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作者:膠東故事會

在膠東村莊當中,以地形方位或者特殊地标而命名的有很多。

所謂“特殊地标”,大山、大河、古樹和奇石等都包括在内。總體來說,前三者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一些,“奇石”則要少見。

當然,這個“少”隻是相對而言。如果詳細查找的話,可以找到若幹以此命名的村莊。

先民在以奇石來命名村莊時,通常是參考它們的形狀。而那些高高聳立、類似人物雕像的石頭,就很容易被聯想為“石人”。

在海陽市的範圍内,就有兩個村莊以“石人”命名,一個叫做石人夼,一個叫做石人泊。下面就為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就南北分野來說,這兩個村莊都位于海陽市的南半部。就東西劃分而言,兩者一東一西,石人夼位于西邊,屬行村鎮,石人泊地處東邊,屬海陽開發區。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相對而言,石人泊的交通區位更好一些,就在東鳳大道上(煙鳳公路海陽市區段),去往鳳城萬米金灘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注意到這裡。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根據《海陽市鎮村簡志》的記載,石人泊的建村曆史悠久且複雜。相傳,元至元十七年,張姓自山西省遷此建村。因村南有巨石矗立,其形如人 ,故命村名石人北。後遭兵燹,村成廢墟。明洪武八年,成姓從安徽省太和縣遷此建村。因村周圍皆泊地,故稱石人泊村。後有張、李、姜、王等姓相繼遷此定居。2002年時統計,全村七百餘戶,有二十多個姓氏,其中以成姓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村志的說法,石人泊從元代到清末常有戰火波及,比如紅巾軍、徐達北伐、清初于七起義、撚軍進攻膠東等戰事,均對村莊造成過影響。是以,當初的“石人”早已難尋蹤迹。不過,當地曾在村口樹立過一個石人雕像,這也算是紀念村莊由來的一種形式了。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與石人泊相似,石人夼也是一個人口規模較大且姓氏種類多樣的村莊。根據《海陽市鎮村簡志》的記載,2002年時全村六百餘戶,有趙、姜、辛、馬、尹、曲、李、孫、高、 呂、劉、張、于、由等14姓,其中趙姓較多。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而“石人夼”這個名字的由來,相傳也是與人形巨石有關。村志載,明宣德年間,先民(據說姜姓和趙姓遷來較早)建村于有巨石形狀似人的山夼處,故命村名石人夼。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海陽有兩個村以“石人”為名,西邊的叫石人夼,東邊的叫石人泊

這塊巨石具體位于哪裡?我們沒有打聽到詳細的情況。但在這個村莊的西北方向,可以看到一座形狀很有特點的山丘,或許就與此有關吧。

以上這兩個村莊當中,我們知道石人泊較早,而石人夼則是最近才路過一次。後者雖然相對偏遠一些(黃崖到行村的縣道沿線,西邊翻過山就是萊陽地界),但鄉村田園的風貌也更典型一些。是以這次的圖檔以石人夼村的場景較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