到法國去做我的妻子,和我在一起生活嗎?”

“這将是我最大的榮幸,不過,我得回去告訴我的父母。”說着,瓦麗圭娜撲進了韋迪埃的懷抱!

就這樣,韋迪埃輕而易舉地“擷取”了瓦麗圭娜的芳心,他哪裡知道,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獵人,正等着他呢。

騎虎難下,獵豔院長成間諜

第二天一大早,科諾勒夫便來到韋迪埃的住處,佯作感謝道:“謝謝您來蘇聯講學,您的精辟見解和淵博學識,真使我們獲益匪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

看着他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韋迪埃便急切地說:“你能幫我忙,讓瓦麗圭娜到法國與我結婚嗎?”

“當然可以,不過,您得答應我一個條件。把法國全國統計和研究院的全部計算機資料提供給我們。”

“這些資料都是政府嚴密控制的東西,關系到法國的經濟命脈,我根本無法搞到。”

科諾勒夫揚了揚手中的一盒錄像帶:“你和瓦麗圭娜昨晚幹的好事,都在這裡面了。這可是嚴重觸犯了我國法律!韋迪埃院長,這個,你是想在莫斯科看呢,還是回巴黎再看?”

韋迪埃做夢都沒想到他會來這麼一手,聞聽此言,猶如五雷轟頂,頓時癱在那兒了。

莫斯科的冬天,寒風凜冽,地凍天寒,然而韋迪埃仍然吓出了一身冷汗。過了好一陣,他才擦了擦汗,顫聲說道:“好吧!我答應你們。”

韋迪埃的卓越表現,居然也獲得了科諾勒夫的好評。為此,瓦麗圭娜還被招來裡昂,專門看望他,并下達了更為惡毒的指令。原來,“格魯烏”盯上了法國伊斯帕諾公司,該公司專門生産一種裝備美國雷達報警飛機的裝置,韋迪埃把這些情報,都秘密地告訴了瓦麗圭娜。

但是,“格魯烏”并未滿足。他們最重要的獵取目标,是歐洲動力裝置公司的韋爾農工廠,該廠是專門為阿麗亞娜1000号火箭生産動力裝置的。

這天,科諾勒夫又把韋迪埃召來,急迫地說:“韋迪埃先生,我指令你在近期内将阿麗亞娜1000号火箭的圖紙送來。”

這一回,韋迪埃嚴辭拒絕了,他說:“要想讓我辦成此事,必須讓瓦麗圭娜來法國和我結婚,否則,一切都到此為止!"

科諾勒夫畢竟是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老牌間諜,聞聽此言,雖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還是竭力抑制住了恐慌。也佯作氣憤地說:“是啊,你為我們做了這麼多工作,真應該好好獎勵你才對,瓦麗圭娜也早就應該來和你結婚了。”停了一下,他故作驚詫地說,“奇怪,瓦麗圭娜為什麼沒來呢?肯定是國内有人在搗鬼!我馬上發電報,讓他們把她放來!"

“騙鬼去吧!這樣的話我聽得太多了!我告訴你,隻要瓦麗圭娜沒來,就休想再從我這兒得到任何情報!”韋迪埃鄙夷地說。

科諾勒夫被鎮住了。他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還是讓瓦麗圭娜到法國來比較合适,于是,便向“格魯烏”如實反映了情況,重申了韋迪埃的要求。

1986年9月,瓦麗圭娜果然飛到了裡昂,同韋迪埃喜結連理。夙願已了的韋迪埃大喜過望,立即指令手下的一名心腹,臨時制圖員米歇爾,抓緊時間複制了兩份阿麗亞娜1000号火箭的圖紙,秘密送給了科諾勒夫。

反戈一擊,結局出人意料

事情到這兒本來應該結束了。這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法國當局毫無察覺。可是,阿麗亞娜間諜案不久便大白于天下,成為轟動一時的醜聞。這要歸功于一個人,她就是瑪諾麗。

韋迪埃終于在金秋時節有了可喜的收獲。科諾勒夫也最終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圖紙,而他們在欣喜若狂時卻忘了那個為他們獻過身的人,忘了那個曾經為他們鋪路搭橋、穿針引線的人瑪諾麗。他們早把她抛到了九霄雲外,而這一切,瑪諾麗都看在眼裡,恨在心中。她恨自己瞎了眼,為這些忘恩負義之徒犧牲了肉體,她更恨“格魯烏”,自己為他們搞到價值連城的情報,卻一無所得。

她看透了這個醜陋的世界,她要報仇。于是,她到法國反間諜機關告發了他們。

1987年3月,法國司法當局将科諾勒夫編織的諜報網一舉破獲。4月2日,法國當局宣布将科諾勒夫等3名蘇聯外交官驅逐出境,韋迪埃等4名法國人锒铛入獄。當然,瑪諾麗因揭發有功,而免于刑事處罰。

多情的法國人被蘇聯間諜輕松得到最高機密,最後功虧一篑究竟為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