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不光是一卷卷發黃的書頁,也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更是一件件珍貴文物的精神之凝結,古老的藝術在文物身上煥出新的光彩,像是将民族的神魂也融入了其中,走入一座座博物館,那迎面而來的古國風姿令人傾倒。

從史前時代到華夏文明生根、發芽,逐漸壯大為一棵久經風雨仍堅立不倒的大樹,太多或壯闊或悲涼的曆史故事被文物見證,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從一件器物上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都說中國“地大物博”,這“博”自然也包括了文物在内,許多文物的出土都因為意外,或者施工,或者被人無意間發現,比如四羊方尊就是1938年被幾個農民從土裡挖出來,幾經輾轉被收入了國家博物館。但你聽說過一次挖出了整個博物館館藏的嗎?
1991年秋天,四川省遂甯市南強鎮金魚村的村民文碧珍失去了丈夫,夫妻倆相伴多年感情極深,她哭了好幾場後終于忍痛擦掉眼淚,打算為丈夫找一塊好地方安葬。很多農村地區都有請風水先生看墓穴的風俗,而這次,文碧珍請的先生選中的墓址便恰好位于自家菜園子。
原本挖墓坑的事用不着文碧珍去做,丈夫的哥哥王世倫已經找了幾個人幫忙,但她堅持要再為丈夫做點什麼,王世倫也就沒有繼續阻攔弟妹。幾個人一起幹活,墓坑很快便挖得差不多了,但文碧珍還是有些不滿意,她認為太小了,堅持往北邊再挖一些。
誰知這一挖之下,竟然好像碰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文碧珍把土撥開了點仔細一看似乎是銅器,有些陳舊,看着就有年頭了。衆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個啥,但他們再往邊上挖時,竟然又發現了類似器物,這下所有人都明白地下應該藏了不少老東西,可能是文物!
文碧珍和王世倫商量了一下,認為這些東西出現在自家菜園裡未必是什麼好事情,萬一招來有心人打主意可不好,不如報警上交,請專家來看看究竟是些啥。在考古專家到來前,文碧珍繼續在土裡找,結果發現地下的器物數量似乎真不少,東一個西一個,她不敢随意離開隻好守着。
很快考古隊伍就來到了王家菜地,據他們分析這可能是過去地主家掩埋的寶物,已經被文碧珍挖出來的瓷器年代久遠,應當是宋朝的物件,但地下到底還有多少呢?他們趕緊将現場封鎖開展發掘工作,這一全面發掘不要緊,原來此處真是個寶庫,出土的宋瓷就達到985件!
除了宋瓷外還有銅器、石雕,合計一千餘件,這個考古發現在當年造成了極大震撼,誰能想到不起眼的菜地下竟然是“宋瓷大窖藏”!這就是如今四川宋瓷博物館大量館藏的由來(原本是遂甯博物館),四川宋瓷博物館作為中國專題宋瓷博物館,收藏的精美瓷器令人驚豔。
瓷器的故鄉原本就在中國,原始瓷器更是3000多年前便已經出現,而宋代瓷器藝術價值素來居各代瓷器前列,宋朝文化藝術發展十分繁榮,名窯名瓷的發展也更趨向成熟,哥窯、汝窯、定窯、官窯、鈞窯5大名窯争奇鬥豔。
四川宋瓷博物館“鎮館之寶”青釉荷葉形蓋罐,便是出土自這場意外發現。即使是對瓷器毫無了解也能從外觀看出翠色盈盈,釉色溫潤如冰如玉,形制優美,不失風雅,蓋沿像極了荷葉田田,其高度為31.3厘米,寬度23.8厘米,可以想象宋代文人若将它擺在家中該多美麗。
這是南宋浙江龍泉青瓷中的上上精品,不僅罐形最大,而且目前已出土的宋瓷中唯有這一件荷葉蓋形罐,找遍全世界也沒有第二件了,可見其珍貴程度!通常它與元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乾隆禦制琺琅彩捶瓶并稱為中國瓷器的三大國寶。
南宋定窯和四川彭州、江西景德鎮等名窯精品也都出現在了此次出土文物中,除青釉荷葉形蓋罐外另有37件一級文物,二級文物和三級文物更多達700餘件,僅青白釉精品便有蓮瓣紋蓋碗、三足蟾形足盂、纏枝花卉紋梅瓶等式樣,可見宋代瓷器創新與審美如何登峰造極。
遂甯宋瓷年代橫跨北宋至南宋100年間,價值連城,然而文碧珍和家人卻沒有選擇私藏,而是果斷将它們上交,為此他們在當年獲得了500元獎勵。得知這批文物的珍貴性後,文碧珍沒有任何遺憾的意思,而是慶幸自己當初及時上報,無意間便做了國寶守護人。
不僅她受到了表揚,她的丈夫也是以得到一塊專門的地安葬。時至今日,金魚村的宋瓷窖藏仍然靜靜陳列在博物館中,曆經近千年時光,它們身上所展示的中華文明曆史藝術積澱讓無數遊客為之贊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