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洪秀全
衆所周知,清朝末年,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差點就将這個百年的帝國給推翻了。可惜的是,就差臨門一腳的時候,太平天國卻後繼無力了。
究其原因,與洪秀全本身的短視有直接的關系,他在成功之後,一直沉迷女色、不務正業,後宮佳麗比帝王還要繁華,安能不敗。
洪秀全的大業
1853年,太平軍在洪秀全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大家堅信隻要跟着太平軍,就可以實作“天下大同”的最終理想。一時間,太平天國軍團的人數日益增長、聲勢浩大,對清政府發起了巨大的沖擊。
他們首先占據了武昌,後又再攻略金陵(今南京),即使面對駐守孤城的清朝兩江總督陸建瀛和江甯将軍祥厚,太平天國軍也絲毫不畏懼,不過十日便成功拿下了南京。
直至此時,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洪秀全都是成功的,他們成功地對清政府以及封建勢力産生了威脅。
後來,我國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也對洪秀全的奉獻十分肯定,足以證明太平天國運動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可是,在攻占了南京之後,洪秀全率兵入住了原清朝兩江總督府。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他似乎已經忘記了曾經創辦太平軍的初心,也完全将“天下大同,有飯同吃”這種理念抛諸腦後。
曾經,洪秀全作為底層人民,他需要推翻地主階級,然而此時,他自己卻成了地主。意念不堅定的洪秀全,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程度完全不亞于清政府的封建專制制度。
就這樣,随着洪秀全的“事業心”日漸消淡,他也開始了自己的享受生活,為太平天國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超越帝王的後宮生活
入駐南京後,洪秀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擴建天王府,擴建完畢的天王府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斥巨資修建的天王府不僅裝飾奢華無比,裡面的美人更是超越了曆代帝王的後宮數量。
難怪後人常說,洪秀全定都南京後11年未踏出天王府一步,如果當時有人采訪洪秀全在天王府做什麼,估計他會一邊回味一邊笑着回答:“府中美女太多,實在忙不過來呀”。
洪秀全的奢靡之風,除了展現在對天王府的修建上之外,更多則是表現在對女色的沉迷上。其實,早在洪秀全剛開始起義的時候,身邊就已經有人開始進獻美女。
随着太平天國運動一場場戰役的勝利,洪秀全身邊的美女也越來越多,僅僅是金田起義之後,洪秀全的後宮便已經有了15名妃子。
即使是後來和清政府的對抗時期,洪秀全的後宮擴張速度并沒有減緩,一名又一名的美女被送進了後宮。比如,在1861年,正值太平軍和清政府戰事最緊急的時期。
洪秀全卻對前方戰事不聞不問,反而夜裡寵幸後宮的佳麗,白天則是挑選其他美人進府。在得知洪秀全對女色的喜好之後,所有大臣将軍都開始四處搜刮美女進貢。
據悉,數量多的時候,一次性洪秀全就可以收納近百名美女。不過,由于天王府面積太大,常人也無法進去,導緻後世之人對天王府内的情況認知少之又少。
有意思的是,在洪秀全失敗後,他的兒子面對審訊時說的一番話,足以證明當時天王府内的紙醉金迷之象,洪天貴有如下說法:“
我現年十六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有八十八個母後,我是賴氏所生,我九歲時父親就給我娶了四個妻子。八十八個母後,這就意味着天王府内的妃子數量至少有88人。
然而,即使在封建社會,後宮嫔妃數量也不能超過72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也就意味着曆代君王的正式妻妾名額,還不如洪秀全當時多。
對此,許多人說洪秀全原本就是農民出身,這種人會把權力和欲望更多地展現在對女人的掌控之上。是以說洪秀全在獲得權力之後,第一步就是廣納妻妾,想要把自己作為男人的尊貴展現出來。
洪秀全是天王府唯一的男人
當然,天王府内還有一大奇觀,那便是:天王府内沒有别的男子,全府上下妃子、仆人都由女性組成,比如每一名王妃名下,又會配幾十名姹女、元女。
府中這麼多美女,洪秀全自然是不願意讓别的男人給他戴綠帽子的,為了杜絕這種情況,洪秀全廢除了宦官制度,或者說不再由男人伺候。
府中的日常事物均有女官打理,而男人甚至連府邸後院都不可以踏足半步,全府上下人數加起來,伺候洪秀全的女性超過了2300名。
後世有人描述道:“僞王府約有婦女數千,而男賊僅洪逆一人,其中淫惡可知也。”《江南春夢筆記》中,也對天王府後宮的形象這般描述:宮殿極度奢華,圍剿時隻見數千妃嫔,不見洪秀全本人。
也正是因為妃嫔數量實在太多,洪秀全記不住每個人的名字,導緻當時洪秀全隻能靠編号來對妃嫔進行管理,每天晚上洪秀全翻牌子也不像皇帝那樣翻一個人,反而要一次性翻幾個号碼!
根據一些資料的顯示,沉迷溫柔鄉的洪秀全,自從1853年便鮮少離開後院,甚至11年沒有踏出天王府一步。
太平軍失敗後,天王府被圍剿的時候,清政府統帥曾國藩圍剿多日也沒有找到洪秀全,畢竟11年洪秀全都沒有露面的洪秀全,其蹤迹的确難以查詢。
洪秀全對這種情愛欲望幾乎表現到了極緻,首先是将男人和女人分營處理,并且要求所有男人女人不可以私通。
也就是說,天下所有女子都屬于洪秀全,她們都是為洪秀全服務而生,在洪秀全眼裡,這些女人都隻是他的玩物,可以任意消遣。
回首往昔的種種,洪秀全自41歲進南京,同年入住天王府,52歲在府中丢下嬌娘們自盡,明明這其中11年正值壯年,但洪秀全不問朝政,不管戰事,哪怕太平軍一度失敗,也不曾指揮殺敵。
他隻沉醉在後宮之中,錯失了太平軍進一步向清政府發力的最佳時刻,成為了曆史上的“一大笑話”。當然,因為洪秀全11年了無音訊,是以甚至有人提出過懷疑:“洪秀全會不會隻是一個精神形象,是太平軍起義的一個幌子?”
不管如何,洪秀全的這種奢靡之風,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暴發戶的心理。他入住南京天王府後11年都沒有踏出府邸一步,導緻太平軍短暫的勝利也打了水漂。
自甘堕落的行為,導緻太平天國運動的走向開始畸形,盡管對于後宮佳麗三千的說法也隻是來自野史,但畢竟不會空穴來風,洪秀全當時的情況就算不及如此,也相差無幾了!
我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的農民起義運動,但是大多數都失敗了,其實規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這種暴發戶的心理,也最終導緻起義運動走向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