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作者:膠東故事會

在膠東半島,“白沙河”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地名。青島市城陽區、煙台海陽市均有名為“白沙河”的河流,而在平度市,還有個“白沙河街道”。

接下來的内容,主要與海陽的白沙河有關,要介紹的是這條河源頭所在的村落。

在介紹村落之前,還是先簡要了解一下海陽“白沙河”的大體情況。根據《海陽縣志》的記載:

“白沙河,發源于甕窯頭,經過甕窯頭、寶玉石、上碾頭、大夫疃、宅子頭、東葦園頭、 東梨園、釣泮、石馬疃頭、東寨頭、榆林、杜格莊、庶村、鵬化莊、泊子、行村、小灘流向西南,入丁字灣。 河長34公裡,流域面積221平方公裡。”

34公裡的長度,給人的感覺似乎并不多,但在整個海陽地界,這個數值的排名已經相當靠前了——次于昌水河,與東村河、紀疃河、留格莊河(都是30公裡左右)相當。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白沙河入海口的風光)

值得一提的是,白沙河的入海口,就在丁字灣畔的麻姑島附近。在通往麻姑島的大橋上,就能欣賞到河口的風光。而河海交彙處,往往有着豐富的水産資源,是以,白沙河入海口也是一個很受釣友們青睐的地方。

在上面的介紹中,白沙河的發源地已經提到,那就是“甕窯頭”村。這個村莊位于海陽中部,按照區劃,屬于朱吳鎮管轄。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甕窯頭村處的位置示意)

從朱吳鎮駐地向南,順着煙鳳公路走不遠,就可以在路的西邊看到“甕窯頭”的村名石碑。不過,那裡隻是甕窯頭的村口,要真正來到村裡,還有走挺長一段路。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關于甕窯頭這個名字的由來,《海陽市鎮村簡志》記載了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 明初,建村者以燒甕為生,故命村名甕窯頭。另一種說法是:因建村于燒甕的窯場之東 ,遂命名甕窯頭村。再一說為:明朝末年,孫姓由雲南遷此建村定居,因建村處四周環山,地形如甕,不到近前不見村,故名甕窯頭村。

就筆者個人的感觀來說,第三種說法的可信度更高一些。而白沙河之是以在此發源,也應該與這種四面環山的地形,有着直接關系。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受地形影響,甕窯頭村的規模并不是很大,并且房屋建築分為多片。根據2002年時的統計,全村有孫、趙、姜、張 、叢、董等6姓(孫姓居多),共212戶人家。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膠東地理小知識:朱吳鎮甕窯頭村,海陽“白沙河”的發源地

(▲甕窯頭村的大槐樹和老房子)

去年秋天,筆者和朋友曾去甕窯頭村探訪過一次。由于地形不熟,我們并沒有找到白沙河源頭的确切位置,但也有其他的收獲:在村裡的一處街巷裡,看到一棵樹幹蒼虬的大槐樹,顯然是有些年歲了。

除了大槐樹之外,甕窯頭的傳統民居和大禮堂也挺有特色,不過由于當時回來之後并沒有馬上整理圖檔,現在重新尋找,隻找到了大槐樹以及幾棟老屋的場景。聊勝于無,通過這幾張圖檔,大家對甕窯頭村的整體風格也會有個大概感受吧。

繼續閱讀